9、新人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俄国的社会革命中,贵族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而文学中“新人”形象也取代了“多余人”形象;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低贱,有革命理想,有坚实行动,尊重友谊、爱情等;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典型。 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类型。作品内容深刻,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把“讨论”带进了戏剧。代表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共90余部。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议的概念。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统一的理论。 自然派
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别称,奠基人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果戈理是当时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自他以后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
赫尔岑、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都是自然派作家。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废奴文学
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反对蓄奴制的斗争蓬勃发展,废奴文学应运而生。废奴文学站在反对蓄奴制度的进步立场上,描写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奴隶主压迫奴隶的残暴行为,批评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并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斯托夫人和希
尔德烈斯等,《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填空
1、“为艺术而艺术”是唯美主义的口号。
2、〈红与黑〉的副标题〈1830年记事〉,〈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简爱〉--〈一部自传〉,《包法利夫人》--《外省风俗》
3、〈卡门〉作者梅里美,被认为是莫泊桑出现之前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说家。“卡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恶之花”。
4、司汤达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开创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他与巴尔扎克、福楼拜称为法国现实主义“三巨头”。
5、四大吝啬鬼: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夏洛克(〈威尼斯商人〉)、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尼.葛朗台〉)、波留希金(果戈里〈死魂灵〉)。
6、〈人间喜剧〉的代表作〈高老头〉,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
1
7、勃朗特三姐妹:夏落蒂(受哥特式小说的影响)--代表作〈简爱〉,她被称为“西方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她的小说表现了女性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艾米莉--〈呼啸山庄〉。安妮。 8、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传性质。
9、福楼拜评价自己的《包法利夫人》:她是“半性格、半热情、半意志”的人。
10、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代表作。 11、果戈里代表作《彼得堡故事集》包括六个短篇小说,其中《外套》、《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代表作。《外套》是继普希金《驿站长》后又一篇“小人物”作品。主人公:巴什马奇金。
12、列夫.托尔斯泰的成名作: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评价《安》:“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3、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名作《穷人》。在他的世界观发生转变后的小说《被侮辱预备损害的》《死屋手记》《卡拉玛佐夫兄弟》。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小市民小说家”。 14、19世纪60年代的西欧文学,流派繁多。自然主义(左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王尔德)。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表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
15、《羊脂球》整部小说通过“对比”,通过上层人与下等人的对比,揭露“圣洁高贵人”的自私、虚伪。 16、莫泊桑:《遗产》--勒萨勃尔、《一家人》--卡拉望太太、《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浦夫妇、《乞丐》--尼古拉、《图瓦》--酿酒师、《小酒桶》--希科(旅店老板)、《珠宝》--朗丹、《骑马》--与《项链》相似的姐妹篇。 17、普希金的作品,艺术形式上:把诗和散文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自由形式的诗体长篇小说,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基础。内容上:创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多余人”系列。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达吉亚娜。特点:不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更关注与思想的深刻性。这也是俄国文学传统。
18、果戈理《狂人日记》中的小人物:波普里希金,代表着俄罗斯同志集团最底层的官吏。
19、《死魂灵》在围绕“死魂灵”的买卖中,刻画了五位地主的形象:玛尼洛夫、柯罗博奇卡、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友、波留希金,另外还有,乞乞科夫。
20、《与友人书信集》是果戈理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表明他要维护农奴制。别林斯基对此写了《给果戈理的一封信》,愤怒而善意的批评了果戈理的立场。
21、《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唯一一部小说,是作家的最高成就。主人公:彼乔林。被评为“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22、屠格涅夫《罗亭》主人公:罗亭、娜达丽娅。作者深刻揭露了19世纪40年代,多余人的思想性质,体现了“过渡”时代的特征。 23、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是他的成名作。因为他关注小人物,称为“新的果戈理产生了”“土壤派”,《罪与罚》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索妮娅。
24、司汤达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文学界的拿破仑”。作品《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名词解释
