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块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1、通过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针对各种施工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含义及作用;工程变更价款与索赔价款的确定方法;工程价款结算的内容及方式;竣工决算的编制与竣工后保修费用的处理。 组织方式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做实训题 3、内容的讲解和过程中不断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 (二)学时安排表 教学模块 概论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和计价依据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设计概算 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工程标底、报价与合同价的确定 工程结算与竣工结算 主要内容 工程造价的含义、构成及计价特点;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对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的影响,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和计价依据的种类;基本计价依据——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和机械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方法及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的编制与应用;企业定额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作用。 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概念、投资估算的内容和阶段划分;投资简单估算法的具体方法及计算公式;投资分类估算法的基本程序和估算方法。 设计概算的概念、作用和编制内容,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与总概算的组成;单位工程概算的编制内容及方法。 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建筑与装饰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并辅以一个施工图预算实例详细说明了各项计算规则的具体应用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工程量清单的概念、组成及编制规定;建筑与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通过一个清单编制实例,具体阐述了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下标底与报价编制的有关规定,工程合同价的表现形式及确定;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程序及方法。 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含义及作用;工程变更价款与索赔价款的确定方法;工程价款结算的内容及方式;竣工决算的编制与竣工后保修费用的处理。 复习、考试 总学时

46

教学目的 工程结算与竣工结算 了解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概念、内容及作用,竣工后保修费用的处理规定;熟悉工程变更与合同价款的调整方法,工程索赔的程序与索赔费用的计算;掌握工程价款结算的内容和结算、支付方式。 学时分配 4 6 8 4 10 10 4 4 2 52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走“学校与企业结合——项目驱动和实训结合——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的专业建设路子。计划实施“核心案例教学,模拟上岗仿真训练,实修环境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过渡性训练”等技能和素质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应地构建就业适应化的实训实施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本课程自身条件,通过企业特聘教师或本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的合作和互动,形成企业与学校教学平台合一的独创性模式:“基础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其中以“实训+顶岗实习”为重点,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采取由校内主讲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中对学生学业评价提出建议,教学方式以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等方面为重点,使用明确的示意图片及课件阐述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

1、教学形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练习并行,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能力,注意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2、考核方法: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建筑工程系具有本专业的专业课室,因此手工实践教学环境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全系的专用电脑室目前共有60台电脑,可满足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的需要。校图书馆具备相对应的纸质参考书籍与资料,以及对应的光盘资料。

(二)师资条件

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要求有3-5人,包括校内和企业教师。 (三)教材编写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系部专用电脑室的计算机设备安装了鲁班算量、广联达、胜通、AUTOCAD等软件以及PowerPoint等演示软件,可以满足与该课程相关联课程的教学要求。

七、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文献

47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4. [2]. 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 [3].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全国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 [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八、其他说明

1、制本教学大纲的依据高职专科工程造价专业中《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

2、本课程教学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熟悉工程造价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讲授本课程时,教师必须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俩方面的相关知识。有良好的实际工作经验及良好的教风和敬业精神。学习此门功课的学生必须是高中毕业或与上述学历相当的学生。

4、本门课程的前期必修课程为《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识图》、《建筑施工》、《工程经济学》等。

5、本教学大纲适用三年制大专的工程造价专业。

48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605020101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职业资格: 开课部门: 建筑工程系 制 订: 《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组 批 准 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名称:建筑制图与AutoCAD 课程属类:(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 计划课时:52学时 制订时间:2011.9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能识读一般建筑的建筑施工图,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以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识图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专业制图的方法,能识读一般建筑施工图包括构造详图。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用投影方法绘制建筑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作图问题的理论和作图方法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主要讲授投影理论在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的应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能力以及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后续课程: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工程与砌体工程、建筑设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是依照制图员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开发学习情景,在教学内容上依照学生认知规律,有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计教学情景。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掌握各种投影法的作图方法,其中以正投影为主。

