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包括机组主要控制系统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主要功能:
点火前炉膛吹扫。 油燃烧器管理。 煤燃烧器管理。 二次风挡板联锁控制。 火焰监视。 主燃料跳闸。 跳闸原因记忆。
顺序控制系统(SCS)
有关辅机的启停及其系统阀门的开关控制。 有关辅机及其系统的联锁保护。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模拟量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控制锅炉的汽温、汽压及燃烧率。
改善机组的调节特性增加机组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 主要辅机故障时进行RUNBACK处理。
机组运行参数越限或偏差超限时进行负荷增减闭锁,负荷快速增减以及跟踪等处理。 与FSSS配合,保证燃烧设备的安全运行。
MCS控制系统将锅炉一汽机一发电机组作为一个单元整体进行控制,使锅炉和汽机同时响应控制要求,确保机组快速和稳定地满足机组安全启、停及定压、滑压运行的要求。 (1) MCS功能设计
●频率协调:汽机转速控制用于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机组负荷指令能自动跟踪实际测得的发电机负荷,以避免产生扰动。
●限制:机组最大负荷指令与锅炉最大出力和汽机负荷能力相适应。提供燃料——风的导前/滞后和交叉限制控制功能。当被控容量或允许出力达到最大、最小限值时能发出闭锁增、闭锁减的控制信号。 ●快速减负荷(RUN BACK):提供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引风机、给水泵发生出力故障工况时的RUN BACK功能。每种RUNBACK有单独的最大允许负荷或减负荷速率,以适应各种设备的动态特性。运行人员能通过CRT得到RUN BACK工况时的信息,所有的RUN BACK可自动完成。 (2) 控制特征
锅炉主控将机组负荷指令以并行协调的方式转化为对锅炉燃料和风量的控制,并具有以下特点: ●为加快燃料量对负荷变化的响应,信号回路有速率可调的“加速”功能。
●系统按加负荷时,先加风、后增加燃料量;减负荷时,先减少燃料、后减少风量的原则设计。锅炉指令按可供的风量来限制燃料量出力,以保证燃料量不高于风量。
●锅炉指令按送入锅炉的总燃料量(包括所有辅助燃料)来限制风量,以保证风量不低于燃料量对风量的需求。
●根据燃料的不同发热量进行修正。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运行方式
单元机组有五种控制方式:基本模式(BM)、炉跟机方式(BF)、机跟炉方式(TF)、
机炉协调方式(CCS)、自动发电控制(AGC)。
基本模式(BM)
a) 基本模式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控制模式,其适用范围:机组启动及低负荷阶段;机组给水控制手动或异常状态。
b) 控制策略:汽机主控和锅炉主控都在手动运行方式。在该方式下,单元机组的运行由操作员手动操作,机组的目标负荷指令跟踪机组的实发功率,为投入更高级的控制模式做准备。机组功率变化通过手动调整汽机调阀控制;主汽压力设定值接受机组滑压曲线设定,实际主汽压力和设定值的偏差做为被调量,由燃料、给水以及旁路系统共同调节。在任何控制模式下,只要给水主控从自动切换为手动,则机组的控制模式都将强制切换为基本模式控制。 炉跟机方式(BF)
a) 控制策略:锅炉主控自动,调节主汽压力;汽机主控调节机组功率,可以自动也可以手动
。主汽压力设定值接受滑压曲线设定,锅炉主控根据实际主汽压力和主汽压力设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
