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院项目建设的可研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重点专科为:婴幼儿疾病诊疗、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四大中心。

同时有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医科、VIP等学科及各功能科室。 总床位编制2000张。

2005年开业600张床位。2006年设床位1200张,2007年设床位2000张(见表10)

表10 东莞康华医院分科床位数及构成 东莞康华医院分科床位数及构成

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Beds by Departments in Hospitals 实有数(张) 构成(%)

Number of Beds % of Department 年

份 2005 2006 2007 2005 2006 2007

计 600 1,200 2,000 100.0 100.0 100.0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

心 73 152 244 12.2 12.7 12.2 心血管疾病诊疗中

心 121 236 376 20.2 19.7 18.8 肿瘤诊疗中

心 61 142 256 10.2 11.8 12.8 婴幼儿中

心 80 144 240 13.4 12.0 12.0 妇产

科 56 115 196 9.4 9.6 9.8

科 10 24 38 1.6 2.0 1.9 耳鼻咽喉

科 20 42 68 3.4 3.5 3.4 口腔

科 3 8 14 0.5 0.7 0.7

VIP 82 139 214 13.7 11.6 10.7 中医

科 50 116 158 8.4 9.7 7.9 其

他 43 88 198 7.2 7.3 9.9

(二)、服务方式

提供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 急诊提供小时服务。 二、服务能力

(一)、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高水平”一是指首先满足东莞现有的医疗水平不能治疗的疾病,特别是占前十位死亡率较高的肿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在此基础上,部分专科逐步发展对珠三角、港澳及全国的辐射能力;二是对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实施“精品服务工程”,达到优质服务的水平。 (二)、服务半径

1-3年内,主要以服务东莞市区及28个镇区,服务半径为30公里。 3-5年内最佳半径为高速公路网所及地区,时程2小时,服务半径为100公里左右,除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还将辐本省其他地区。 5-8年内1-2个专科逐步发展对珠三角、港澳及全国的辐射能力。 (三)、服务半径区域内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及影响

本院重点辐射除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主要包括东莞、珠海、顺德、佛山、江门、中山、惠州等珠三角骨干城市,这些城市所属各级医院缺乏高水平的医疗能力,是我院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及提供病员的主渠道。

我院将重点发展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专科和我院的人才培养基地优势,与珠三角地区综合医院及各神经、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医院进行有效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并积极开展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加强联合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我省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诊疗技术发展做出共同的努力。 三、服务优势 (一)、位置优势

本院位于广深高速石鼓段。广深高速是珠三角的最主要的交通干线和枢纽。广深高速石鼓段位于广深高速的中段,可快速到达珠三角和全省。同时,本院处于我市主要交通干线东莞大道、五环路与的交汇处,是连接市内交通与外部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南城汽车站紧邻本院,南城汽车站为我市内公交枢纽站之一,连接市区和28个镇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本院服务的辐射。 (二)、规模优势

某大型医院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项目承办单位情况 (一)、承办单位名称 东莞市康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单位地址 东莞市东莞大道。 (三)、承办单位概况

东莞市康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致力于我国医疗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高技术企业,注册资本2.68亿元。由公司主要股东投资、经营管理的三级心血管专科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达到了预期的投资成效,开业近四年以来,累计心脏外科手术量达到6000多台,介入手术量达到11000多台,积累了医疗服务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在东莞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奠定了基础。 二、投资环境 (一)、政策法律依据

1、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符合《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3、符合国务院第149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4、符合卫生部第35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5、符合广东省政府第39号令《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6、符合广东省卫生厅粤卫医政(1997)62号《广东省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实施意见》;

7、广东省卫生厅2003字[426]号文件批准精神; 8、东莞市“十五”发展规划、“三步走战略”; 9、《东莞市医疗行业发展规划》。 (二)政治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卫生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存在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现象,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自1997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政策,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和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为发展多样化、多形式办医模式奠定的政策基础。国家将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卫生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引进竞争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

