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师备课笔记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

学校

学科 解剖学基础 姓名

年级

1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绪论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解剖学术语;

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学习解剖学的观点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前景极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授课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三)人体的组成及分部

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

2、人体的轴和面:(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2)面: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

3、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五)学习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2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一、二章 细胞、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 【教学目标】1、熟悉细胞的结构、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

2、了解细胞的形态、腺上皮和腺的特点、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第 2—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授课

(一)细胞 1、细胞的形态

2、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 (1)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

a、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

b、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供,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 (2)被覆上皮的分类 a、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b、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 2、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在人体内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独立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1)游离面:微绒毛、纤毛

(2)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3)基底面:基膜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3

备 课 教 案

【课题】 基本组织(一)结缔组织

【第 4—5课时】

【教学目标】1、熟悉固有结缔组织的成分;

2、熟悉软骨组织、软骨的一般结构、结构特点;

3、掌握血液的组成及正常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授课

结缔组织的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一)固有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

(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 2、细胞间质

(1)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2)基质

2、致密结缔组织:细胞种类很少,主要有成纤维细胞。 3、脂肪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

1、软骨组织的一般结构:由细胞间质和软骨细胞构成。

2、软骨的分类及各类软骨的结构特点: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三)骨组织

1、骨组织的基本结构:细胞间质、细胞 2、骨密质和骨松质的结构特点:

(1)骨密质: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 (2)骨松质

(四)血液与血细胞的发生

1、血液:成人血液总量约有5L,占体重的7%。

(1)血浆(55%):相当于细胞间质,去除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清。 (2)血细胞(45%) a、血细胞的种类及正常值:

男:(4.0~5.5)×1012/L,血红蛋白:(120~150)g/L (a) 红细胞 (RBC)

女:(3.5~5.0)×1012/L,血红蛋白:(110~140)g/L

4

中性粒细胞:50~70%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0.5%~3.0% (b) 白细胞(WBC):(4.0~10.0)×109/L 嗜碱性粒细胞:0~1.0%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20~30% 单核细胞:3~8% (c) 血小板 :(100~300)×109/L 2、血细胞的发生概述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5

备 课 教 案

【课题】 基本组织(三)肌组织

【第 6—7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肌组织的一般结构、分类和分布;

2、了解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收缩原理和收缩形式;

3、了解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课: 二、传授新课

肌组织的组成、结构

肌组织的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一)骨骼肌

1、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每条肌原纤维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A带和I带 在A带中部有一H带,H带正中有一M线;I 带中部有一Z线, 每个肌节包格1/2I带十A带十1/2I带。 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形态结构单位。 2、骨路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节 (2)横小管 (3)肌质网:三联体 (二)心肌:不随意肌

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分布于心及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 1、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闰盘 2、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二联体 (三)平滑肌

主要由平滑肌构成: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内。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6

备 课 教 案

【课题】 基本组织(四)神经组织

2、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

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一)神经元 1、形态结构

神经元是特殊类型的具有胞突的细胞。其形态多样,但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部分。 2、神经元的分类

(1)按突起的数量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2)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3)按释放的神经递质分: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 3、突触:

(1)概念: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触点。 (2)类型:分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3)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纤维: 1、有髓神经纤维:郎飞节 2、无髓神经纤维: (四)神经末梢

1、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的神经末梢 2、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末梢、内脏运动末梢

【第 8—9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神经组织的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7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运动系统(一)骨和骨连结概述 【教学目标】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

2、熟悉骨的化学成和物理特性;

3、掌握骨连结的分类、关节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躯干骨 (一)骨的分类 颅骨 四肢骨

骨密质 骨质

(二)骨的构造 骨松质

骨膜

红骨髓

骨髓 黄骨髓 (三)骨的理化性质:有机质、无机质 (四)骨连结

1、直接连结:纤维连接、软骨连接和骨性结合。 2、间接连结(关节)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2)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盘、韧带等。

3、关节的运动: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环转。

【第 10—11课时】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8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运动系统(二)躯干骨骨及其连结 【第 14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躯干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及骨性标志;

