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模板写作文
注意:
1. 确定逻辑关系通顺且正确。
2. 实际论证的部分并不需要很多大词、难词。
3. 考前练笔时应把自己的习作与范文从思路、文章结构、论证中的逻辑衔接、词句和语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不断完善,要有思考和反思过程。 4. 主体段里的展开部分可根据论证逻辑的具体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5. 分论点素材:TM STREEC $,素材合理即可。
6. 行文时积极调动常用词汇、连接词和短语、句式,注意避免过度堆砌“亮点”的倾向,词句平实但要求准确度好。
?
高分作文的特点
1. 严格扣题,不需要模板,但必须要确保有清晰的结构。对每一方,除了提出总论点外,一般还会再深入提出2~3个分论点。
2. 准确使用连接词,各分论点&展开支持句需大量调动连接词、句式多样化等知识。
3. 在每一个分论点后会写1~2/3句的展开支持句,符合常理且有一些关联度即可。 4. 有一些使用准确的加分词汇(5~8个)& 与论证过程结合自然的加分短语与短句式(3~4条)& 流畅、有一定复杂度、但并不算长难的句子。
5. 结尾段通常会重申上文的倾向性(但表述方法和主体段应努力避免完全一致),考官范文的结尾段通常还提出建议。 6. 语法和拼写错误个数少。 7. 要“敢写”,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图表题
注意:
1. Task 1是客观性写作,要求客观真实。
2. 客观性:不应该有任何图里并没有而靠自己主观想象加入的成分。结尾段针对图形做出的总结性结论也应该是根据图表的实际内容做出符合逻辑的总结归纳。 准确性:图表里面的数据介绍要力求精确,不能抄错数字。但当一个特征点没有落在一个准确的坐标值上时,允许进行合理的目测或估计一个大概数值。 详尽性:要有层次感,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数字都堆到文章里。 3. 类型:
table 表格题 P238-P243 line graph 线图 P243-P245 bar chart 柱状图 P245-P249 pie chart 饼状图 P249-252 process diagram 流程图
4. 看图要注意单位、标题、图例。
5. 对于多数小作文题,题中给出了几个图就对应地写几个主体段。
题目里只给出了一个图,根据图中包含几类图形元素对应地写几个主体段。 题目里只给出了一个图,但图中所含图形元素很多,则分类。
题目里出现多线、多柱、多饼,则用“对应提取法”,把每组里的对应元素提取出来组织主体段。
6. 时态与发生时间一一对应。
陈述永恒事实的句型,其主句的谓语动词必定使用一般现在时。 若题目里没有出现时间,则全文都使用一般现在时。
?
结构
改写原题 总体概括 具体介绍数字 开头段(1~2) 主体段1(1+X) ...... 总体概括 具体介绍数字 主体段N(1+X) 总体概括 具体介绍数字 结尾段(1~2) 介绍总数(若图中并没有明确地给出总数,则省略) 结论(根据图里的数据得出有一定合理性的结论)
?
开头段改写
illustrate/compare percentage data the figure for household men women affect/effect kinds/types underground railway/train system shop show proportion information the number/amount of family males female influence categories subway system store
?
介绍数据或描述变化趋势的常用词
1. 动词 表示上升 go up rise increase grow experience a upward trend 表示急剧上升 jump shoot up surge soar 表示下降 decline drop decrease fall dip experience a downward trend fall back 表示急剧下降 plummet plunge 强调上升/下降的起点数值、重点数值 from...to... 强调上升/下降的幅度 表示由...组成 by consist of be made up of be composed of comprise/be comprised of 表示波动 fluctuate/fluctuation (fluctuate between ... and ...) 表示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remain stable at level off at hover at 表示经历了某种变化 see witness experience 表示达到最高点 peak at reach its peak at reach the highest level at 表示达到最低点 reach its lowest point/level at fall to its lowest point at 表示数量 reach stand at 表示所占份额(含有百分比/份额的account for 题) represent make up constitute 表示对将来数字的预测 expect predict project 表示变成原来数字的两倍/三倍 (almost/more than/...) double/triple increase twofold/threefold 表示是另一事物的两倍/三倍 be twice/three times as high/long/fast/popular as 表示原有的差距缩小/扩大 表示原本少于但后来超过 The gap between ... and ... narrows/widens exceed overtake
2. 形容词/副词 表示急剧 sharp dramatic rapid 表示持续 gradual
General Knowledge
?