b) 当汽机主控在手动时,机组功率通过操作员手动调节或由DEH自动调功;可称之为BF1方式。适用范围:锅炉运行正常,汽机部分设备工作异常或机组负荷受到限制。
c) 当汽机主控在自动时,可称之为协调的炉跟机方式BF2。此时锅炉主控和汽机主控同时接受目标负荷的前馈信号,机组功率由汽机调节,目标负荷由操作员手动给定。适用范围:锅炉汽机都运行正常,需要机组参与调峰运行。 机跟炉方式(TF)
a) 控制策略:汽机主控自动,调节主汽压力;主汽压力接受机组滑压曲线设定;锅炉主控调节机组功率,可以自动也可以手动。
b) 当锅炉主控在手动,机组功率决定于锅炉所能提供的输出负荷,不接受任何负荷要求指令,可称之为TF1方式。适用范围:汽机运行正常,锅炉不具备投入自动的条件。
当锅炉主控在自动,可称之为协调的机跟炉方式TF2。此时汽机主控和锅炉主控都接受目标负荷的前馈信号,机组功率由锅炉调节,目标负荷由操作员手动给定。适用范围:汽机锅炉都运行正常,带基本负荷;当锅炉运行不稳定或发生异常工况(如RB)时。 机炉协调方式(CCS)
a) 控制策略:机炉协调方式实际是机跟炉协调方式和炉跟机协调方式的合成,要求汽机主控和锅炉主控都为自动。按照所依赖的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控制策略。
b) 以炉跟机为基础的机炉协调方式:在该方式下,锅炉主控调节主汽压力,主汽压力设定值接受机组滑压曲线设定;汽机主控即调节机组功率又调节主汽压力,但其调功系数大于调压系数,即调功为主、调压为辅。目标负荷为操作员手动给定,锅炉主控和汽机主控同时接受目标负荷的前馈信号,可以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我厂机组采用这种机炉协调方式。优点是能够快速响应负荷变化要求,缺点是锅炉调节波动较大,对锅炉的动态特性要求较高。
c) 以机跟炉为基础的机炉协调方式:在该方式下,锅炉主控调节机组功率,目标负荷为操作员手动给定;汽机主控即调节主汽压力又调节机组功率,但其调压系数大于调功系统,即调压为主、调功为辅。锅炉主控和汽机主控同时接受目标负荷的前馈信号,可以参与一次调频。优点是机组运行稳定,压力波动小,缺点是调峰能力稍弱。 d) 机组正常运行时应尽可能采用机炉协调控制方式。 自动发电控制(AGC)
a) 控制策略:自动发电控制方式的控制策略和机组协调方式的控制策略唯一不同在于目标负荷指令的来源。当在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满足自动发电控制的条件时,可以采用自动发电控制模式,此时机组的目标负荷指令由调度控制系统给定,操作员不能进行干预。为防止在低负荷阶段产生危险工况,必须对自动发电控制的负荷低限作出限制。 b) 自动发电控制模式的投运和退出根据调度的命令执行。
机组运行方式操作
基本方式(BM)
a)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机组处于基本运行方式:
1.高旁压力调节阀关闭。 2.汽机主控手动。 3.锅炉主控手动。 b) 基本方式的投入操作:
1.在机组控制画面将锅炉主控切为手动; 2.在机组控制画面将汽机主控切为手动; 3.在机组控制画面将BM块投入
4.在基本运行方式时,机组控制画面上基本方式BM显示块变红; c) 发生下列情况,机组自动退出基本运行方式:
1.高旁阀开启; 2.锅炉主控投入自动; 3.汽机主控投入自动。
锅炉跟随方式(BF)
a) 满足下列条件,机组处于锅炉跟随运行方式:
1.高旁压力调节阀关闭。 2.汽机主控手动。 3.锅炉主控自动。 4.发变组出口断路器闭合。 5.机组无RB指令。
6.机组压力控制方式为初始压力。
b) 锅炉跟随方式的投入操作(在基本方式下,执行以下步骤):
1.在风烟系统画面上将引风机A或引风机B静叶投入自动。 2.在风烟系统画面上将送风机A或送风机B动叶投入自动。 3.在风烟系统画面上将氧量主控投入自动。 4.将一台或以上磨煤机负荷投入自动。 5.将进油调节投自动或将燃料主控投自动。 6.将给水主控投自动。 7.将锅炉主控投自动。
C ) 发生下列情况,机组自动退出锅炉跟随运行方式:
