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 2007)》电子教案
任务1.1 调查计算机应用领域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代计算机代表元件和各自特点。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理解计算机的各个应用领域。 ? 过程与方法
(1)能分清四代计算机。
(2)能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进行分类。 (3)能围绕主题进行有目的的讨论。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好问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在讨论、合作中探索问题的学习习惯。
?
重点难点
? 重点:计算机的四代划分、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 难点:四代电子元器件和具体计算机应用分类。 ?
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调查、讨论、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由于本任务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趋势、特点和应用。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主要以学生先观看视频资料,根据视频资料分清四代计算机的方式进行教学;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以分组的形式从5方面让学生讨论;计算机的特点用比较教学法,将计算机和普通的计算工具进行比较;计算机的应用则从“有了计算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话题引出,运用情境教学、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从计算机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去分析讨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ppt课件、各种视频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自由组合为若干组。 ? ? ? ?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第1环节:导入新课(7min) 教师播放视频《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2环节:新课展开(32min) 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视频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观察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留意以下问题的答案。 (1)第一台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2)第一台计算机叫什么名字?
(3)因说“世界只需要4、5台计算机就够了”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笑话是哪位著名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 (4)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是哪年研制成功的?
教师小结:结合ppt介绍有关ENIAC和冯。诺伊曼的相关知识。 视频2: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代
(1)美国哪一所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工业园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 2007)》电子教案 (2)第一块芯片、第一个硬盘驱动器、第一个鼠标、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地在哪里? (3)肖克利发明了什么?
(4)摩尔预言“每18个月什么因内部晶体管数量几何级数的增长,而性能成倍提高,而价格恰好减少一半”? (5)那一年,摩尔他们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 教师小结:
视频3:个人计算机时代
(1)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计算机发烧友开始自己手动组装什么? (2)哪个计算机公司被预言5年内能进入世界500强大企业之列? (3)美国《时代周刊》将谁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教师小结:结合ppt展示个人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讨论探究为主,可课前提供一定的书面资料。 第3环节:课堂巩固(4min) 第4环节:总结(2min)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是在( )诞生的。 ?
第2课时:计算机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第1环节:导入新课(3min) 一个男理发师的招牌上写着:
城里所有不自己刮脸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 请同学们回答“谁给这位理发师刮脸呢?”
用flash模拟计算机的逻辑分析,并引出本课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比较计算机和计算器。 第2环节:新课展开(35min) 1.计算机的特点 以对比讨论为主。
问题①:计算机与计算机工具——计算器相比较,有什么优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存储容量大、 逻辑判断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
问题②:计算机已经不是单纯的计算工具,而是一个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能处理各种信息,比如: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视频等。 2.计算机的应用
以情境教学、分组讨论为主。
以“有了计算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中心展开教学和讨论,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1)计算机对我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课堂情境1:小王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了。为了结省开支,小王没有找装修公司,而是找了一批工人,在和工人沟通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工人们并不理解小王需要什么样的效果和设计。做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小王利用3ds Max做出了室内效果图,并标明了实际尺寸,工人师傅们按照小王的图准确无误的做好了装修。 分组讨论: 每组说出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要求5个以上。提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 ? ? ? ?
?
科学 生活 生产 学习 娱乐
教师:计算机应用的7类范围。
(1)科学计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 2007)》电子教案
? ? ? ? ? ?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工程 (5)人工智能 (6)网络通信 (7)多媒体视听娱乐
(2)计算机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
课堂情境(flash) : 某大一新生小林,神采飞扬地踏入大学的校门,某一天,他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玩起了网游,从此踏入了恶梦,教室里很少看到他的人影了,成日留连在网吧,有一次居然5天没有踏出网吧的门口,成日成夜的沉迷于网游中,饿了叫外卖,困了,椅子上缩一会……两个月后,曾经神采飞扬的小林一下子沧老了,头发居然有一大半变成了灰白色,期末考试5门重修…… 分组讨论: 有了计算机,我们失去了什么? 总结;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应正确认识计算机的作用,不能过渡地依赖计算机依赖网络,树立正
确的计算机使用观和游戏观,做到我们控制计算机,而不要是计算机控制了我们。 第3环节:课堂巩固(6min)
请3位同学谈谈自己使用学习工具、软件、网站的情况。 第4环节:作业布置(1min)
调查1:计算机在我家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2:计算机在我们学校(社区)的使用情况。
任务1.2 调查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机信息安全危害因素及其定义;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列举出预防和解决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途径; (4)熟悉网络道德规范和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的引入,交流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探讨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2)通过讨论,找到解决信息安全遭破坏的途径,提高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关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信息。
?