2、能正确运用投影作图方法,解决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技能。

3、掌握用仪器作图和徒手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49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能正确阅读和绘制建筑工程图。 (二)职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具有公平竞争的能力;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模块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制图的基本规定、制一、制图的基本知识与绘图技巧 图工具和用品、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的画法 多媒体教学 和仪器;能掌握建筑制图标准;能正确阅读和绘制建筑形体投影图和建筑工程图,做到投影关系正确;能初步识读建筑图。 掌握投影的原理,能立体的投影、组合体二、投影的基本知识 的投影、轴测投影图及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 多媒体教学 根据施工图的要求完成构造的实施,并能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一般的构造设计。 房屋建筑施工图的有关规定、图纸目录、三、建筑施工图 总平面图和施工总说明、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 钢筋混凝土构件、平四、建筑结构施工图 面整体表示方法、基础结构施工图、柱结构平法施工图、梁平多媒体教学 能熟练地识读建筑专业施工图,绘制与施工过程有关的技术图纸。 多媒体教学 能掌握工业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0

2011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560502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二月

1

前 言

工程造价专业是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与山东长恒信工程造

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经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济宁水利工程施工公司等企业进行的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邀请上述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一起参与专业建设,重点围绕工程造价专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中,明确了明确了培养方向,确定了培养面向鲁西南个造价咨询、施工、监理等企业,从事招投标、预决算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职业岗位为依据,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特点,重点围绕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行动领域,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系统设计学习领域,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和课程内容的重构,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确定了每门课程在专业建设过程的作用与地位,明确了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知识与技能载体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在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均按六步法展开实施,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

2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名 杨文启 初艳鲲 邴玉敏 甄冬云 苏晓华 邢文强 孟丽 杨清 张和鹏 许朋举 性别 年龄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40 39 42 41 38 30 33 30 30 24 职称 副教授 副教授 高级工 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 工程师 讲师 讲师 助教 助教 工作单位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市水利设计院造价室 济宁市新策略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市水利工程施工公司投标室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委员会职务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3

目 录

第一部分 人才需求调研 ........................................................................................................................ 6

一、调研概述 ........................................................................................................................... 6

(一)专业背景调研 ....................................................................................................... 6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 6 (三)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 7 二、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 8 三、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 ............................................................................................... 8 四、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 9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 11

一、专业名称 ......................................................................................................................... 11

(一)专业名称 ............................................................................................................. 11 (二)专业代码 ............................................................................................................. 11 二、招生对象 ......................................................................................................................... 11

(一)招生对象 ............................................................................................................. 11 (二)基本学制 ............................................................................................................. 11 三、培养目标 ......................................................................................................................... 11 四、培养规格 ......................................................................................................................... 11 六、培养模式 ......................................................................................................................... 14 七、课程体系 ......................................................................................................................... 15

(一)课程体系构建 ..................................................................................................... 15 2.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 18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形成 ............................................................................. 19 (二)课程开发 ............................................................................................................. 21 (三)课程描述 ............................................................................................................. 23 八、培养进程 ......................................................................................................................... 28

(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 28 (二)综合教学环节分配表 ......................................................................................... 30 (三)集中实训环节教学进程表 ................................................................................. 30 (四)培养过程总体表 ................................................................................................. 31 (五)教学学时分配表 ................................................................................................. 32 九、考核评价 ......................................................................................................................... 32

(一)知识考核 ............................................................................................................. 32 (二)综合实践考核 ..................................................................................................... 32 (三)能力、素质考核 ................................................................................................. 32 十、运行环境 ......................................................................................................................... 33

(一)课程运行 ............................................................................................................. 33 (二)资源建设 ............................................................................................................. 38 (三)制度保障 ............................................................................................................. 39 十一、毕业条件 ..................................................................................................................... 40

(一)学分规定 ............................................................................................................. 40 (二)证书规定 ............................................................................................................. 41

4

十二、其他说明 ..................................................................................................................... 41

第三部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 42 第四部分 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 81

一、校企合作平台 ................................................................................................................. 81

(一)平台建设 ............................................................................................................. 81 (二)平台利用 ............................................................................................................. 82 二、教学团队 ......................................................................................................................... 82