我省为加快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调整资源配置。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保证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改革完善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我省开始区域卫生规划的探索,调整三级医院规模与数量,鼓励发展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中心。 推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发展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01年底,全省城镇医疗机构有13757 间,进行了分类核定的有12659间,占92.02%,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7272间,占57.45% ,营利性医疗机构5387间,占42.55%。我省还大力扶持和发展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01年底,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投入共10亿多元,已建成民营医疗机构67间,拥有病床3769张。

我市已基本实现小康。为使我市医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目标,我市加强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和投资体制上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按照我市卫生区域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资源状况,我市急需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形成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在预防、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以提升全市医疗生生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此,在市委市政府和医疗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在新城市中心规划建设1200

张床位的高水平的综合医院的项目批准由康华集团承办。在加快我市医疗服务产业化进程,培育民营医疗产业集团做出有益的探索。 三、办院宗旨

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为指导,全面参与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旨在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事业技术进步和制度进步;树立 “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观;将建设成为立足东莞、面向珠三角、辐射全国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积极探索科学的现代医院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体系,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效能型医疗服务事业做出贡献;为建设医院投资管理企业集团奠定产业基础。 四、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医院将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总体战略,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宽容的人才与知识的全球竞争、合作体系。充分发挥盈利性医院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实施“技术领先”的技术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服务理念,实现面向“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不断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形成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为建设经营管理型的医疗服务事业奠定基础。用5到10年的时间,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技术和资本集约化经营的医疗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管理输出和资本运营不断扩大医疗服务产业规模,致力于推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服务的全面进步,成为具有国际地位,并代表中国领先的医疗服务管理水平的大型医院服务管理集团。

第二章 市场分析

一、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分析

中国为世界人口大国,医疗卫生市场潜在规模无疑为世界数一、数二。到2002年底,中国总人口接近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综合国力排世界前十名。我国医疗总体规模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5%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从人口角度看我国医疗卫生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但我国人均公共卫生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央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中国在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排名188位,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研究表明,非洲最穷的一些国家都要比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水平高出一倍。我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4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费平均2619美元相比,相差65倍;在医疗产业发达的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达4271美元,为我国的130倍。发达国家平均医疗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我国医疗消费总额仅占国民生产总值5.1%,比我国高出三倍(见表1)。我国2000年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11% ,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相当大差距。总之,无论是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都表明我国医疗投入与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前10名的排名位置严重不相称。这表明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投资的潜力较大。

监护系统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但核医学、心血管、脑血管的高端设备短缺。

2)、卫生人力。至2003年,全市专业卫生队伍(含社会医疗机构人员数)已达168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853人,高级职称1040人,中级职称2560人,初级职称8145人。我市高级医学人才短缺,高级职称人数比重和中级职称人数比重是全国的1/3左右。(见表9) 表9 东莞与全国卫生人员资源比较 项目 全国 东莞

数量 平均每千人拥有量 数量 平均每千人拥有量 高级职

称 273436 0.210335 1040 0.148571 中级职

称 1061422 0.816478 2650 0.378571

3)、卫生费用。全市卫生事业费2000年为12083万元,占当年全市财政预算支出的4.23%,人均卫生经费29.66元,2000年全市社会卫生总费用约为21.19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3%,人均卫生总费用(以常住加上50%普查暂住人口计)为756.87元(以常住加上50%普查暂住人口计则为520.22元)。财政预算支出低于全国15.5的4倍。说明政府财政支出不能跟上社会发展对卫生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资本的投资提供了空间。