重点难点
? 重点: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 难点:分析、整理和归纳学生的各种观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述本节主要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深化学生记忆。 2.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 2007)》电子教案 分析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
讨论法,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不仅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利于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作风。 ? ? ? ?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45分钟)[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环境:一次多媒体课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
以FLASH动画的方式展示实际生活遭遇到的病毒攻击的事件。
提问:那么你们有没有遭遇到病毒呢?在新闻报道或者各种杂志刊物中看到过类似的问题?举例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正日益突出,做好计算机的安全保护工作是一件刻不容
缓的事情。 (二)新课展开
一、引出新知(15分钟) 【教师活动】
①在得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之后,提问:“计算机病毒究竟是什么呢?黑客和木马又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归纳,并根据书本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 ?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可能对计算机及其存储的信息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黑客程序目的是窥视用户的隐私、窃取用户的信息,对用户计算机的资源实行远程控制。 ②计算机是不是与生物病毒一样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激发性 ③黑客和木马又是什么?
黑客是指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登录到他人的网络系统或电脑系统,并进行违法操作的人员。 木马,也称特伊洛木马,名称源于古希腊的特伊洛马神话,木马的危害性在于它对电脑系统强大的控制和破坏能力,窃取密码、控制系统操作、进行文件操作等等,一个功能强大的木马一旦被植入你的机器,攻击者就可以象操作自己的机器一样控制你的机器,甚至可以远程监控你的所有操作。
[设计目的]联系实际,归纳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性,包括黑客和木马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问题讨论(10分钟)
【教师活动】2002年前有机构对世界上的黑客人数进行了统计,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国家黑客人数最多?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思考
【教师活动】答案:巴西,为什么会是巴西,而不是美国或者中国呢? 请看如下报道:
2002年之前巴西是世界网上犯罪最大输出国
大家看到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是:缺乏惩治智力犯罪的法律,这充分说明了法律法规对信息安全是极其重要的,那么阶段有哪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呢?
[设计目的]引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同时可引出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互动问题(5分钟)
【教师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知识产权?
②从法律上讲,知识产权具有3种特征? ③“世界知识产权日”是哪一天? 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 2007)》电子教案 ⑤《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四、问题讨论(10分钟)
对于一台计算机,你会如何做好信息安全工作?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修正与补充,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①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安全防范软件、防火墙软件,经常更新,定时杀毒。 ② 在使用优盘、光盘或活动硬盘等移动媒体之前,一定要对之进行扫描。 ③ 下载软件要当心,建议去一些有信誉保证的网站去下载。 ④ 提防邮件附件,不要随便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附件。 ⑤ 养成健康上网习惯,不浏览不良网站,不使用不良软件。 (四)完成自我评价 (2分) (五)教师评价并总结(1-3分钟)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 ?
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常用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任务2.1 认识计算机硬件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计算机设备的识别。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实在在的计算机设备的介绍让学生真正认识电脑的组成,并反思电脑的具体工作流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
重点难点 ?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这是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也是认识各个计算机常用部件的理论基础) (2)数据的存储单位换算(只有了解了存储单位,才能真正了解计算机的存储原理,才能对平时碰到的各种计算机的存储数据进行分析和换算。)
(3)计算机常用设备的识别,这是真正认识计算机的基础,是每位使用计算机的人必需了解的内容。 ? 难点:
(1)计算机设备的识别和相应的功能,许多同学接触电脑比较少,特别是对主机箱里的部件更是一窍不通,所以教师需对这部分内容作较详细的讲解,难度较大。
(2)数制转换,因为电脑里用的是二进制,而我们平时习惯的是十进制,而进制的转制对数学基础有所要求,故列为本次课的难点。 ?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述本节主要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深化学生记忆。 2.学法:
分析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教学参考(任务1.1至任务2.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