1.锅炉主控切为手动。 2.汽机主控切为自动。
3.高旁阀开启。 4.发生RB。
d) 以下任意一项条件满足锅炉主控切为手动:
1.设定值与被调量偏差大。 2.主蒸汽压力信号异常。 3.MFT动作。 4.机组功率信号异常。
汽机跟随方式(TF)
a) 满足下列条件,机组处于汽机跟随运行方式:
1.汽机主控自动。
2.锅炉主控手动或燃料主控手动或给水主控手动。 3.高旁阀关闭。 b) 汽机跟随方式投入操作:
1.基本方式下,在控制面板将调节器设定块投入自动。 2.在机组控制画面将汽机主控投入自动。
协调方式(CCS)
a) 协调方式投入的条件:
1.炉膛压力控制自动。 2.二次风风压控制自动。 3.一次风风压控制自动。 4.氧量校正控制自动。 5.二次风挡板风量控制自动。 6.磨煤机一次风量控制自动。 7.给煤机转速控制自动。 8.给水主控自动。 9.煤水比控制自动。
b) 满足下列条件,机组工作在协调运行方式:
1.发变组出口断路器闭合。 2.高旁关闭。
3.汽机主控自动。 4.锅炉主控自动。 5.机组无RB指令。
6.压力控制器处于初始压力控制。
c) 协调方式下,汽机主控或锅炉主控任一切手动,将退出协调运行方式。 d) 协调方式的投入操作:
1.在机组控制画面将锅炉主控和汽机主控均投入自动。 2.在机组控制画面将协调方式投退块投入自动。
单元机组负荷远方自动控制方式(AGC)
a) AGC投入的条件:
1.机组在协调运行方式。 2.机组实际负荷大于300MW。 3.实际负荷与ADS指令偏差不大。 4.ADS指令正常。
5.ADS指令在100~600MW之间。 6.“AGC调整信号投入”信号满足。
7.当机组在CCS方式运行时,若AGC系统正常可投用,在机组控制画面上选择AGC运行方式,目标负荷由电网遥控。
b) 发生下列任一情况,目标负荷自动退出ADS外部设定,跟踪实际负荷:
1.锅炉主控手动。 2.机组发生RB。 3.锅炉跟随方式。 4.炉膛无火焰。
5.汽机手动或DEH限制条件有效。
6.ADS负荷指令与实际负荷偏差大于设定值。
c) ADS通道故障,目标负荷自动退出ADS外部设定,由运行人员手动设定。
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
主要功能:
汽机转速控制 自动同期控制 负荷控制 一次调频 协调控制
快速减负荷(RUNBACK) 主汽压控制(TPC) 多阀(顺序阀)控制 阀门试验 OPC控制
汽轮机自动控制(ATC) 双机容错
与厂用计算机DAS系统或DCS通讯,实现数据共享 手动控制
自动调节系统:
转速控制 负荷控制
负荷调节是三个回路的串级调节系统,通过对高压调门的控制来调节机组负荷。
运行方式如下:
方式 调节级压力回路WS 阀位控制 OUT OUT 功率调节回路MW OUT 转速一次调频回路IMP 阀门位置给定控制 定协调 功-频运行 OUT IN IN IN OUT IN 参与电网一次调频 纯转速调节 其它调节:
自动同步调节(AS) 协调控制CCS 快速减负荷RUNBACK ATC控制
OPC保护系统
IN OUT OUT 说明 1) 中压排汽压力IEP?30%时,发变组出口断路器同时出现断开时, OPC电磁阀动作关闭GV、IV,延时5秒后,转速n<103%,OPC电磁阀复位GV、IV打开。 2)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转速n>103%,关GV、IV,n<103%时恢复。
阀门管理
单阀控制:所有高压调门开启方式相同,各阀开度一样。特点:节流调节,全周进汽。 一般冷态或带基本负荷运行用单阀控制。
多阀控制:调门按预先给定的顺序,依次开启。特点:喷嘴调节,部分进汽。机组带部 分负荷运行采用多阀控制。
单阀控制与多阀控制二种方式之间可无扰动切换。
运行方式选择
.1 操作员自动操作(简称自动)
在升速期间,可以确定或修改机组的升速率和转速目标值。 在机组并网运行后,可随时修改机组的负荷目标值及变负荷率。
可进行从中压缸启动到主汽门控制的阀切换。 可进行从主汽门控制到高压调门控制的阀切换。 可进行单阀/多阀控制的切换。