4)、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全市有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559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机构27个,形成布局较合理功能基本齐全的城乡医疗保健机构,能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东莞市已于1999年通过国家评审,提前一年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5)、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目前全市有三级甲等医院2间(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成为全市中、西医、教、研的技术指导中心,二级甲等医院14间,一级甲等医院19间,地市一级防疫站1间,未评级医院(含社会医疗机构)10间,一部分疑难重症可以在当地医院检查治疗。但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症疾病,以本市目前的水平还不能进行治疗,转诊率在80%以上2000年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诊疗服务量达2545.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和观察病人分别达23万多人次和14万人次,并完成了大量的健康体检(77819人次)和院外救护任务。居民(含50%普查暂住人口)

人均每年接受诊疗(含健康体检)6.53次,每千人口年均住院58.76人次。

6)、医疗急救设施和血液管理。全市基本形成急救网络,急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1998年建立了东莞市中心血站。从实施无偿献血至2000年底全市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100%。

7)、卫生监测与监督。全市卫生监测与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8%,公共场所监测合格率为93%,化妆品监测合格率为75%,生活饮用水监测合格率为97%。 8)、爱国卫生。全市自来水普及率由1995年的97.1%上升到2000年的98.6%;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1995年的85%和90%提高至90%和95%。1995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1996年荣获“省无烟草广告城市”称号,有国家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镇5个,市级卫生镇15个。15个镇灭鼠达标,8个镇灭蝇达标(含城区),2个镇灭蚊达标(含城区)。

9)、医学教育与科研。我市医学教育与科研总体水平不高,关键是缺乏一所高水平的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技术支撑。“九五”期间,全市卫生系统申报科研项目65项,其中省科委1项、省卫生厅28项、省中医药局4项、市科研项目3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4项(其中二项既获市又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市卫生工作者撰写医学论文2127篇,分别在国际、国家、省、市学术刊

物发表。中、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有了较大发展,全市现有主治医师以上卫生技术人员1765人,其中主任医师30人,副主任医师386人,主治医师1349人。

1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 “九五”期间市、镇(区)对公费医疗、劳保医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推广实施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88万多人。至2000年底,全市农村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为70.42%。1996年10月成立的“东莞市医疗救济基金会”运转正常,“九五”期间共救济2877人次,救助金额1529.96万元。 2、发展规划

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及生态环境、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和不同的医疗卫生需求等因素,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我市的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确定了区域的卫生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优化模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统筹规划和配置卫生资源,进行医疗卫生各要素的空间调度、组合及结构调整,力争通过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干预和均衡的发展战略,改善和提高整体综合服务能力,向全体市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以增进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主要任务指标

1)、2005年全市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要达到3.0—4.2张(其中镇区2.5—3.0张)。

2)、每千人口要有卫生技术人员3.1—3.6人(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1:1.3),其中从事医疗工作的执业医师2.1—3.0人。高、中级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35%以上,而市级医院要达到45%以上。 3)、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吸收一批高技术人才,建立一批重点专科,促进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水平的提高。

4)、积极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使东莞市城乡居民步行39分钟就能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5)、加强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具备现代化设施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6)、加快卫生信息网络建设,要在2005年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总之,我国卫生投资市场空间大,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三章 服 务 一、服务内容

(一)诊疗科目及床位编制

3、疾病谱变化

但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卫生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严重, 我省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卫生发展又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和农村的前六位死因完全一致。前五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21.91%、20.47%、18.28%、14.44%、7.01%。与全国相比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基本持平,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分别高于全国水近五个百分点(见表5)。

表5 广东省与全国城市前五位死因比较

全国城市 广东

顺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死亡率

1 恶性肿瘤 23.53 恶性肿瘤 21.67 2 脑血管病 17.49 脑血管病 14.44 3 呼吸系病 15.63 呼吸系病 20.47 4 心脏病 14.62 心脏病 18.28 5 损伤及中毒 8.77 损伤及中毒 7.01