2、理解躯干骨的连结与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共51块。 (一)脊柱

(1)椎骨:颈7、胸12、腰5、骶1、尾1.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上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a、颈椎:有横突孔、第一颈椎(寰椎)、第二颈椎(枢椎)、第七颈椎(隆椎); b、胸椎:棘突细长,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c、腰椎:椎体特别长,棘突短而宽,向后平伸,棘突间隙较宽; d、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

e、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2)椎骨的连结:主要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

1)椎间盘:为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连结,由髓核和纤维构成。

长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棘上韧带 2)韧带: 短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

3)滑膜关节:椎骨间的关节有关节突关节和寰枢关节 (3)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椎骨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从骶骨耳状面以下又渐次缩小; 2)侧面观:4个生理性弯曲(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 3)后面观:棘突纵行排列在后正中线上。 (4)脊柱的运动

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二)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 1、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角:两侧平对胸前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肋:肋骨、肋软骨 ▲肋弓:

3、胸廓的整体观

前后略扁,上窄下宽,有上下两口 4、胸廓的运动:主要参与呼吸运动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9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运动系统(三)上肢肢骨及其连结 【第 15—16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上肢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及体表标志;

2、理解上肢骨的连结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一)上肢骨:每侧共32块

前后两面: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末端为肩峰; 1、肩胛骨: 三个缘:内侧缘、外侧缘、上缘,外侧有一突起,称喙突;

三个角:上角、下角分别平对第二肋和第七肋,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

隙的标志,外侧角有一浅凹称关节盂。

2、锁骨:呈“~”形,内侧为胸骨端,外侧为肩峰端,中、外 1/3易骨折。

3、肱骨:上端为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是肩部的最外侧点);外科颈,易发生骨折;

肱骨体部,有桡神经沟;下端,有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外侧髁。

4、桡骨:上端有桡骨头、关节凹、下方为桡骨颈、下端膨大,有腕关节面,内侧面有

尺切迹,外侧为茎突。

5、尺骨:上端膨大,前面为滑车切迹,后方为鹰嘴,前下方为冠突,下端有尺骨头,

后内侧的 为茎突。

6、手骨:(1)腕骨:共8块短骨,分别为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2)掌骨:共5块,为长骨,为第1~5掌骨。

(3)指骨:共14块,为长骨,拇指为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分别为近

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除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外,主要有: 1、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1)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肌腱穿过;

(2)运动:是人体运动幅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

和环转运动,易损伤和脱位。

2、肘关节:由肱骨下端与桡、尺骨的上端连结而成。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和桡尺

近侧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3、桡尺连结:包括桡尺近侧关节、前臂骨间膜和桡尺远侧关节。 4、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脘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10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运动系统(四)下肢肢骨及其连结 【第 17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及体表标志;

2、理解下肢骨的连结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一)下肢骨:每侧各31块

1、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三骨融合部有一深窝称髋臼,下方的大孔称闭孔。 (1)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髂后下棘、

髂结节、髂窝、弓状线)。

(2)坐骨:分坐骨体、坐骨支(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 (3)耻骨:分耻骨体、耻骨上下支(耻骨联合面、耻骨结节、耻骨棘)。 2、股骨:(最粗最长的长骨),分体及上下两端。

(1)上端:股骨头,其下方为股骨颈,以下为股骨体(大转子、小转子)。 (2)下端: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 3、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

4、胫骨:上端有内侧髁、外侧髁;下端内侧部形成内髁。 5、腓骨:上端为腓骨头、体;下端膨大部为外踝。 6、足骨:

(1)跗骨:共7块,为短骨(跟、距、骰、足、外、中、内); (2)跖骨:共5块,为长骨(第1~5跖骨);

(3)趾骨:共14块,为长骨,拇趾为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二)下肢骨的连结 1、髋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2)耻骨联合

(3)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构成。分为大、小骨盆,两部以界线分界。

男、女性骨盆形态的差别

项目 小骨盆上口 小骨盆下口 骨盆腔 耻骨下角 男性 心形 较狭小 高而窄,呈漏斗形 70°~75° 女性 较大,近似圆形 较宽大 短而宽,呈圆筒形 80°~100° 11