当机组到达同步转速时,可投入自动同步。 可投入功率反馈回路或调节级压力回路。 机组并网后,可投入转速回路(一次调频)。 投入遥控操作。 汽轮机自启动(ATC)
.2 ATC程序能自动完成下列功能:
从冲转到达同步转速自动进行。
根据汽机应力及临界转速等自动设定升速率、确定暖机时间、自动进行阀切换。 条件允许时可自动投入自动同步和并网。
并网后由热应力及机组的其它状况,确定升负荷率或进行负荷保持、报警等。 与ATC相联系的三个按钮。
ATC控制:按下此按钮可使ATC进入运行状态,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按ATC监视或自动键退出ATC控制,进入操作员自动方式。
ATC限制条件超越键:当某充分条件限制ATC进行时,可按此键,越过此条件继续进行 ATC监视:如要进入ATC启动,必须先进入ATC监视,当条件满足后,按下ATC控制键才会有效。 遥控自动操作
.3 一般情况下,都在操作员自动方式下投入遥控操作,DEH的目标值由遥控源决定。包括自动同步和协调方式。
.4 自动同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DEH处于“自动”或“ATC控制”方式 DEH处于“高压调门”控制方式。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断开。 自动同步允许触点闭合。 汽机转速在同步范围内。 协调方式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DEH必须运行在自动或ATC控制方式。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开关必须闭合。 遥控允许触点必须闭合。 .6 控制方式选择
主汽门 / 高压调门控制切换 调节级压力回路投入
功率回路投入 转速回路投入 单 / 多阀控制
主蒸汽压力控制(TPC) 定压投入 旁路投入、切除 试验 阀门试验
数据采集系统(DAS)
按照规定的扫描周期,完成工艺过程变量的采集和处理。
机组负荷调整
机组运行方式说明
正常运行中采用“炉跟机协调” 运行方式,此时应避免大幅度增减机组负荷。
正常运行中采用“炉跟机协调” 运行方式,若遇机组工况的不正常或有关设备装置故障,也可灵活地采用以“汽机跟随”或以“锅炉跟随”的运行方式。
机组在启动过程中,负荷在40%以下应采用以“汽机跟随”的运行方式,而DEH处于单独的运行方式。当机组负荷达40%以上时,可投入“炉跟机协调”方式。当机组负荷达300MW以上时,根据调度指令投入“AGC”。
机组停止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以“炉跟机协调”方式,当机组负荷降到40%时,选择以“汽机跟随”方式,当负荷降到5%时,机炉各自独立控制。
正常运行中当锅炉的辅机发生故障时,在RB投入且机组协调控制方式下,MCS系统将立即以设定的降负荷率,降低机组负荷至预先设定值,同时将机组的运行方式自动切至汽机跟随。 在发生运行方式的自动切换时,应确认发生自动切换的原因,对机组的设备及装置应作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须汇报值长。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正常运行中,DEH切除“遥控”方式时,“CCS”下一般应采用滑压运行方式,如果机组负荷变化较频繁应采用定压运行方式。 机组正常运行的负荷调整
1. 基本方式下的负荷调节:
在基本方式下,机组负荷由运行人员手动设定汽机调节器输出来控制,手动调节锅炉燃烧和给水控制主汽压力;
在基本方式下进行机组负荷的调节时,应注意负荷以允许的速率变化,并注意机炉间的相互协调,监视主汽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汽机调门的开度,以适应锅炉负荷的变化。 锅炉跟随方式下的负荷调节:
