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济南的冬天》

◆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略。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 教学反思 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3212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