(二)、东莞市疾病状况分析

九五期间东莞市死亡率最高的前十位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早产及新生儿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病(结核、肝炎),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21世纪初期,东莞市的主要疾病谱将进一步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将会上升并占据重要位置。一方面东莞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老年疾病将不断增加,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在死因统计中将占据重要突出位置,也必将进一步使卫生费用上升。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大量流动人口的迁移,使中毒、意外伤害的创伤病人大量上升,而且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性病和肺结核防治形势更加严峻,疾病控制的压力和难度大大增加,必须制定与东莞市的主要疾病谱及卫生需求相适应的卫生干预政策和控制措施。 (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疾病状况分析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健康水平死亡率、寿命高于广东省整体水平(见表6),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寿命为80岁左右,高于全国水平。心脏病、肿瘤病死亡率较高,2002年心脏病、肿瘤病死亡人数为5537人和11222人。

表6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健康状况 Health Status in Hong Kong,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Taiwan Province

年份 人口数(万

人)TotalPopulation(10,000) 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 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 婴 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期望寿命(岁)Life Expectancy(Year)

男性Male 女性 Female 香港 Hong

Kong 1990 570.5 12.0 5.2 6.2 74.6 80.3 1995 615.6 11.2 5.1 4.6 76.0 81.5 2000 666.5 8.1 5.1 3.0 78.0 83.9 2001 672.5 7.2 5.0 2.6 78.4 84.6 澳门 Macao

1990 33.5 20.5 4.4 8.4 ? ? 1995 42.4 14.1 3.2 5.6 ? ? 2000 43.8 8.8 3.1 2.9 75.5 79.9 2001 43.4 7.5 3.1 4.3 76.2 80.2 四、广东、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及需求分析 (一)、广东省的卫生资源概况

1、基本卫生设施。至2000年底,全省医院病床达到16.81万张,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从19 95年的2.01张发展至2000年的2.12张; 90%以上县级防疫站、妇幼保健院(所)、慢性病防治站和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

2.卫生人力。至2000年,全省专业卫生队伍已达32.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50万人,医生11.12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995年的3.30人增加至2000年的3.57人 ; 每千人口医师数从1995年的1.03人增加至1.13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中,高级职称占4.74 %,中级职称占13.94%。另外有乡村医生32365人、卫生员11649人,农村接生员13999人; 平均每个村有乡村医生1.4人、卫生员0.5人、接生员0.6人。

3.卫生费用。全省卫生事业费2000年为27.30亿元,占当年全省财政预算支出的2.56%,人均卫生经费36.8元。1999年全省社会卫生总费用约为357.75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23%,人均卫生总费用为490元。我省公共卫生投入低于全国水平,投入严重不足,与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4.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全省有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2.96万个,社区卫 生(健康)服务机构近600个,形成较合理的城乡医疗保健网络。全省计划免疫的“四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已如期实现达到85%的目标。98.5%以上的城乡居民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在半小时行程距离内有卫生保健机构,能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

务。全省以县为单位已于1999 年提前一年实现中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5.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2000年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年诊疗服务量达3.88亿人次, 收治住院病人和观察病人分别达384万多人次和约500万人次,为居民进行体格检查1296万多人次。居民人均每年接受诊疗5.2次,每千人口年均住院51.7人次。

6. 医疗急救设施和血液管理。全省基本形成急救网络,地级市建立了急救中心,县级 医院建立了急救科,急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21个地级市均建立了中心血站。2000年 全省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90%。

7. 卫生监测与监督。全省卫生监测与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 年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1.4%,公共场所监测合格率为93.7%,化妆品监测合格率为97.3%, 生活饮用水监测合格率为89.0%。

8. 爱国卫生。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国家级卫生镇11个,省级卫生城市15个,省级卫生镇43个。全省农村饮用清洁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95.0%上升为2000年的98.0%,其中自来水普及率由1995年的62.7%上升为2000年的70.3%;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1995年的36.7%和37.6%提高至65.2%和64.9%。

9.医学教育与科研。“九五”期间,“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 全面启动, 117项重点科 研项目、102个重点专科(实验室)和 94