(一)专业带头人 ......................................................................................................... 82 (二)骨干教师 ............................................................................................................. 83 (三)双师素质教师 ..................................................................................................... 83 (四)兼职教师 ............................................................................................................. 83 三、实践教学条件 ................................................................................................................. 84

(一)校内实训条件 ..................................................................................................... 84 (二)校外实训条件 ..................................................................................................... 85 四、教学资源建设 ................................................................................................................. 86

(一)专业教学标准 ..................................................................................................... 86 (二)职业技能标准 ..................................................................................................... 87 (三)合作企业信息 ..................................................................................................... 87 (四)课程资源库 ......................................................................................................... 87 五、机制与制度保障 ............................................................................................................. 87

(一)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87 (二)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 88

5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分。学分设定标准以授课(训练)学时数(或周数)为主要依据。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按每16-18学时1学分计; 2.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1学分计; 3.课外教育课程按16-18学时1个学分; (二)证书规定

1.外语等级证书: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前应获得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或获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非英语专业全国高职英语等级证书或者是最低标准是通过学院组织的外语等级考试。

2.计算机等级证书或技能证书。 3.普通话二级证书。

4.工作经历证书: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前获得学院和企业共同颁发的企业工作经历证书。

十二、其他说明

1.指导性教学安排

根据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程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执行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安排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

指导性教学安排作为教学实施方案,为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院本课程开发应用,可以适当微调。

2.课程安排以及考核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实效。

3.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可根据大赛成绩及学院相关规定折合为相应学分。 4.其它未尽事宜,遵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41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部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605020114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 课程学分: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 职业资格: 开课部门: 制 订: ×××课程组 批 准 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名称: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课程属类:(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 计划课时:52学时 制订时间:2011年11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的学习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确定(即计价)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料、机消耗量定额的测定及单位估价表的编制与应用,掌握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标底、报价的确定原理;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基础。该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管理的交叉学科,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宽泛。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内容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山东地区建设行业的特点,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坚持与建设行业和造价行业深度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造价项目的实践;选择工程造价的典型项目,按照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过程对学生进行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能力的综合训练。围绕造价行业的预算员、材料员、资料员等职业岗位的标准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识图、建筑施工、工程经济学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42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掌握工程造价确定(即计价)与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后续课是毕业设计。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共分为九章,在对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学科基础、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工程造价的构成、计价方式与计价依据、工程造价全过程计价各阶段,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和报价、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编制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工程造价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理解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计价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及方法。

3、掌握工、料、机消耗量定额的测定及单位估价表的编制与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标底、报价的确定程序与方法。

该课程采用“知识+实例+实践”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授教模式。在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架下,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模式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场所转换,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本课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需要,从工程造价的全局出发,对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学科基础、研究方法进行介绍,重点阐述工程造价的构成、计价方式与计价依据、工程造价全过程计价各阶段,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和报价、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编制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对工程造价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二)职业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

1、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理解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计价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及方法。