锅炉跟随方式下,机组的负荷由运行人员手动改变机组负荷设定值(或汽机调节器)的输出来控制,锅炉主控控制主汽压力; 汽机跟随方式下的负荷调节:
机组在汽机跟随方式下,机组负荷由操作员手动改变锅炉主控的负荷指令或手动调节燃料和给水量来调节,而主汽压力由汽机主控控制,这时应注意负荷以允许的速率变化,注意主汽压力的变化。 协调方式下的负荷调节:
协调方式下,机组的目标负荷由运行人员手动设定。 根据机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负荷变化率。
在负荷限制块上设定合适的机组最低、最高负荷限值。 根据调度命令设定机组目标负荷。
在协调运行方式下,允许机组参与调频,非机炉协调方式或频率信号异常切除调频 方式;在调频方式下,根据电网频率产生调频功率。
AGC方式下的负荷调节:
AGC方式下机组的目标负荷由中调遥控设定,负荷变化率可以由运行操作员手动设定或按中调下令设定。
负荷变化率设定应与机组的实际出力变化能力相符合。
AGC方式下重点监视机组运行情况,发生大的扰动及时调整或申请退出AGC。 汽压调整
锅炉采用定—滑—定的运行方式,压力—负荷曲线见下图,并保证与汽轮机相匹配。正常运行中,主蒸汽压力给定值根据机组滑压运行曲线自动给定。
汽机跟随的运行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下,汽机通过改变调门开度以保持主汽压力。 锅炉跟随的运行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下锅炉通过改变燃烧率以保持主汽压力不变。
协调方式。这种运行方式是锅炉跟随的协调方式。机炉作为一个整体联合控制机组负荷及主汽压. 在手动与自动切换时。要尽量使实际压力与自动设值一致,然后再进行切换。改变主汽压力时,定值改变幅度不得过大,每次改变设定值不应超过0.2MPa/min。
在任何情况下锅炉都禁止超压运行,出现超压应尽快采取降压措施:快速减少燃料同时按比例降低给水流量;适当升高机组负荷降低汽压;汽压上升较快超压时提前手动开启PCV降压,防止弹簧安全门动作。
负荷管理中心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主控制系统是由机组“负荷管理中心”和机炉主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目标值在不同的状态下输出值也不一样:当机组处于CCS方式时,机组可以接受中调指令(ADS),也可以接受运行人员的负荷设定;当机组处于RB(甩负荷功能)、RD(负荷迫降功能)时,负荷指令就是RB或RD功能组产生的负荷指令150MW(RB)或0(RD)。
当机组处于基本方式、TF、BF方式时,输出跟踪机组实发功率。 当有闭锁增或闭锁减信号时速率设定为零。
RB 功能
机组运行时,当主要辅机突然发生故障,造成机组承担负荷能力下降,要求机组的负荷指令处理 装置将机组的实际负荷指令迅速降到机组所能承担的水平,这种辅机故障引起机组实际负荷指令的快速下降称为快速减负荷,简称RB(RUN BACK).RB 功能使机组在主要辅机跳闸,出力达不到设定负荷要求时,自动将负荷快速稳定地降到机组允许的负荷设定点上,从而使机组在一个较低的负荷点维持安全稳定地运行,避免停机或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RB 负荷返回的速率以及所应返回到的新的负荷水平与发生故障的辅机有关,一般的RB 功能有:
(1) 两台送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 (2) 两台引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 (3) 两台一次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 (4) 两台空预器运行,其中一台跳闸; (5) 两台汽动给水泵运行,其中一台跳闸;
(6) 制粉系统根据情况分为跳一套、两套制粉系统或更多.