名学术带头人进入工程建设;获省(部)级以上医 药卫生科研成果659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部级631项;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有了较大发展 ,已有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240人,硕士生导师近1500人。全省现有主治医师以上卫生技术 人员49489人,其中主任医师1598人,副主任医师10958人,主治医师36933人。

1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湛江、阳 江、顺德等9个市已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50.34万人。至2000年底,全省农村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为20.5%。

1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影响卫生资源的产出效益与卫生公平。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上,对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的投入不足,配套保障措施不完善,预防保健工 作薄弱;其次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上,城市卫生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大医院 包揽“大病”、“小病”病人和竞相扩张规模,卫生资源投入的整体成本效益比相对不高; 在卫生资源的地区分布上,地区间差异很大。从而使广东省的卫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影响卫生公平性。 卫生经济政策不够完善,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九五”期间,全省卫生事业费平均约占年度财政支出的2.78%。全省卫生事业费占年度财政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此状况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并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医疗卫生

机构的补偿资金来源的不合理和某些医疗服务行为的不规范;防保业务经费不足,防保机构设施仍较落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这些都影响了医疗卫 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还不相应。社区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薄弱,严重缺 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尚未建立健全,服务规范也不健全,尚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规范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发展趋势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农村缺少适用的卫生技术人才,卫生队伍结构欠佳,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服务水平和基本设施与群众的基本卫生保健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病人流向城市医院或滞留村卫生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相适应。 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需改革。尚未打破各种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施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各种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医院之间,以及医生之间缺乏公平、有序竞争机制。面对日趋激烈 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各医疗卫生机构急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良性发展的竞争能力。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趋势有待进一步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急需大力加强。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超过国家、社会及个人的承受能力,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压力仍较大,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未消除,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投诉已成为一些地方消费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对医疗保健市场的规范、监管,打击不法

游医和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等监督执法任务大大增加,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急需大力加强。

卫生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薄弱,急需加强各种卫生调查和统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对本省居民死因调查统计和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调查统计工作比较薄弱,各类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系统尚不完善,漏报现象较多,欠缺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及时反馈,影响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医疗卫生条件

香港、澳门医疗资源千人口医师数、床位数均高于广东省(见表7),但医疗人均消费较高,到我省就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广东省人民医院2003年来自港澳及东南亚就医人数达到一万八千人次,其中80%来自港澳。高水平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对吸引港澳病源有相当的优势。 表7澳门医疗资源简表

澳门 1990 1995 2000 2001 医师数(人) 537 ? 997 891 护士数(人) 594 684 943 960 每千人口医师数

(人) 1.6 ? 2.3 2.0 医院数(所) 2 2 2 2

医院病床数(张) 974 880 923 980 每千人口病床数

(张) 3.5 ? 2.1 2.2

(三)、东莞市卫生资源状况

东莞市的卫生总体水平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关键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按城市的行政地位、区域地位进行配置。东莞改革开放以来,我市GDP以年均22%的速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分别是同期全省、全国GDP年均增速的1.14倍和1.43倍。目前,东莞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20名,在全省位居深圳、广州、佛山之后,列第四位。常驻人口急剧增加,总人口已达700万左右。东莞市按156万户籍人口地级城市的级别配置医疗资源,总体水平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 1、现状

1)基本卫生设施。2003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含社会医疗机构)924个,医院病床10991张(含社会医疗机构),按户籍人口数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5.4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张;按常住人口数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1.2张,低于全国一倍;医生数低于全国的近2倍(见表8)

表8 每千人床位数及医生数对比表

指标 单位 东莞相当于全国的水平(%) 东莞相当于全省的水平(%)