注意:
1. 作文要有实质内容。
2. 6分:260~270个词左右;6.5分:280个词以上。
3. 没有必要一定写长难句,但要提高句子的准确度和多样性。必须在对英语造句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流畅地写出复杂的长句子,而不是刻意、机械地拉长句子。(准确、严密、多样、清晰)
4. 对于零星出现的少量拼写错误,只要不引起歧义,是不会导致严重扣分的,但要努力减少作文里出现拼写错误的可能。
5. 考场里没有时间打草稿,但可以在印考题的试题纸上把看到题目后头脑里闪现出的ideas、考前准备的相关加分词汇和句型大致记录一下。
6. 当考官要求停笔时即使还没有写完也一定要停下来,否则会被判为违纪行为。 7. 考前练习一定要尽可能模拟实战:下载标准格式的答题纸;用铅笔写作,每行10~12个单词;严格控制时间,Task 1不应超过25 min,Task 2不应超过45 min。备考初期,可将Task 1和Task 2分开练习,但在考前一周内,必须演练完整的写作考试全程,严格控制时间,写完后再核对或请有经验的老师批改。 8.
Task 1 图表题 Task 2 议论题 Task achievement 针对题目所给的Task response 论证要扣题且强有力 图形详细介绍 信息 Coherence and cohension Lexical resource 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 客观、准确、详尽 主观性 Coherence and cohension Lexical resource 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 使用的词汇有限,句式要求不高 词汇量要求较高,句式灵活多变 最高境界:让考官即使不看图表,在观点上没有标准答案,重点在于是否可以只看考生作文也能够准确地想象用英文比较准确地表达并且强有力地支持这出图表的内容 种观点; 不用纠结怎样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而应考虑这道题持怎样的论点才能写起来最顺手,最能充分利用自己考前准备的内容。 20 min 40 min 如果Task 2准备得较为充分,有信心在40min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议论文,那么就先完成Task 2。反之,就先写Task 1。 9. 齐头式:每段开头顶格写,每两段之间空一行
缩入式:每段开头后退3~4个字母的距离,每个段落之间不空行 10. 可使用I/we、被动语态,但不宜滥用;可将But/So放在句首 11. 7分或以上的作文对于用词的要求是准确,而不是冗长
?
Topics
野蛮类 Crime Animals Environment Problems 文明类 Tourism Education Government Women and Families Language and Culture Technology and the Media Development and Globalisation
?
学术类写作的特殊要求
1. 不接受缩写形式 2. 不使用非正式口语表达 3. 英美拼写不能混淆 4. 用词要有特色 5. 句式不能过于短促 6. 句式不能过于干瘪 7. 感情色彩不能过于强烈
8. 不要将宗教信仰或英语谚语作为逻辑证据
想素材的方法
写作的主要目的:考察考生用正确的、具有说服力的英文表达出reasonable ideas的能力
?
分类法(P22-P23)
当题目的讨论对象过于广泛或抽象时,将讨论对象具体化,对其加以分类。
?
替代法(P23-P25)
当题目中出现-est/only/ban/stop这类词汇时,可举出反例。
?
裸奔法(P26-P31)
TM STREEC $ Technology & Efficiency Mind & Soul Society & Crime Time & Space Rights &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 & Health Employment & Competition Culture & Population Money & Fun
雅思写作的词(P36-P72)
文明类 Tourism (P39-P40 & P64) Education (P36-P37 & P44-P50) Government (P38-P39 & P54-P56) Women and Families (P41-P42 & P62-P64) Language and Culture (P40 & P61-P62) Technology and the Media (P37-P38 & P50-P54 & P62) Development and Globalisation (P40-P41 & P56-P61)
易错词汇(P68-P72)
野蛮类 Crime (P42 & P66-P67) Animals (P42-P43 & P67-P68) Environment Problems (P43 & P65-P66)
43个通用高分短语和短句式(P139-P153)
? ? ? ?
前进类(用来论证advantage)P139-P144 倒退类(用来论证disadvantage)P144-P147 中间类 P147-P150
解决类(用来论证solution)P150-P153
雅思写作的语法
满分范文的标准:少量简单句(添加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成分)、较多含有1~2个从句与少量短语的复杂句(句长大概在18~28个单词内)与and/or/but连接的并列句(添加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成分)、含有3~4个从句的长难句不常见
?
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
?
句子
简单句、并列句、复杂句
?
