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1】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9,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9。也许这种估算并不十分准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和制度因素来解释这种差别。
问题:1. 什么是消费倾向?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 2.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3. 你能说说为什么中美两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吗。
答:1。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这种关系成为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称边际消费倾向
2.因素:收入,价格,对未来的预期,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等
3
【宏观经济学案例2】
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国家统计局某权威人士(2004)认为: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率企业支配。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
——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过去过多地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
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分配关系未理顺,市场体系下的分配方式不尽合理,严重挫伤了各方的积极性。从二00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超过零点四的国际警戒线。
问题:1.你是否同意上述文中对中国经济高增长而实际效果不尽如意的看法?
2.从体制上讲,你认为是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3.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意味着什么?
【宏观经济学案例3】
流动性过剩
当前,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流动性过剩被用来特指一种货币现象,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出路,于是就有了投机/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就把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2007年9月底中国广义货币M2的余额为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超过了央行16%的目标值。M2增速持续高于GDP 增速,导致M2与GDP比率不断上升。2007年底的M2/GDP高达165%,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2007年3月底、6月底和9月底的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分别为2.87%、3%和2.8%。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
问题:1. 什么是流动性?什么是通货膨胀?试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2. 你能说说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吗。
3.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案例4】
格林斯潘与美国的货币政策
在美国甚至全世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他自1987年起执掌美联储的帅印,风风雨雨20多年,历经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四任总统,可谓是四朝元老,成为美联储历史上任期最长、威望最高的主席。格林斯潘知道自己“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废邦”,说话格外谨慎,习惯于用一种故意让人不解其意的“美联储语言”。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他的“政治学造诣与经济学一样棒”。
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格林斯潘一直紧盯着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只要各项经济指标过热,他就会作出调高利率的暗示,为过热的股市降温;而一旦经济出现衰退,他就挺身而出,给投资
者吃定心丸。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股市受其影响一路下挫,1998年下半年,格林斯潘连续3次下调利率,给愁云惨雾的股市注射了一针兴奋剂,由于美国经济的坚挺,其它国家经济迅速复苏。
问题:1. 什么是货币政策?
2. 试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
的。
3. 文中的格林斯潘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案例5】
“驯马”之术犹未可废
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增长期,这个增长期所带动的赢利预期,激励着千千万万各类企业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扩大投资,房地产、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出现了过热现象。2004年GDP增速接近10%,是1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速度;同时,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导致了人们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忧虑。飞奔的经济“快马”存在着失控的危险!
为了使这匹“快马”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奔驰,中央政府从2005年一季度开始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以及严肃行政纪律等多个方面“驯马”。中央确定将原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修订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种双稳健的举措,就是为了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效,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和通货膨胀“双反弹”。
问题:1.2004年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出台上述宏观调控的政策?
2.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为什么会是这样?
3.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这项调控政策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它属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行政性命令?为什么?
【宏观经济学案例6】
绿色GDP
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绿色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素那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
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财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问题:1.什么是GDP?什么是绿色GDP? 2.绿色GDP如何核算?
3.GDP指标存在哪些缺陷?
【宏观经济学案例7】
石油危机的影响 自从1970 年以来,美国经济中一些最大的经济波动源于中东的产油地区。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与劳务的关键投入,而且世界大部分石油来自几个中东国家。当某个事件(通常是源于政治)减少了来自这个地区的原油供给时,世界石油价格上升。美国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他产品的企业会有成本增加。结果是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又引起滞胀。 第一起这种事件发生在70 年代中期。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作为欧佩克成员走到了一起。欧佩克是一个卡特尔:一个企图阻止竞争并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的卖者集团。而且石油价格的确大幅度上升了。 在几年后几乎完全相同的事又发生了。在70 年代末期,欧佩克国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从1978 年到1981 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多,结果又是滞胀。第一次欧佩克事件之后通货膨胀已有一点平息,但现在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 10%以上。但是,由于美联储不愿意抵消这种通货膨胀的大幅度上升,很快又是衰退。失业从1978 年和1979 年的6%左右在几年后上升到10%左右。 世界石油市场也可以是总供给有利移动的来源。1986 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了争执,成员国违背限制石油生产的协议。在世界原油市场上,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石油价格的这种下降减少了美国企业的成本,这又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结果,美国经济经历了滞胀的反面:产量迅速增长,失业减少,而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资料来源:摘自jpkc.gdcvi.net
问题:1.什么是总供给?
2.本案例中,石油价格的变化导致总供给曲线如何移动?
3.请结合图形,分析美国“滞涨”的形成原因。
【宏观经济学案例8】
通货膨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物价每个月上涨近20000%。中国1948~1949年间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货币贬值达到无法统计的地步,许多商品的物价1天之内能够翻一番。??1993年南联盟出现了世界是上第二位的超级型通货膨胀,货币面值不断
飙升,10万、20万、100万、200万,甚至到5000亿,而5000亿第纳尔最后只能买几份报纸。
资料来源: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问题:1.什么是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以上案例中的通货膨胀属于那种类型?
3.通货膨胀主要由哪些原因形成? 4.通货膨胀如何治理?
【案例9】美国1982年衰退中的货币政策
由于低失业率和第二次石油价格的冲击,1979年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3%,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决定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这次通货膨胀。与以往不同的是,美联储倾向于关注准备金和货币供给的增长,而不是利率,以便能够迅速降低通货膨胀。
通过这次政策,美国的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减少,利率上升到自南北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及其他利率敏感性支出显著减少。这次政策确实对抑制通货膨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到1982年为止,通货膨胀率已降低到4%。
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过于严厉,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失业率超过了10%。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
2、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 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有哪些?
【案例10】石油与经济
原油是生产许多产品和劳务的关键投入,是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石油价格的变化对许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阻止石油价格的不断降低,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组成了一个卡特尔组织——欧佩克。欧佩克成功地提高了石油价格:从1973年到1975年,石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从1978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倍还多。石油输入国情况就不同了,由于石油供给的减少和石油价格的上升,这些国家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它产品的企业成本迅速上升,而产品的价格不能同步迅速做出反应,所以这些企业都大量减少产量,或者干脆停业或破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什么是总供给曲线,说明影响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各种因素。
2、说明上述石油价格上升对总供给的影响机制。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宏观经济学案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