3、掌握工、料、机消耗量定额的测定及单位估价表的编制与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标底、报价的确定程序与方法。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预算员、定额员、资料员、材料员。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模块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43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概论 工程造价的含义、构成及计价特点;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对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的影响;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和计价依据的种类;基本计价依据—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和机械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方法及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的编制与应用;企业定额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作用。 1、通过工程案例或实例引入情境教学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学习,熟悉工程造价的含义、构成及计价特点,初步认识工程造价计价的理论基础,了解造价工程师业务工作内容及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了解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定额与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与作用;熟悉建筑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的计价依据;理解并掌握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和机械定额消耗量及预算定额的确定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地区单位估价表。 了解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相关概念,掌握:建设投资、静态与动态投资的概念;投资分类估算法的基本程序,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与建设期贷款利息的估算方法。 1、通过工程案例或实例引入情境教学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和计价依据 1、通过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针对各种施工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概念、投资估算的内容和阶段划分;投资简单估算法的具体方法及计算公式;投资分类估算法的基本程序和估算方法。 组织方式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做实训题 3、内容的讲解和过程中不断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 1、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设计概算 设计概算的概念、作用和编制内容,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与总概算的组成;单位工程概算的编制内容及方法。 了解设计概算的作用、编制内容和程序;生积极回答问题、做熟悉单位工程概算的编制内容及方法。掌练习题 握:设计概算的作用,2、内容的讲解和过程单位建筑与设备及安中不断总结、强调重装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 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 44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块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1、通过工程案例来引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建筑与装饰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并辅以一个施工图预算实例详细说明了各项计算规则的具体应用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导学生针对各种施工组织方式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做实训题 3、内容的讲解和过程中不断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 1、通过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针对各种施工工程量清单的概念、组成及编制规定;建筑与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通过一个清单编制实例,具体阐述了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组织方式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做实训题 3、内容的讲解和过程中不断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 1、通过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针对各种施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下标底与报价编制的有关规定,工程合同价的表现形式及确定;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程序及方法。 组织方式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做实训题 3、内容的讲解和过程中不断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 熟悉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与工程造价计价的有关工作,标底与报价编制的基本要求,工程合同价的表现形式及确定;掌握标底的编制方法及投标报价的编制程序。 理解并领会工程量清单的概念、组成以及编制规定,掌握建筑与装饰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计算规则及编制方法。 熟悉施工图预算的概念、作用及编制内容,掌握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程序及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熟悉工程量计算基本要求、一般方法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教学目的 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工程标底、报价与合同价的确定 45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培养过程总体表

学期周学时分配 课程序类别 号 1 2 3 课程名称 一 16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 心理健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英语 体育 普通话 计算机文化基础 高等数学 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职业人文素养 《论语》精读 建筑制图与CAD 建筑材料与检测 房屋建筑构造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力学与结构 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建筑施工技术 工程成本会计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市政与园林工程概预算 建筑设备 造价软件应用 工程审计 建设法规 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进度 应用写作 演讲与口才(讲座) 创造学(讲座) 职业指导(讲座) 大学美育(讲座) 文学欣赏(讲座) 4 2 2 2+2 6 1 1 4 2 * 二 14 3 (3) 4 2 1+2 1 2 4 4 2 三 16 4 4 2 1 4 4 4 2 2 * * 四 14 1 1 2 4 五 六 15 1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1 2 专业必修课 专 业 选 修 课 素 质 拓 展 课 4 4 4 4 2 * 4 4 2 2 * * 2 3 4 5 6 31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 8 9 10 企业家素质(讲座) 知识产权(讲座) 文学欣赏(讲座) 企业家素质(讲座) * * * *

(五)教学学时分配表

学年 学期 教学周数 教学时数 理论教学 课内实践 专项实训 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复习考试(周数) 一 1 2 3 4 5 6 16 14 16 14 15 16 416 470 462 608 345 460 2761 308 238 338 260 235 0 1449 108 112 94 48 50 0 342 0 120 30 120 60 0 330 0 0 0 180 0 0 180 0 0 0 0 0 460 460 2 2 2 2 2 0 二 三 合计 九、考核评价

(一)知识考核

依据《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之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并评定成绩。

提倡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如笔试、一张纸考试、大型作业、探究式考试,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二)综合实践考核 1.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

2.课外教育考核

依据《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管理规范》进行考核。 (三)能力、素质考核

依据本专业能力、素质考核指标体系,实行过程性考核。 。

32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十、运行环境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实施,并由专业委员会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同时配备与教学实施相适应的保障条件。

(一)课程运行

1.人文素养课程实施保障

人文素养课程是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基于教育教学部的设置,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进行系统化设计的一系列组合课程,它贯彻了我院提出的“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理念,它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因而对教师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就更高、更全面,同时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人文素养课程师资队伍要求

人文素质课教师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人格素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团队能力、项目能力和沟通能力,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

人文素养课程教师一般由校内人文素养课教师、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德育专家等组成。

(2)人文素养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

人文素养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应具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

2.专业课程实施保障 (1)专业师资保障

工程造价专业师资配备的建议比例如下: ? 专业带头人:2人 ? 骨干教师:6人 ? 专兼师比:1:1.2

? 专任教师职称比例:高级/中级/初级30%/50%/20%

? 双师素质:专业专任教师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系列专业职称证书或专

33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任教师每年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达到90%以上; ? 学历要求:本科以上,硕士以上比例达到50%以上;