句式多样化
句首状语提前:把一个由副词、介词、现在分词、动词不定式形成的小短语放在句首。 句中植入短语 用短语结束句子 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倒装
强调:It is/was ... that/who ... 虚拟 长短句交替
主被动结合:不宜过度使用被动语态
单词词性多样化:动词/形容词与抽象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of+抽象名词:importance/help/value/interest/significance/necessity/quality/impact... 通过比较制造变化:too...to.../the+比较级, the+比较级/than 括号
以-ly结尾的副词
平行结构: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接词前后两侧用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不定式对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对分词短语、从句对从句
复杂句&连接词
雅思作文的主流:含有1~2个从句与少量短语的复杂句 实用+准确
?
连接词
as 接从句 due to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owing to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hence thus therefore 比so的语气正式 so as a consequence 用在句首 as a result 用在句首 consequently 用在句首 so that 用在句中 thus+V-ing用在句中 thereby+V-ing用在句中 因果关系 (P106-P108) 举例关系 (P108-P110) for example/instance such as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子不宜过长,一两句话就应结束 This can be illustrated with the example of ...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This is confirmed by the example of ...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A case in point is ... Whether ... should be decid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比较关系 (P110-P112) while ... 用在句首或句中,接从句 whilst ... 用在句首或句中,仅限于英式英语 whereas ... 用在句首或句中,接从句 By contrast, ... 用在句首 Unlike ..., ... 用在句首 A differ from B in that ... On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 and ... is ... Similarly, ... Likewise, ... Like ..., ... 略显不够正式 让步关系 (P113-P114) despite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in spite of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notwithstanding 接名词或名词短语 nonetheless 接句子 nevertheless 接句子 although 接从句 even though 接从句 even if 接从句 albeit 用在句中,接形容词或介词短语 ... as sb./sth. may be 用在句首 假设关系 (P114-P115) if ..., (then) ... provided that ..., ... as long as 略显不够正式 修饰关系 (P115-P116) that who which why 限定范围 (P116-P118) apart from 接名词短语 as well as 接名词短语 rather than/instead of Instead, ... More specifically, ... no matter 接how/what/when/where等引导的从句 Admittedly, ... nevertheless/however, ... 下定义关系 (P118-P119) ... means that ... ..., which means that ... 对刚刚提出的某个概念进行进一..., which is essentially ... 步的描述或细化
?
... reflects ... 重要的词组
in terms of 就...而言,接名词短语、动名词短语、what/how等引导的从句 regardless of 接名词、动名词、从句
for the sake of = for the purpose of helping/improving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对比关系
?
重要的技巧
拉丁文词汇:e.g./i.e./etc./vice versa/status quo 双重否定:it is not unusual/unrealistic/uncommon ...
in other words/by that I mean/that is to say(只能作为无话可说时的救命稻草,不宜过度使用)
结构
《剑4》~《剑9》里所有的考官满分范文全部都采用了折中式。 注意:
1. 考前应熟练掌握折中式和一边倒,并从中确定一种更适合自己英语水平和论证能力的逻辑结构。
2. 明确在熟悉的结构中每句话应起到的逻辑作用。 3. 议论文的结构应是清晰、有说服力的。
?
议论文类型
Report(P203-P206) 分析Argument 双方讨论型(P200-P202) 同不同意型(P198-P200 & causes/solutions/measures/problems/influences P206-P208) 权衡利弊型(P202-P203 & P208-P209) 你怎么看型
?
4段折中式
段(介绍社会背景) 交代文章要讨论哪个话题 (转述原题观点) 陈述自己的态度(在双方讨论型、权衡利弊型作文中允许在开头段不写明自己的观点,而多数同不同意型范文则会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开头(2~4) 主体段1概括更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若在开头段提出,则省略) (1+6) 分论点1 分论点1的展开支持句 分论点2 分论点2的展开支持句 分论点3 分论点3的展开支持句 主体段2概论不太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 (1+4) 分论点1 分论点1的展开支持句 分论点2 分论点2的展开支持句 结尾段(概括不太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 重申更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 提出建议 注意:分论点不宜过多,但分论点后的展开支持句不怕多。
若已经对自己倾向的那一方的前2个分论点进行了深入的展开论证,长度不短,那么该方的第3个分论点及其展开支持句可选择自然省略。 展开支持句只要符合生活常理即可。
官方范文中分论点通常不会超过3个,每个分论点之后展开支持句通常不会超过4句。
?
(2~3) 5段折中式
开头段(2~4) (介绍社会背景) 交代文章要讨论哪个话题 (转述原题观点) 陈述自己的态度(在双方讨论型、权衡利弊型作文中允许在开头段不写明自己的观点,而多数同不同意型范文则会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体段(1+2~3) 1概括更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若在开头段提出,则省略) 分论点1 分论点1的展开支持句 主体段2(2~4) 分论点2 分论点2的展开支持句 主体段3(2~4) 概论不太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 分论点 分论点的展开支持句 结尾段(2~3) (概括不太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 重申更倾向的那一方的观点 提出建议
?
