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语言学概论真题答案
一.举例解释
1.线条性(知识点:书P39)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只能按先后次序出现,呈线性排列,而不能在空间里一起铺开。我们说话时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说,一次不能同时说出两个词。 “我们是中国人”这句话,只能按“我—们—是—中—国—人”这样的顺序说,说话速度再快的人也不能一下说出两个或更多的词。 2.互补(知识点:书P68)
两个或几个音素不可以在相同的语音位置上出现,它们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位置,这样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的。
以汉语普通话为例,鼻音[m]只出现在元音之前做声母,鼻音[?]只出现在元音之后做韵尾,[m]不可以出现在元音之后做韵尾,[?]不可以出现在元音之前做声母,这两个音素是互补的。
3.语素变体(知识点:书P94)
语素由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两个方面构成,语素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不止一个,就说语素由不同的变体。语素的变体分语音变体和语义变体。 同一个语素有几个语音形式,这几个语音形式就是这个语素不同的语音变体。如:汉语普通话“美”有两个读音,在非上声前读上声,在上声前读阳平,“美”有两个语音变体。同一个语素由几个不同的意义,这几个不同的意义就是这个语素的语义变体。如:“晶”有以下三个意义:(1)光亮,如“晶莹、亮晶晶”;(2)水晶,如“水晶、墨晶”;(3)晶体,如“结晶”。 4.预设(知识点:书P169)
预设是话语自身表达的意义,有甲就有乙。是句子非断言部分表达的意义,句子的附带信息,发话人、受话人都信以为真的知识,无可争议的信息。 如:“他哥哥买了一台洗衣机”的预设为“他有哥哥”。 5.社会方言(知识点:书P189)
社会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由于说话人的社会特征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说话人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社会阶层以及文化程度等社会特征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同一社会群体内部,或由于工作需要,或由于交往频繁,或由于具有相同社会心理,因而在语言表达上形成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点,这些由于说话人的社会特征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异就是社会方言。
汉语中的“官腔、学生腔、娘们儿话”就是对某个言语社团的言语特点的概括。 二.用国际音标举例(知识点:书P60、66)
1.前:后[y]:[u] 2.塞:塞擦[t]:[ts] 3.不送气:送气[k]:[kh] 4.圆:不圆[y]:[i] 5.塞擦:擦[ts]:[s] 6.高:低[i]:[a] 7.擦:鼻[s]:[n] 8.舌尖前:舌尖后[ts]:[t?] 9.鼻:边[n]:[l]
10.双唇:舌根[p]:[k]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
1.汉语词组内部的语法关系要借助推导式来识别。(知识点:书P117) 正确
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词组内部的语法关系可以通过词的形态来判断,如俄语。在没有形态的语言中,词组内部的语法关系可借助一些推导式来判断。如:汉语主谓结构推导式:AB(主谓):A不/没B、A是不是B、A要是B、AB不B。 2.“人走了”和“已经走了”语法意义不同是“人”和“已经”造成的。(知识点:书P127) 错误
前者是主谓词组,语法意义是“陈述”;后者是偏正词组,语法意义是“修饰”。造成两者语法意义不同的原因是语法关系的不同,属于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义,而不是词的不同。
语法关系不同是由词类不同造成的。 3.间接成分之间也有语义关系。(知识点:书P168) 正确
句法结构的间接成分之间也存在着语义关系。如:昨天在叔叔家我用他刚买的压力锅炖了一只鸡。除了“炖”与“一只鸡”之间“动作——受事”关系存在于直接成分之间,“炖”与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都存在于间接成分之间,“昨天”和“炖”之间的“时间——动作”关系,“叔叔家”和“炖”之间的“处所——动作”关系。
4.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知识点:书P206) 正确
洋泾浜不是一种自然语言,而是一种临时的交际工具,交际双方只是在某些场合使用,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 四.简答
1.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以及它们与事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知识点:书P36)
语言符号指语素和词,词组和句子是语言符号的序列。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声音,是通过听觉感知的物质形式;语言符号的内容是意义,是人的大脑对现实中事物概括的结果。如:汉语的“山”这个符号,形式是“shan55”这个声音,内容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这个意义。
声音表示意义,意义是对事物的反映,联系都是直接的。声音和事物之间是通过意义建立联系的,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有了语言符号,就可以用它代表现实中的任何事物。
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最初结合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人”这一语音形式如何同高等动物联系起来是任意的。 语音形式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样是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可言。 意义和事物之间有时是对等的,但有时意义并不指称事物,如语法意义表示的是关系。
2.音素[t]和[o]有什么不同?