批判现实主义:(也成为“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产生于法国而后波及全欧洲的一股文学思潮,是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最早提出这一文学潮流并命名的是高尔基,代表成就为小说,代表国家:法、俄、英。
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1、真实而广阔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客观的写实与主观的想象便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最大区别。2、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代表人物,狄更斯,创作追求“无情的真实”。3、人道主义思想。此时,博爱思想成为人道主义最突出的特点。4、(艺术特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最为突出的人物类型便是“个人奋斗”型人物。如:于连《红与黑》。
2
卡门形象:是一个社会与法律的“化外之民”,他藐视资本主义的道德和法律,以恶的方式反抗社会,是社会的叛逆者、破坏者。同时,卡门又是一个独立不羁的性格的典型,不愿忍受任何的束缚,坚持自己的绝对自由,以整个生命为代价,忠于自己。
于连形象:1、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既自尊又自卑,既真诚又虚伪,既勇敢又怯懦。强烈的贫民阶级意识,使他具有很强的反抗性,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使他具有很大的妥协性。2、于连是19世纪法国社会有志无为、追求无望的青年代表,是当时社会孕育并摧残的下层青年的代表。3、于连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个人奋斗的典型,他的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同时又是个人的悲剧。“于连并不是一只狼,只不过是狼的影子罢了”。
《红与黑》的思想内容:1、政治内涵:小说艺术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风貌,批判了贵族、教会、大资产阶级三位一体的统治集团对人民的残酷压制,反映了但是复辟与反复辟之间的斗争。2、小说批判了资产阶级卑鄙、庸俗、唯利是图的丑恶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以金钱为中心的家庭关系的破产。 艺术特色:1、小说中大量采用了预言性的场面。如:于连在前往德瑞那夫人家做教师之前,去教堂做礼拜时所读的报纸与见到的“鲜血”(圣水倒映红色窗帘)预示着于连的命运;于连前往木拉侯爵家时看见玛特尔小姐穿着带孝的黑衣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预示了三个主人公的命运,也暗示了书名的由来。2、小说注重人物的心理分析。(最具特色)如:于连接到玛特尔情书时的心理描写。斯汤达被称为心理分析的鼻祖,他为后世心理描写分析开创了先河。
《人间喜剧》:指巴尔扎克从1829-1848年,所写的96部长中短篇小说,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及分析研究部分。其中风俗研究成就最高,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编年史的形式,汇集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是一座辉煌的文学大厦。它代表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人间喜剧》的内容:1、第一个重要内容即描写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如:《古物陈列室》,作家展示了两个对立的沙龙集团,其中,旧贵族阶段被其称为“古物陈列室”。描写了贵族阶级的命运。老一辈被资产阶级所打败,新一辈被金钱所腐化。《弃妇》描写贵族女性被资产阶级女性所打败。通过贵族女性在爱情、婚姻的失败表现了金钱的力量。2、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描写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而这两者构成了《人间喜剧》的中心画面。表现了三个资产阶级的典型。分别是:A.高布赛克。《高利贷者》(雷斯多伯爵),资本的原始积累。早期资产阶级的典型,聚敛金钱,却不懂得使用、增值(发财方式单一),守财奴。B.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由资本积累向自由竞争时期过渡的资本主义代表(发财方式转变,生活方式为变)。C.细沁根。《细沁根银行》以穷奢极欲的生活制造富裕的假象。3、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描写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产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如:《欧也妮.葛朗台》反映金钱破坏家庭伦理关系,破坏爱情的典型,以欧也妮的婚事表现出来。4、对共和主义的赞美。5、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艺术成就:1、人物再现法:《人间喜剧》最突出的特点。指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独特的艺术手法,是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个人物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很多相关的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人物形象。2、注重典型环境的塑造和细节的描写,以强烈的激情为基础塑造人物性格。
高老头形象:他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观念的商业资产者形象,他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病态的父爱。他是个“偏执狂”。高老头悲剧的主要意义在于揭露金钱毁灭人性、破坏家庭关系的罪恶。
3
拉斯蒂涅形象:《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性格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人物形象。是贵族子弟资本主义化的典型。鲍塞昂夫人的隐退、扶拖冷的被捕,以及高老头的死,这“人生三课”使他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小说通过他堕落的过程,反映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力量;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毒化和贵族阶级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的批判,主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主要题材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历史。正面人物几乎都是小人物。2、作家最早把劳资矛盾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3、人道主义、改良主义色彩比较浓厚。4、这一时期英国出现比较多的女作家。
《简爱》人物形象:1、简爱是一个平民女子形象。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孤儿和家庭女教师,而不是传统小说中无病呻吟的上流社会小姐。2、这一形象代表着19世纪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性运动,表达了女性尤其是出身贫穷的下层女性要求和男子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的愿望。
《呼啸山庄》反映了艾米莉的思想(浪漫主义因素):1、反对城市文明,主张回归自然的思想(即人类的原始本能)。呼啸山庄代表自然、本能;画眉山庄代表文明、苍白。2、歌颂互为灵魂的爱情。3、表达了作家对于人性的看法。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原始而普遍的邪恶和狂暴,都有一种既善又恶的能力,是善与恶的混合体。