全国 全省 东莞

按户籍人口数 按常住人口数 按户籍人口数 按常住人口数 按户籍人口数 按常住人口数

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张/千

人 2.3 2.2 5.4 1.20 234.78 52.32 245.45 54.70 医生数 人/千

人 1.4 1.4 2.3 0.51 164.29 36.61 164.29 36.61

全市主要有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2台,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装置)1台、全身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27台(其中市级医院2台,镇级医院22台,其他部门医院3台)、钴60治疗机1台,另有C臂X光机(心血管数字减影造影X线系统)、胃肠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影造影系统、彩色多普勒诊断系统、心电

占地563亩左右,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医疗区面积22万平方米左右。门急诊3.8万平方米,医技9.2万平方米,住院6.9万平方米。超过国内三甲医院的平均水平。 (三)、技术优势 1、 人才优势

本院学科带头人、高级医学人才主要来自国家、省级以上三甲医院,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部分学科带头人、高级医学人才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拟聘请的各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

肿瘤内科专家:廖美琳教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亚洲肿瘤学会委员、国际肺癌学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上海市肿瘤防办肺癌组长、全国肺癌专题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中华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学会理事、上海市防痨协会理事、上海市肺癌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肿瘤》杂志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中

国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癌症》杂志编委、《临床肿瘤学杂志》学术顾问、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和二十二届理事。

心血管外科专家朱晓东 :著名心血管外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晓东,男,1932年生,河南省开封市人。曾任解放军胸科医院军医,阜外医院心外科住院医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88年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1996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1988年被接受为世界外科学会会员。 心血管外科专家 吴玉清外科教授

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1986-1987年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查理王子医院进修心血管外科,就教于世界著名心外科专家Mark.F.O'Brien。1989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0年任心血管外科副主任。1993年再次破格晋升为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1月被任命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1996年兼任心血管外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心血管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研究室主任,实验外科主任,亚洲心胸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

胸外科学会常委,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欧洲心脏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国际瓣膜学会会员,国际成人先心病学会会员,兼任《亚洲心胸外科年鉴》、《中国心胸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外科杂志》、《中国医刊》、《中华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博士生导师。 肝脏外科学专家吴孟超 教授

男,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闽清,1927年侨居马来西亚,1940年回国求学,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同年8月起从事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工作到今,历任第二军医大学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校长等职务,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党的“十四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孟超教授为中国肝脏外科学赶超世界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肿瘤外科专家 汤钊猷 院士

汤钊猷院士,肿瘤外科专家。1930年12月出生,广东新会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现任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0年代末从事肝癌研究,特别是在肝癌临床诊

治和基础性研究方面成就显著,曾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可望使肝癌从“不治之症”向“可治之症”转化,并使我国肝癌临床诊治水平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神经外科专家李铁林 教授

博士生导师、留法学者,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为中国微侵袭杂志编委,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心高级顾问、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专业组委员。专长于介入神经放射外科,在脑动脉瘤、脑及脊髓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在血管内栓塞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出版专著2部,参与专著编写6部,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多项,获国家优秀医药图书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1项。 2、 设备优势

医疗设备集约大量的现代高新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大型设备3-5年就要升级换代,。本院作为新设医院,在设备技术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高于省内各大医院现有水平5-8年。我省各大医院的关键大型设备MRI、CT、DSA、CT-PET都是90年代中期产品(见下列对比表11)。

表11 设备水平对比表

康华医院 中山医大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一军大南方医院

MRI1.5T双梯MRI一台,(2004年新品)3.0/7.0MRI

1.5TMRI siemens(九十年代产品) 1.5TMRI philips(九十年代产品) 1.5TMRI siemens(九十年代产品) CT16层螺旋CT(2004年新品)平板CT电子束CT 单螺旋CT,toshiba(九十年代产品) 普通CT philips(九十年代产品)16层螺旋CT GE(2002年产品) 单螺旋CT,siemens(九十年代产品)