? 学缘结构:毕业于不同地区的院校,取各地院校优势,取长补短。

①工程造价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 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 具备教研教改能力和经验,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 具备较强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具备创新理念;

? 成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具备最新的建设思路,主持专业建设各方面工作; ? 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 能够牵头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 能够主持及主要参与应用技术开发课题;

? 有一定的相关企业经验,具有较强的现场生产管理组织经验和专业技能,能

够解决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 ②工程造价专业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

? 能够较好的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 在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 具备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和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

? 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获院级以上优

秀教学成果奖或教学质量奖;

? 具有一定的相关企业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场生产管理组织经验和专业技能,

能够解决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 ③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

校内专业教师:建议12人,毕业于建筑经济、工程专业等,分别能够完成2门以上职业能力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校外兼职教师:建议12人,来自企业和行业一线的专家、造价员。能够完成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顶岗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

(2)建设满足递进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共管

34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内实训基地:在工程造价中心内部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基础技能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表6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条件配置

实训室名称 实 训 功 能 主要的仪器设备有:万能试验机,试块压力机等;能进行常规建筑力学实训室 材料——建筑钢筋、混凝土构件、防水卷材、铝合金材料、建筑墙体材料等的力学性能的检测与分析,满足学生对材料性能特性的认识与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的实习实训要求。 主要设备有:砂浆搅拌机、筛分仪、混凝土养护箱、折断机、塌落建筑材料检测 实训中心 度仪、水泥针入度仪等仪器,满足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需要,能进行水泥、砂浆、混凝土、钢材、墙体材料等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与实验。 主要设备有:三联高压固结仪、直剪仪、重型击实仪、光电液塑限土工实训室 联合测定仪等;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基础课程对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标测试的教学需要,使学生掌握地基土有关技术指标的检验方法,具备应用地质报告从事专业的能力。 主要的仪器设备有:水准仪、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平板仪、扫平仪、垂准仪、钢尺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能进行施工员、测测量实训室 量员等岗位的技能训练,满足《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分组实习实训要求。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超平、变形观测等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进行施工测量、场地测绘和变形观测的能力。 造价实训室 满足学生应用软件进行计量、计价的计算 35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招投标实训室 满足学生进行模拟招标、投标、评标 建筑构造实训室 满足学生认识各种建筑构配件、各种建筑形式。 ?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①完成工种实训室和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满足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需要。依托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与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相结合,配合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建设了实现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8个工种实训室。在工种实训中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并积极拓展社会化培训和考核。

改造扩建建筑材料实验室形成建筑工程检测实训车间,涵盖建筑材料检测各主要领域,实现学生能力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

②完成读审图实训室建设,满足“读图”要求,实现图纸会审能力培养。根据《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和《建筑设备与识图》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建设了读图与审图实训室,进行学生建筑施工图识读实训、结构施工图识读实训、设备施工图识读实训和综合图纸会审实训,加强土建工程读图能力的培养。

③建设仿真实训室,配合设备拓展课程改革。根据建筑设备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建筑行业实际,建设仿真实训室,实现情景教学的仿真功能、整体系统的展示功能和拆装操作的实践功能。

④筑巢引凤,吸引校外企业共建教学做一体化的专项实训场所。工程造价专业和上海鲁班软件公司等单位合作,在专业机房的基础上,建立鲁班软件教室,形成量价核算实训室。

⑤建设综合实训场、网上评标实训室和工程管理实训室,强化能力提升。在工种实训场等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实境教学特色的建筑技术综合实训场、

36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上评标实训室和工程管理实训室, 实现学生由基础技能能力向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鲁班软件公司软件入校、人员入校,校企共建鲁班软件教室,软件公司人员兼任专业教师,专业专任教师兼任企业对外培训理论授课人员,校企人员与设备共享,共同进行管理,实现校内教学和对外培训的双重功能;