Report
(介绍社会背景) 交代文章要讨论哪个话题 (强调这个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说明文章要分析这个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开头段(2~4) 主体段1(1+6) 说明本段要介绍的是现象的原因 原因1 原因1的展开支持句 原因2 原因2的展开支持句 原因3 原因3的展开支持句 主体段2(1+6) 说明本段要介绍的是现象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 解决方案1的展开支持句 解决方案2 解决方案2的展开支持句 解决方案3 解决方案3的展开支持句 结尾段(2) 重申这个现象的原因或带来的问题有很多或很复杂 概括应通过哪几种措施来解决
?
混搭型
开头 段 主体分析Report部分要求写的内容/辩论Argument部分要求写的内容(看题目段1 中Report问题和Argument问题的顺序) 主体辩论Argument部分要求写的内容/分析Report部分要求写的内容(看题目段2 中Report问题和Argument问题的顺序) 结尾总结Report段 段
?
概括Argument段(看题目中Report问题和Argument问题的顺序) 一边倒
开头段(2~4) (介绍社会背景) 交代文章要讨论哪个话题 (转述原题观点) 陈述自己的态度(在双方讨论型、权衡利弊型作文中允许在开头段不写明自己的观点,而多数同不同意型范文则会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体段(1+2~3) 主体段(1+2~3) 主体段(1+2~3) 1分论点1 分论点1的展开支持句 2分论点2 分论点2的展开支持句 3分论点3 分论点3的展开支持句 结尾段(2) 重申自己所持的态度 提出建议
?
展开支持句的逻辑关系
明展(连接词/连接词暗展(上下文语义间的内在承接关系) 组) 因果展开 举例展开 对比/类比展开 让步展开 假设展开 限定范围展开 下定义展开
自然顺延(通过逻辑或语义的自然延伸对分论点进行深入论证) 自然转述(用不同的形式把分论点整句话或某个局部含义再论述一遍)
consistent steady continuous slow 表示显著的、大幅度的 significant considerable marked substantial noticeable 表示幅度很小 slight minimal(语气很强,表示“极少的”) marginal 表示大约 about around approximately just over/under 表示分别
?
respectively(置于两组或多组数字后) 主体段写法
第1句话:概括该图的总体变化趋势(图中存在时间推移)/概括该图包含几个部分(图中不存在时间推移) X句:具体介绍数据
(1)要尽可能地按照有规律的顺序来介绍数据: 常规的线图:按从左到右的自然顺序介绍
常规的柱状图:若横轴有时间变化,则按从左到右的自然顺序介绍
若横轴没有时间变化,则把各柱所对应的数值从大到小排序来介绍
常规的饼图:按所占份额从大到小排序来介绍
表格题:按行/按列的顺序依次介绍(把每行/每列的数值按从大到小排序来介绍) (2)并非要覆盖全部数字,不可省略关键数字(起始点、终止点、变化趋势、转折点、极值、交点、百分点)
?
修饰作文
合理的分段、有秩序的描述、尽量详实的特征数据介绍 1. 比较意识:强调极值,对非极值进行适当对比
在一句话的前半部分先定性地进行对比或类比,然后在该句的后半部分用with+独立主格结构(在句子的后部附加另一事物的趋势或信息)/现在分词短语(句子后部仍然介绍句子前部主语的趋势或信息)/在括号里补充介绍数字来说明具体数字。
要能够清晰地介绍趋势和数字。 2. 表示时间的介词
in, from, to, by(+一个具体的时间点,用于描述某种变化趋势截至某一时间,过去完成时), during(强调发生在该期间), over(表示某种变化从某时期的开始至结束)
3. It is clear/particularly noticeable that ...(不宜在作文里过早地出现)
4. Interestingly,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接相对其他图中规律并不是很常规的一个特点)
?
流程图
1. 看图时必须仔细,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2. 可将流程图中的生词直接抄到文章里。 3. 多用表示顺序的单词、短语。
At the first stage of the process, .../First of all, .../The process begins with ... At the second/third/fourth stage, ...
After that/Next/At the following stage/Subsequently/Afterwards
then(不出现在句首,出现在被动语态里的be动词和过去分词之间) At this stage/point, ...
Finally/Eventually(全过程很曲折)/At the final stage
4. 若流程图特别复杂,则合并成几个大步来写(题目中会有细节暗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慎小嶷 《十天突破雅思写作》总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