2、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臼深陷,股骨头全部纳入髋臼内,关节囊厚而坚韧,关节囊表面有韧带增强,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运动幅度较肩关节为小。

3、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组成。在关节囊内,有膝交叉韧带和关节半月板。可作屈、伸运动,半屈位时,还可作轻度的旋内和旋外运动。

4、小腿骨的连结:上端为胫腓关节,体和下端分别以小腿骨间膜和韧带相连。 5、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和距骨组成,可作背屈(伸)和跖屈(屈)运动,与跗骨间关节协同作用时,可使足内翻和外翻。

6、足弓:足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相连,在纵、横方向上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称足弓。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12

课 教 案

【课题】 复习测试

【第 18—19课时】

【教学目标】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测试 三、分析试卷

13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运动系统(五) 骨骼肌概述 【教学目标】1、掌握骨骼肌的构造和辅助结构

2、熟悉骨骼肌的分类、起止点和作用;

3、了解骨骼肌的配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看人体整肌图片

【第 20 课时】

二、授课

(一)分类: 根据形态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根据位置分:头颈肌、上肢肌、下肢肌和躯干肌 肌腹:肌纤维,色红或淡红,有收缩力 (二)构造

肌腱:胶原纤维束,色白,强韧无收缩力 (三)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①概念 1、肌的起止点 ②一般规定

2、肌的作用(两种工作状态) :静力作用、动力作用 (四)肌的配布 1、配布:拮抗、协同 2、命名: (五)肌的辅助结构 浅筋膜 1、 筋 膜 深筋膜:肌间隔,筋膜鞘,神经血管鞘,支持带 2、 滑膜囊 3、 滑膜鞘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14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运动系统(六)躯干肌

【第 21—23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躯干各主要肌的位置、起点、止点和作用; 2、掌握膈的位置,裂孔及通过的结构;

3、掌握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的定义、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一)背肌: 1、浅群

(1)斜方肌 1)位置—项部和背上部 2)起点—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 3)止点—锁骨外1/3、肩峰和肩胛冈

4)作 用: 全肌收缩—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上部收缩—上提肩胛骨 下部收缩—肩胛骨下降。

(2)背阔肌 1)位置—背下部和胸侧部 2)起点—下6个胸椎棘突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

3)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4)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 2、深群:竖脊肌(又称骶棘肌) (1)位置—脊柱两侧的沟内

(2)起点—骶骨背面、腰椎棘突及髂嵴的后部 (3)止点—沿途椎骨和肋骨、乳突

(4)作用—一侧肌收缩可使脊柱侧屈,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伸直脊柱和仰头 (二)颈肌 1、颈阔群 2、胸锁乳突肌

(1) 位置—斜列于颈部两侧 (2)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胸骨端 (3)止点—颞骨乳突

(4)作用—双侧收缩,头后仰;单侧收缩,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3、颈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

15

4、颈深肌群 前、中、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三)胸肌 1、胸大肌

(1)位置—胸廓前壁大部

(2)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 (3)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4)作用—使肩关节前屈内收和旋内,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 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3、前锯肌:起自上8或9肋骨外面,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4、肋间肌

(1)肋间外肌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上缘。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起自下位肋骨上缘,止于上一肋骨下缘。降肋助呼气。 (四)膈

1、定义:向上隆起呈穹窿状的扁肌,位于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周围为肌性部,中央为腱性部称中心腱。

主动脉裂孔 有主动脉通过 2、3个裂孔 食管裂孔:有食管通过 下腔静脉孔:下腔静脉通过 3、作用—主要的呼吸肌 (五)腹肌

1、腹外斜肌: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 腱膜形成腹股沟韧带,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2、腹内斜肌: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其腱膜的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止于耻骨结节外侧的骨面。

3、腹横肌:肌束向前内横行。腱膜下内部和腹内斜肌腱膜形成腹股沟镰。男性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与腹横肌下部肌束一起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形成提睾肌。 4、腹直肌