[t]是辅音;[o]是元音。二者不同表现在:
(1)发元音[o]时,气流从肺部流出经过口腔是畅通无阻的;
发辅音[t]时,气流在舌尖和上腭处形成阻碍。气流是否受阻是元、辅音的本质区别。
(2)发元音[o]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发辅音[t]时,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特别紧张。
(3)发元音[o]时,气流较弱;发辅音[t]时,气流较强。 (4)发元音[o]时,声带振动,声音响亮,是乐音;
发辅音[t]时,声带不振动,声音不响亮。
(5)在汉语普通话中,元音[o]只能做韵母;辅音[t]只能做声母。 [t]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辅音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3.英语sister中的-er与smaller中的-er有什么异同?(知识点:书P96) 同:都附着在词的末尾表达一定的意义
异:前者为词缀;后者为词尾。Siste是不成词词根
1)作用:前者把动词变成名词,改变词性同时改变词义,起构词作用; 后者没有区别词性或改变词义,而是增加了比较级的语法意义。 2)语音性质:前者是一种音质音位;后者只是附加词尾。 4.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知识点:书P153) 同义词指同一种语言或方言中理性意义相同的两个或几个词。两个或几个词在理性意义相同的条件下,在各种附加意义上都可能有差别。
1)语体上的差别:爸爸——父亲前者为口语词,后者为书面语词 2)理据上的差别:电脑——计算机
3)适用对象上的差别:车——车辆前者既可指个体,又可指集合体;后者只能指集合体
4)感情色彩上的差别:行为——行径前者是中性的,后者是贬义的 5.地域方言能否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知识点:书P196) 地域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相对独立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变体。如果社会长期处于不完全的分化状态,地域方言会长期存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如果社会继续分化成为各自独立的社会,地域方言的差别会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各自独立的语言,即亲属语言。可见,地域方言是可能分化为亲属语言的。
判断两种语言是方言还是亲属语言,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要考虑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汉语方言间差别尽管比较大,但还是应该属于汉语不同的地域方言。 五.论述
1.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i代表哪几个音素?i为什么可以代表这几个音素?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i代表三个音素,分别是舌面元音[i]、舌尖前元音[?]、舌尖后
元音[?]。
i之所以可以代表这几个音素,是因为它们符合归纳音位的原则。
首先,它们符合互补原则。[?]只与舌尖前音z、c、s相拼,如资[ts?];[?]只与舌尖后音zh、ch、sh、r相拼,如知[t??];除此之外的辅音都只与[i]相拼,而不与[?]、[?]相拼,如地[ti]。它们出现的环境互补。
其次,它们又符合语音相似原则。它们的语音在听感上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若发混淆,也只会觉得发音不地道,而不会造成误解。 最后,用i代表三个音素符合经济原则。 所以,三个音素[i]、[?]、[?]都可以用i来表示。
2.语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知识点:书P183)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它赖以存在的人类社会和自身系统两个方面来分析。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为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存在,并随着社会 死亡而死亡,离开人类社会也就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也不可能离开语言,否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无法维系。语言与社会互相依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变化可能导致语言的发展变化,它是语言发展的客观条件。
人类社会的进步、分化、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人类社会之间的接触是造成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2)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每一个组成部分内部的每个成员之间,都处于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之中,相互之间保持着平衡的状态以发挥交际作用。如果语言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某个组成部分的成分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语言的其他部分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新的平衡。 六.分析
1.“扛”的词义是“用肩膀承担物体”,“抬”的词义是“共同用手或肩膀搬东西”,“挑”的词义是“用肩膀支起扁担搬运东西”。分析这三个词义的义素。 [承担物体] [用肩膀] [用手] [用扁担] 扛 + + ——
抬 + + + — 挑 + + — +
2.下面英语句子中有哪些语法范畴?如何表达的?(知识点:书P107) They were discussing a teaching plan when we called them yesterday. (1)数: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名、代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用a表示名词plan的单数
(2)格:表示名、代词在组合中与其他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是名、代词所有
的语法范畴。
主格:they、we 宾格:them
(3)时:表示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刻之间的关系,是
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Were、called表示过去时
(4)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是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Discussing表示进行体
(5)态:表示谓语动词和主语之间的施受关系,是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They were discussing、we called him都是主动态
3.分析下面语段的层次,并指出其中有几个语素、词、词组。
有13个语素、10个词、8个词组 七.用国际音标注音
切[t??i?]家[t?iA]中[t?u?]穴[?y?]熊[?iu?]湾[uan] 翘[t??iɑu]过[kuo]回[xuei]柳[liou]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南开大学2024年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