在RB 工况下,自动选择锅炉输入控制方式(BI),根据RB 的内容在锅炉输入方式下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值和变化率来减少锅炉的输入需求指令,直到机组负荷达到电厂余下的辅机设备出力的水平,为了产生一个迅速减少的锅炉输入需求指令,锅炉输入指令去的每个子回路(给水控制、燃料和风量控制和炉膛压力控制)必须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此外,为了达到快速稳定压力控制以防止由于锅炉输入变化造成主蒸汽压力波动的目的,还要求汽机主控处于自动运行方式
RUNBACK
RUNBACK产生条件(甩负荷功能):
输出大于一台送风机限值(150MW)且一台送风机跳闸; 输出大于一台引风机限值(150MW)且一台引风机跳闸; ,输出大于一台一次风机限值(150MW)且一台一次风机跳闸; 输出大于一台给水泵限值(150MW)且锅炉给水泵一台以上跳闸; 输出大于一台空预器限值(150MW)且一台空预器跳闸。
当机组处于自动状态时,主要辅机设备发生故障,单元机组要求尽可能的降低负荷,使机组的目标负荷下降到运行的辅机设备所能承担的负荷水平。
RUNDOWN产生条件(负荷迫降功能): 给水RD;
燃料RD; 送风机RD; 引风机RD; 一次风机RD。
这是一种在机组故障不明确条件下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在自动状态时,当故障间接指标值已较大(如汽包水位比设定值低的很多)情况严重时,则迫使实际负荷指令负荷下降以减小间接负荷指标值,直到间接负荷指标值降到不太严重时为止。
:当RB和RD同时发生时,取速率大者进行控制。
目标负荷的最大/最小限值:
当目标负荷达到最大(330MW)或最小限值(0MW)时,系统将不接受ADS指令,而最大/最小限值对运行人员的负荷设定和RB、RD时的指令将不产生任何影响。
负荷变化率管理:.
对于ADS指令或运行人员的负荷设定必须按照规定的速率变化,进而形成目标负荷,这个变化率的大小可由运行人员设定,并可视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升负荷速率和降负荷速率,RB、RD时,目标负荷的变化率可在RB、RD功能子组中设定,来自DEH的负荷率限值将限制所有情况下目标负荷的变化速率。
一次调频所需功率的校正:
通过改变机组的负荷指令去纠正电网频率偏差,具有一次调频能力。频率变送器采集的频率信号通过一函数修正与机组目标负荷输出相加,经机组的实测功率和主汽压力修正,作为协调方式下汽机主控调节器的给定值。此函数设有一定的死区(±0.15Hz),只有在电网频率偏差超过死区时频率校正才起作用。
一次调频的条件:频率变送器正常且机组处于协调方式。
负荷闭锁增/闭锁减:
负荷增/减闭锁功能的作用就是维持机组稳定运行,它是机组控制系统保护功能的一部分。引起负荷闭锁增/闭锁减指令的项目:给水、燃料、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
这也是在故障不明确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方法,当机组处于自动状态,检测到子系统的目标值与实际负荷偏差较大,则产生闭锁指令使不向扩大故障的方向变化,但向非扩大故障的方向变化还是自由的。
.如果某些子控制回路(如汽机调速器、给水、燃料和风)的指令输出在协调控制方式/锅炉控制输入方式下超过了其控制范围的限制值,那么机组就不能稳定运行,因此在下列条件下闭锁负荷指令增:①汽机主控指令高限;②机组负荷高限;③燃料指令高限;④风量指令高限;⑤给水泵指令高限;⑥给水泵过负荷;⑦给水指令大于燃料交叉限制;⑧燃料指令大于风量交叉限制;⑨燃料指令大于给水交叉限制;⑩频差大于0.3Hz.
在下列条件下在闭锁负荷指令减:①汽机主控指令低限;②机组负荷低限;③燃料指令低限;④风量
指令低限;⑤给水指令低限;⑥省煤器保护;⑦给水指令小于燃料 交叉限制;⑧风量指令大于燃料交叉限制;⑨频差大于-0.3Hz.当负荷增/减闭锁条件存在时,负荷变化率被强制设置为零,并且闭锁负荷增减.直到相关的子控制回路回复到其控制的范围内,闭锁功能才复位,此时才允许机组增减负荷.