(2)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为了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满足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训练,工程造价专业以课程为依托, 基于校内实训基地——工程造价中心建设了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室。在专业教室内部布置课程授课和实训所需要的设备,设置可供师生查阅的资料展台, 可供观赏的作品展区, 可供讲解的挂图、 移动式黑板和投影,进行体现课程建设和技术发展的课程文化建设。

? 建成稳固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推进顶岗实习

(1)建立起一批稳固可靠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为保障工作假期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除接纳学生现场锻炼外,还与本专业教师共同制订学生培训计划,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编写培训教材等,为进一步深化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积累经验。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已与济宁市各大造价咨询公司、山东圣大建设集团、山东宁建建设集团、山东鸿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密切联合建立稳固、可靠、互利互惠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在企业一线顶岗实习,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撑。

(2)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经过岗前培训后,由企业安排到各个岗位上进行顶岗,并由企业安排指导人员指导参加实际工作,这些工作和任务都是工程实际中的真实工作任务,期间学生要完成两项任务,不仅要完成建筑工程中的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相应任务,要在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与工作岗位有关的毕业成果的撰写工作,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完成技能的培养与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37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资源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配置包括专业标准、技能标准、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库、题材库等,具体内容见表7。

表7 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资源库配置与要求

类型 人才培养方案 基本配置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历层次、学制、生源、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专业开设条件等 建筑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工程经济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专业 标准 课程 标准 工程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标准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课程标准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课程标准 市政与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标准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 造价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工程审计课程标准 建设法规课程标准 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进度课程标准 预算员职业技能标准 造价员职业技能标准 技能标准 建筑工程质检员职业技能标准 建筑工程资料员职业技能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资格(中、高级)技能标准等 38

选择配置 特色与创新 国家职业标准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作企业信息 企业介绍、实习岗位、校企合作内容、工学结合、企业发展前景等 工学结合教材、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动画、视频等 图片库(音像材料、试题库)、资料库(企业经营管理案例、行业标准、企业信息)等。 企业标准网站 各课程精品课程网站 课程资源库 教学资源题材库 (三)制度保障

为保障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实施,必须建立责权利统一的运行机制。一是拓展一线组织机构的职能,如将教研室改设为教育教学部,全面负责本部所属专业的招生、教学及学生教育、就业等全过程管理,促使教师深入社会、深入学生;二是管理重心下移,对教育教学部的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三级预算”机制,即“学院→教学系→教育教学部”,从管理和资金支持到位;三是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对所有教育教学部实行年度绩效考核。

把课程作为核心,根据理实一体课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推进机制与制度建设,在教学运行与质量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学期、课程考核、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表8 主要的机制与制度保障

序号 主要机制制度 主 要 内 容 将暑假的5-8周作为工作学期,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需要,1 工作学期 在工作学期灵活安排学生在校内外集中实践或在企业顶岗实习 规定学生毕业时持有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2 三证书制度 书“三证”,从制度层面促使学生主动获得职业资格、丰富工作经历,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体面就业 对理实一体课程要加强过程控制, 引导教师采用过程考核的3 课程考核 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将全院课程考核分为完全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级考试或证书39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考试代替课程考试四类,课程考核方式应选择能真实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能力的最佳考核方式 生产性实训管理实施“模拟企业运作、师生双重身份”的新机制,在实训基地建立与企业相对应的机构,如技术部、生4 生产性实训管理 产部、质检部等,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操作规程,营造企业氛围 顶岗实习由企业对学生实施员工化管理,企业把学生作为员工进行考勤、派工与计酬,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5 顶岗实习管理 工作指导,专任教师则主要进行学习指导。实习结束,校企双方联合为学生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以专业建设为核专业教学团队6 建设 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下厂锻炼、学院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合理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健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加7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强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机构,确保校企联系渠道畅通,8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提供实践氛围, 加强校外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 心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建立“三级师资培训体系”,促进教十一、毕业条件

依据《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本专业的学生在全学程修完本方案所有课程,并符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方能准许毕业并获得规定的毕业证书。

(一)学分规定

总学分:本方案总学分为177学分。要求学生毕业时最低毕业学分为160

4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线全文阅读。

2024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2124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