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物理教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主备:姚恒萍 课型:复习 审核:九年级物理组 班级 ____ 姓名 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通过动画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领悟其成像原理 2.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U>2f U=2f f
规律总结:
1.__________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__________是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物像________________,成虚像时物像________________ 注意点:
二、凸透镜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________后,_______光线或其_____________线相交而成的
问题1: 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问题2:物体沿着主光轴方向移动时,像如何变化?
问题3:如果物体沿着垂直于主光轴方向移动时,像又如何变化呢?
观察下图中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且物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呢?
问题5: 如果物像距离不变,移动透镜我们可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呢?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物理教学案
三、凸透镜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2._________________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3.放大镜是____________,它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中考】
1.(2013镇江)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
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 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 cm; (2)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 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移动距离s’ s。
2.(2015镇江)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的,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___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括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用/L0、L表示)。
(2014镇江)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 、 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 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_ 移动(选填“左”或“右”).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物理教学案
巩固练习
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1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
图2 图1
2.如图2,手持一只放大镜,在室内的白墙与窗户之间移动,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但有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这就是( )
A.在墙上看到缩小的窗户 B.在墙上看到放大的窗户 C.在墙上看到正立的窗户 D.在墙上看不到窗户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3,当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图3 图4
A.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
C.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小
D.如果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4.如图4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 )移动.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5.某市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5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物理教学案
7.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8.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6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甲 乙
图6 图7
9.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7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____(上/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__(左/右)移。
10.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______(举一例); (3)若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图中A 处_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右”)到 cm处,此时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与开始相比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教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