(1)位置—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2)起止—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全长有3—4条腱划。

5、腰方肌:位于腰椎两侧,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16

6、腹前外侧壁的局部结构 (1) 腹直肌鞘 :分前、后两层

1)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 2)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2)白线 (3)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4)腹股沟三角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它的内侧界是腹直肌的外侧缘,外侧界是腹壁下动脉,下界是腹股沟韧带。腹股沟三角也是腹壁的薄弱区和疝的好发部位。 (六)会阴肌 1、肛提肌 2、会阴深橫肌 3、尿道括约肌 4、会阴的局部结构 (1)盆膈 (2)尿生殖膈 (3)坐骨肛门窝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17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运动系统(七)头肌、颈肌 【教学目标】熟悉面肌与咀嚼肌的分类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头颈肌

面肌:枕额肌、孔裂周围肌 头肌

咀嚼肌:咬肌、颞肌 1、面 肌(表情肌)

1) 枕额肌: 覆盖于颅盖表面,故又称颅顶肌。

a、帽状腱膜——位于颅顶,连于前方的额肌和后方的枕肌之间,质地坚韧,以纤维束穿经浅筋膜和浅层的皮肤相连。

b、头 皮——颅顶的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合称头皮。 2)孔裂周围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 多为皮肌,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

可分为环行肌(收缩关闭孔裂)和辐射状肌(收缩开放孔裂)两种。 2、咀嚼肌:作用均与咀嚼运动有关。 1)咬肌:起自颧弓,向后下止于下颌角。

2)颞肌:起自颞窝骨面,通过颧弓的内侧,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3)翼内、外肌

【第 24 课时】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18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运动系统(八) 上肢肌 【第 25—28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点和作用;

2、熟悉肩肌、臂肌、前臂肌 、手肌各肌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上肢肌

分:肩肌、臂肌、前臂肌 、手肌 (一)肩肌 1、三角肌

(1)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2)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 (3)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4)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 (二)臂肌 1、前群 (1) 肱二头肌

1)位置—臂前部浅层,呈长梭形。

2)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3)止点—止于桡骨粗隆,另有腱膜从肌腱上分出并移行于前臂筋膜。 4)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长头协助屈肩关节同时使已旋前的前臂做旋后运动 (2)喙肱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 侧。 (3)肱肌:起自肱骨下半部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2、后群:肱三头肌 (1)位置—臂后

长 头—肩胛骨关节盂下方 (2)起点 外侧头—桡神经沟的外上方 内侧头—桡神经沟的内下方 (3) 止点—尺骨鹰嘴

(4)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臂后伸。 (三) 前臂肌 1、前群

(1)浅层6块:肱桡肌、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

19

(2)深层3块: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2、后群

(1)浅层5块: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2)深层5块:旋后肌、拇长、短展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四)手肌

1、外侧群:又称鱼际

(1)浅层:拇短展肌、拇短屈肌、 (2)深层:拇对掌肌、拇收肌 2、内侧群:又称小鱼际

(1)浅层: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 (2)深层:小指对掌肌

3、中间群:有11块:4块蚓状肌、3块骨间掌侧肌、4块骨间背侧肌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20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七章 生殖系统 (一)男性生殖系统 【第 57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

2、熟悉睾丸的位置和形态、精索的概念;

3、了解睾丸的微细结构、生殖管道的附属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一)睾丸 1、位置和形态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呈略扁的卵圆形,表面光滑,分为内、外侧面前、后两缘,上、下两端。

▲鞘膜腔:睾丸鞘膜的脏、壁两层在睾丸后缘相互一行,围成密闭的腔隙,称鞘膜腔。 2、微细结构

睾丸白膜→睾丸纵隔→睾丸小叶→精曲小管→精直小管→睾丸网→睾丸输出小管→附睾 (二)附睾

附睾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而略偏外侧。分为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管的末端急转向上成为输精管。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1、输精管的行程、分部