DSA平板DSA一台(2004年新品)影像增强DSA一台双平板DSA旋转DSA 无平板DSA影像增强DSA,toshiba九十年代中期产品 无平板DSA影像增强双向DSA,philips九十年代中期产品 无平板DSA影像增强DSA,GE九十年代中期产品 CT-PET 无CT-PET PET Siemens九十年代中期产品 CT-PET Siemens九十年代后期产品

主要设备清单如表12所示 表12 主要设备清单

内容项目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

12.1影像设备 平板数字式DSA 1台 USD92万 USD92万 进口

单C臂旋转式DSA 1台 USD70万 USD70万 进口

小单C臂DSA 1台 USD50万 USD50万 进口

平板数字乳腺机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数字式胃肠机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移动x光机 l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胸片式DR 1台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床片式DR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多功能床DR 1台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多功能CR 1台 USD25万 USD25万 进口

16排CT 1台 USD100万 USD100万 进口

2排CT 1台 USD50万 USD50万 进口

全景曲面X光机 1台 USD25万 USD25万 进口

牙片机 1台 USD6万 USD6万 进口

核磁共振装置(1.5T) l台 USDl30万 USDl30万 进口

核磁共振装置(3.0T) 1台 USD200万 USD200万 进口

12.2超声设备 高档三维心脏彩超 2台 USD40万 USD80万 进口

腹部彩超 1台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多功能彩超 1台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黑白B超 5台 USD2万 USD10万 进口

12.3检测由心设备 全自动血球仪(6分类) 1套 USD25万 USD25万 进口 全自动血球仪(5分类) 3套 USD10万 USD30万 进口

全自动生化仪急诊生化仪 l台1台 USD12万(1 6 0 0个样本)USD5万 USDl2万USD5万 进口

全自动血凝仪 2台 USD4万 USD8万 进口

特定蛋白仪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免疫化学发光仪 1台 USD6万 USD6万 进口

全自动细菌培养仪 1台 USD3万 USD3万 进口

梅标仪 2台 USDl万 USD2万 进口

血气仪 2台 USD2.5万 USD5万 进口

电解质测定仪 l台 USDl万 USDl万 进口

各类配套测定仪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

12.4 呼吸机 35台 USD2.2万 USD77万 进口

12.5 ICU 40床/40套 USD40万 USD40万 国产

12.6中央供氧、吸引 400套|400床 RMB250万 RMB250万 进口

12.7多导生理纪录仪 1台 USDl5万 USDl5万 进口

12.8麻醉机 l0台 USD3万 USD30万 进口

12.9 手术灯、床 1 0套 USD4万 USD40万 进口

12.10 IBP(主动脉丘囊反搏器) 1台 USD5万 USD20万 进口

12.11 除颤起搏仪 2 5台 USOO.8万 USD20万 进口

12.12 高频电刀电据 10套6台 USDO.8万USDl.2万 USD8万USDl.2万 进口进口

12.13 床旁监护仪 35台 USDO.8万 USD28万 进口

12.14 心电图仪 50台(单导10台,三导10台) RMB6000元RMBl5万 RMB6万RMBl50万 国产

12.15 运动实验平板仪 2台 USD3.5万 USD7万 进口

12.16 遥测监护仪 6套 USD2.5万 USDl 5万 进口

12.17 动态心电图 2套 USD3万 USD6万 进口

12.18 床旁血透机 1台 USD3万 USD3万 进口

12.19病房及常规设备 全套 一张床约RMB5000元 200万 进口

12.20消毒中心设备和物流系统 全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3.21高压氧舱 1台 RMBl20万 RMBl20万 国产

12.22腹腔镜系统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

12.23新生儿设备 1套 USD2 0万 USD40万 进口

12.24 诱发电位系统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

12.25 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 2套 USD4万 USD8万 进口

12.26 开颅钻 2套 USDl万 USD2万 进口

12.27 双极点凝器 2套 USD2万 USD4万 进口

12.28 颅内压监护仪 2套 USD2万 USD4万 进口

12.29 颅内降温仪 1套 USDl万 USDl万 进口

12.30 脑镜室 1套 USD5万 USD5万 进口。

脑 经颅多普勒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外 导航系统 1套 USD5 0万 USD5 0万 进口