:锅炉—汽机主控:
机、炉主控制器又称机、炉主控制回路。它接受三方面来的信号,即负荷管理中心来的输出指令,机组实发功率,机前压力信号,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发出对汽机调节阀开度的指令和对锅炉给煤量及送风量的调节指令。
汽机主控:
汽机主控制器又称汽机主控回路。它主要实现机组负荷控制、主汽压力控制、汽机主控制器与DEH的接口的功能。 机组负荷控制:
机组在协调控制方式时,由汽机来控制机组的实发功率,使其等于机组实际负荷指令。 由负荷管理中心来的输出指令同时送到汽机主控制器和锅炉主控制器,在汽机主控输出经过频率校正后与机组实发功率比较后,在经过主汽压力修正,经调节器输出后,通过DEH去控制汽机进汽阀的开度,使机组按照负荷指令要求运行。
主汽压力控制:
机组控制在汽机跟随方式时,由汽机来调节主汽压力,通过DEH控制汽机进汽阀开度,使主汽压力等于设定值。
汽机主控器的手动控制:
在出现以下条件时,汽机主控器将切为手动控制方式: 主汽压力变送器故障; 汽轮机跳闸; 主燃料跳闸; 主汽压力高; 旁路开模式; 汽机非远操方式; 汽机主汽阀位偏差经延迟; 机侧压力调节器入口偏差手动报警; 选择基本方式;
协调控制方式下功率变送器坏或机侧控制器偏差报警。 汽机主控制器与DEH的接口关系:
从CCS系统发“CCS远控DEH”信号到DEH系统,与DEH条件和DEH运行人员操作相与后回送一个“DEH选择遥控”信号到CCS系统,表明DEH系统可接受CCS系统负荷增/减脉冲信号。由DEH系统到CCS系统的“DEH功率控制/调节级压力控制回路”信号表明DEH所处的控制回
路和工作状态。
-锅炉主控制器:
锅炉控制器又称主控制回路,它主要实现辅机故障甩负荷时的锅炉控制、燃料量跟踪等功能。 主汽压力控制:
在机组处于非“辅机故障甩负荷”(RUN BACK)运行功况下,机组实际负荷指令也送到锅炉主控制回路作为前馈信号,使锅炉燃烧率随机组负荷指令变化而变化。在协调运行方式时,机组负荷指令为机组实际负荷指令,在锅炉跟随方式时,机组负荷指令为机组实发功率。主汽压力偏差信号经比例积分调节器校正,最终使得主汽压力跟踪主汽压力设定,主汽压力与其设定值经减法器比较后,得到锅炉主控指令,它送到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改变燃料量和风量,从而使得主汽压力等于主汽压力设定值。
定压/滑压运行方式
为满足机组经济运行的要求,系统设置了定压/滑压运行方式。 滑压运行方式:
机组只能在BF及CCS下投入滑压运行方式。
在BF方式下投入滑压运行,可实现汽机阀门固定在某一位置,蒸汽压力随负荷的增加而上升,至90%负荷,压力达到额定植,此时系统应进入定压运行方式,再增加负荷,须手动开大汽机阀门或将汽机控制器投自动,接受目标负荷指令。:
在自动情况下,滑压模式只能在协调方式或BF方式下使用,在TF方式下投入滑压运行,系统会自动切换至BF方式.
在自动情况下,机组的滑压运行模式实际上一种联合变压运行模式:在低负荷时,机组在较低的压力下定值运行,当负荷在25%-90%之间时,机组进入滑压状态,主汽阀开度固定在91%附近,主汽压力随负荷成正比例变化,当主汽压力达到额定值时,机组又进入定压运行模式。
进入滑压运行模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炉主控自动,操作员发出投入滑压运行指令。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机组会退出滑压运行,进入定压运行:
进入滑压运行模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炉主控自动,操作员发出投入滑压运行指令。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机组会退出滑压运行,进入定压运行:
操作员发出投入定压运行指令 机组进入基本模式; 旁路启动; 进入汽机跟随模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负荷管理中心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