《呼啸山庄》蕴涵的现代主义因素:1、敏感触及到人的“异化”问题(异化:物对人的统治)。反映人的异化的现代派代表作品:卡夫卡《变形记》。如:凯瑟林选择进入画眉山庄,对“自我”的背叛,被所谓的“文明”影响。表现了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希思克利夫被仇恨和复仇统治的扭曲的灵魂,导致人性的自我异化(采取敌人的手段复仇,揭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但并未同一般的现代派作品一样陷入悲观与虚无,而是选择了人性的回归与复苏。2、大量采用象征手法。如:呼啸山庄象征原始的、本能的、充满自然生命力的生活方式;画眉山庄象征着文明;呼啸山庄的树木被狂风所扭曲,而这正是被扭曲的人性了象征。又如:“窗子”这一意象的存在贯穿始终,将窗内窗外的世界阻隔开来,阻碍凯瑟林的灵魂,象征着生与死的距离。凯瑟林透过窗子看见呼啸山庄的“烛光”,反映了她人性的复苏。3、塑造了激情扭曲的人物形象。如:希思克利夫与凯瑟林的恋爱方式是将痛苦施加在对方身上,不谈论生活在一起,却谈论死在一起,通过绝食来维持生存。4、梦幻潜意识的描写。如:洛克伍德作客呼啸山庄时作恶梦,统摄全文。展现了文明与本能的对立。反映了人性的扭曲和冻结。又如:当凯瑟林决定嫁给埃德加时,告诉保姆自己的梦,她升了天堂却并不开心,最终被降回了呼啸山庄。表明她虽然选择了林顿,却知道“画眉山庄”并不是她的“家”。5、小说采取了新颖的叙事手法。选择特殊的叙事视角,表现在作家采用次要人物洛克伍德和耐莉的叙事视角,采用了“二度叙事”的叙事方法。
《双城记》的思想内容:1、《双》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家借古喻今,借18世纪末法国的种种社会危机反映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对统治者荒淫残暴的批判。2、《双》展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赞美仁爱、宽恕、自我牺牲精神,既肯定革命的正义性又反对暴力,强调道德感化。
狄更斯小说的缺陷:1.盲目的乐观主义,缺乏悲剧意识。2.人物形象的塑造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3.过于迎合读者的心理。
福楼拜文学观点:1.追求科学化和真实性。2.倡导“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这种理论对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影响很大。3.追求艺术的形式美。
4
爱玛形象:1.她是法国从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追求浪漫幻想而惨遭欺骗、利用、背叛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浪漫是她性格的主要特点,也是她的致命弱点。2.爱的悲剧既是理想与现实相脱离的悲剧也是浪漫主义追求与平庸卑污的现实相冲突的悲剧。3.羡慕贵族生活的风气。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1.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暴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2.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最有意义的)有三个方面: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腐化、堕落、拜金主义等丑陋风尚。b.揭露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势利、庸俗、卑琐的精神状态。c.描写小资产阶级在历史进程中大量破产的历史真实。3.描写农村生活,反映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善良淳朴的优秀品质,歌颂美好的爱情。4.揭示人性的丑恶表达悲观主义思想。
威塞克斯小说:是指哈代创作的一系列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而这些小说反映了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对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描写,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的悲剧性冲突。所以又被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代表作:《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的人物形象:苔丝是一个善良淳朴、感情真挚、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形象。在她身上突出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性格刚强,自食其力,富有反抗精神,但又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束缚,最终成为不自觉的牺牲品。
造成苔丝悲剧的根源因素:1、社会悲剧。 a.时代因素,苔丝生活在19世纪80年代,也是资本主义侵入农村造成宗法制农村走向崩溃,个体农民破产的时代;b.苔丝是暴力、恶势力以及维护他们的法律、国家机器和宗教的受害者;c.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造成苔丝社会悲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2、性格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同时也是性格悲剧。3、命运悲剧。源自于哈代的宿命观,哈代小说中最突出的特色便是宿命论和命运思想。表现:a.哈代在小说中设置了大量的偶然巧合的情节,而这些偶然巧合的因素就促使人物的命运向悲剧方向转折;b.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还含有家族遗传和因果报应的成分。
《狂人日记》对比:相同点:1、两者都是在“为人生”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创作的,都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和控诉。2、有着相近的艺术构思。都采用了类似日记的形式,都以狂人自白的形式进行心理描写,都采用了象征、怪诞的手法结尾时都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不同点:1、果的《狂》只否定了封建官僚制度和等级制度,他笔下的狂人只是具有一定反抗性的小人物,而鲁〈狂〉则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学,他笔下的狂人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战士。2、发疯原由不同。果笔下的狂人是为自己而发疯,仅仅只为摆脱个人的不幸命运,而鲁笔下的狂人关心群众,关心未来,是为整个人类而发疯。
果戈理的创作特点:1、揭示了人的卑贱和生活的平庸。2、达到了滑稽与崇高,琐碎和诗意的融合,开拓了文学的新领域。
“多余人”分析:多余人概念由别林斯基提出。“多余人”是指赫尔岑在评价《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提出的既不站在贵族阶级这放,也不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动摇在革命与反革命,禁锢与反动之间的人物形象。1、第一代“多余人”奥涅金:他是19世纪初期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影响,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有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决裂。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想过有意义的生活,又缺乏勇气和毅力。他自恃清高,不甘与庸俗的贵族青年为伍,但又脱离人民。他不满于他人,也不满于自己,整日苦闷忧郁,不能自拔,只能做一个社会的多余人。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2、第二代“多余人”毕巧林(彼乔林):(《当代英雄》主人公)他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二个多余人典型。他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厌倦贵族社会的生活,却又找不到光明和出路,于是玩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十九世纪外国文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