输精管长约50cm,行程较长。输精管以其走行可分为四部分:睾丸部、精索部(常为输精管结扎的部位)、腹股沟部、盆部。 2、射精管的组成、开口

输精管壶腹的下端变细,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斜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精索: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延至睾丸上端。主要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和淋巴管及腹膜鞘突的残余等构成。 (四)生殖管道的附属腺 1、精囊

精囊位于膀胱底之后,输精管壶腹的外侧,是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 2、前列腺

前列腺呈前后稍扁的板栗状,包括前列腺底、前列腺体(后有前列腺沟)、前列腺尖三部分。

按围绕尿道的所在的部位分:前、中、后、两侧叶。

3、尿道球腺:尿道球腺是一对豌豆大的球形器官,位于尿道 球的后上方,开口于尿道球

46

部。

(五)阴囊

阴囊为一皮肤囊袋,位于阴茎的后下方。阴囊的皮肤薄而柔软,色素沉着明显。 (六)阴茎

阴茎可分为头、体和根三部分。阴茎海绵体:两个,位于阴茎的背侧;尿道海绵体:一个,位于阴茎腹侧,前方为阴茎头,后方为膨大的尿道球。 (七)尿道

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液的功能。起自膀胱颈的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 三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后尿道)和尿道海绵体部(前尿道) 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两个弯曲:耻骨前弯、耻骨下弯。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47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六章 生殖系统(二) 女性生殖系统 【第 58—61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

2、熟悉卵巢、输卵管、阴道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3、了解女性外阴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一)卵巢

1、位置:位于盆腔内髂内外动脉起始部之间的夹角处,即卵巢窝内,子宫底的后外侧 2、形态: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扁的椭圆形,分内、外侧面,上、下两端和前、后两缘。 3、卵巢固定装置:

卵巢系膜、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子宫索)分别与子宫阔 韧带,盆腔侧壁,子宫角相连。 4、卵巢的结构:白膜、皮质、髓质 (二)输卵管

输卵管长约10~12cm,全长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子宫口)、 输卵管峡(输卵管结扎的常用部位)、输卵管壶腹(受精部位)、输卵管漏斗、临床上将卵巢和输卵管合称子宫附件。 (三)子宫

1、形态:子宫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子宫颈、子宫峡四部分。 2、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成年女性子宫是轻度前倾、前屈位。

3、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的正常位置主要靠四对韧带来维持:

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子宫主韧带: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下垂、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

3、微细结构:子宫壁分三层 :外 层:浆膜;间层:子宫肌层;内层:子宫内膜。 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1)月经期;(2)增生期;(3)分泌期。 (四)阴道:阴道是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连接子宫和阴道前庭之间,位于盆腔中央。 上 端:阴道穹,分前后左右部;下 端:阴道口 开口于阴道前庭。 (五)女性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前庭大腺等。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48

备 课 教 案

【课题】 第六章 生殖系统(三) 乳房和会阴 【第 62—63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会阴的概念和分部掌握乳房的形态结构;

2、熟悉乳房的形态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传授新课

(一)乳房

1、位置:胸前壁的浅筋膜内,上至2-3肋,下至6-7肋,内达胸骨旁线,外至腋中线 2、形态:未产妇为半球形

3、结构: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等构成。

乳腺小叶→乳腺叶→乳腺→排泄管→总排泄管称输乳管→输乳管窦→乳头上的输乳孔。 乳房悬韧带(枯柏韧带):乳腺周围的纤维束连于深面的胸筋膜和浅面的皮肤,乳腺癌时呈橘皮样变。 (二)会阴

会阴通常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其下界与骨盆下口基本一致。以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为界,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的称尿生殖区,男性有尿道穿过,女性则有尿道和阴道穿过;后方的称肛区,有肛管穿过。

临床习惯将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狭小区域,称作会阴,即所谓狭义的会阴或称之为产 科会阴。此区的深层有会阴中心腱,它是会阴肌群的附着部位,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腔脏器的作用。产科会阴在分娩时伸展扩张较大,结构变薄,应注意保护,避免撕裂。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49

备 课 教 案

【课题】 复习测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测试

【第 64—68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5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解剖学基础》教案-上在线全文阅读。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1498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