设 脑电图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备 脑肌电图 1台 USD4万 USD4万 进口

伽码刀 1套 USDl 5 0万 USDl 5 0万 进口

12.31儿童专科中心 眼科设备(AB超声、角膜曲率计、眼压计、检眼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器、裂隙灯、视眼计等) 全套 预计USD20万 USD20万 进口

五官设备(电测听、声阻抗、耳声发射分析仪、鼻内窥镜、鼻窦电铝、纤维喉镜) 全套 预计USDl 5万 USDl5万 进口

骨外科设备 全套 预计USDI5万 USDl5万 进口

12.32消毒供应中心 高温灭菌器、清洗消毒器、消毒辅助设备 全套 USD100万 USD100万 进口 12.33放疗设备及核医学 直线加速器 1台 USD120万 USD120万 进口 动态多页光栅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实时影像验证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信息数据网络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模拟定位机 1套 USD100万 USD100万 进口

CT模拟、MR模拟定位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治疗计划系统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后装机 1套 USD40万 USD40万 进口

剂量仪和模型室装置 1套 USD12万 USD12万 进口

定位及放疗固定装置 1套 USD12万 USD12万 进口

双探头ECT 1套 USD45万 USD45万 进口

12.34 交通 工具 汽车 车队 400万RMB 400万RMB 国产

12.35 环保设备 全套 300万RMB 300万RMB 国产

12.36 信息系统设备 全套 500万RMB 500万RMB 进口

12.37 其他配套设备 全套 3000万RMB 5000万RMB 国产

以上设备合计3亿元人民币。预计首期采购2.5亿元元。后期采购5000万元(详见附表一) 四、成本优势

通过医疗服务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降低服务成本。

本院充分应用最先进的IT技术实现数字化医院(e-Hospital)的高效管理。提高服务运营效率实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服务过程的管理,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减少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环节,达到快速的准确诊断、准确用药、准确治疗,降低药费在整个医疗成本中的比重,降低病人的门诊和住院成本。

(1) 临床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保证了医生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病人的各种生命指标,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实现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办公。

(2)通过临床信息带动费用信息的管理,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构建医院的数字化神经网络。

(3)系统可对核算单元和核算项目进行调整和自由组合,可针对医院不同的部门管理情况和经济核算方式随时进行调整。

(4)根据收费和临床数据统计的需要,随时为管理的需要定义和输出各种报表。

(5)提供可由医院自己定义的各种报告模板、处方组套、科常用信息等,方便医护人员轻松处理典型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6)系统可自由组合的功能模块,可根据医院的具体工作流程定制、重组和改造。

(7)全面的院长查询系统,为院长提供全面的医院运行经济信息和临床信息数据,为院长提供决策依据。

(8)实现门诊部、住院部及医技部门的高效合理的工作流程,保证病人医疗费用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五、质量优势

本院将实施“人性化的优质、高效服务”的质量战略。环境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满足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优质服务,各临床研究所把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作为首要的研究任

务;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动力,通过不断的流程重组,提高服务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四章 科学技术规划

一、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学术自由,集纳百家”是制定我院学科技术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本院将全面推进“技术领先,合作发展”战略。成立由国内外及本院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技术、人才和学术交流、合作和战略结盟;建设各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基地,并逐步发展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中心,努力把康华医院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临床医疗技术中心之一;最终,把康华医院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现代化医院。

本院学术委员会,将坚定走“自主、开放、合作、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倡导学术自由,杜绝学术腐败,推进学科建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积极为我国医疗事业吸收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人才发展战略

康华医院将实施“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加快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革新,大胆引进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结合;把医院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大型医院项目建设的可研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大型医院项目建设的可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011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