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学大纲与讲义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8课时)

第一节 概述(2课时)

教学重点: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的价值

1、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1)思想渊源

(2)艺术典范

2、古希腊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二)古希腊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可分为四个阶段:

1、“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是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大移民”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3、“古典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是奴隶制城邦繁荣时期。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是希腊奴隶制城邦走向衰微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二、古罗马文学

(一)古罗马文学的价值

1、历史地位 2、文学价值

自读书目:﹡斯威布《希腊神话和传说》(上、下) ﹡伊索《伊索寓言》 学习要求:

1、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历史地位、发展过程及主要成就 2、重点掌握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3、一般了解古罗马文学的历史地位、发展过程及主要成就 4、概念释义:俄林波斯神统

第二节 荷马史诗(2课时)

教学重点:《荷马史诗》的主题及艺术特征 教学内容:

一、 特洛伊战争之因:“引起不和的金苹果” 二、《荷马史诗》的内容和主题

三、《荷马史诗》所蕴含的思想观念

1、人生观 2、战争观 3、英雄观 4、命运观

5、婚姻观

四、《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1、戏剧式结构 2、荷马式博喻 3、善于塑造人物 4、奇特的想象

五、《荷马史诗》的局限

1、夸大神的意志和命运的力量 2、奴隶主贵族的立场 3、男权思想

2、思考《荷马史诗》中蕴含的思想观念 3、分析《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自读书目:﹡荷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学习要求:1、了解《荷马史诗》的内容;探究《荷马史诗》的主题 网上讨论:《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的“海上漂泊”意味着什么?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4课时)

教学重点:《俄狄浦斯王》赏析 教学内容:

一、 古希腊悲剧

(一)古希腊悲剧的起源

1、尼采说

2、亚里士多德说 3、今人说

(二)古希腊悲剧的特征

1、题材特征 2、主题特征 3、风格特征

(三)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

1、埃斯库罗斯及其《俄瑞斯特斯》(三联剧) (1)创作特征 A、命运主题 B、矛盾冲突 C、艺术特征

(2)《俄瑞斯忒斯》简析

2、索福克勒斯及其《俄狄浦斯王》 3、欧里庇得斯及其《美狄亚》 (1)创作特征

A、对命运主题的延伸

B、艺术表现方面 (2)《俄狄浦斯王》评析 ①情节内容 ②主题探讨

③俄狄浦斯的典型意义 ④艺术特色

3、欧里庇得斯及其《美狄亚》 (1)创作特征

(2)《美狄亚》简析 二、古希腊喜剧

1、古希腊喜剧的起源及特征

2、阿里斯托芬及其《阿卡奈人》、《鸟》 自读书目:

埃斯库罗斯《俄瑞斯特斯》(三联剧)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鸟》 学习要求:

1、了解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起源及特征

2、了解三大悲剧诗人和阿里斯托芬的创作特色

3、重点探究《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人物及艺术特征 网上讨论:你怎样理解俄狄浦斯的“命运”?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4课时)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中世纪文学的特征及世俗文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中世纪文学的特征

思想特征:

1、宣言原罪观念、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2、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3、体现反封建、反教会思想 艺术特征:

1、表现领域的广阔性 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3、表现手法的丰富性 4、表现技巧的自觉性 三、中世纪文学的内容 (一)教会文学 (二)世俗文学

1、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 2、骑士文学 3、市民文学

自读书目:《列那狐传奇》 学习要求:

1、了解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及教会文学的内容 2、重点把握中世纪文学的特征及世俗文学的内容

第二节 但丁(3课时)

教学重点:但丁创作思想艺术的二重性;《神曲》主题 教学内容:

一、生平创作概况 1、历史地位

2、生活史

(1)神奇的精神之恋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苦难而辉煌的流放生涯 3、主要作品

二、《神曲》评析

1、《神曲》的基本内容

2、《神曲》“四义”(主题) (1)字面意义 (2)寓言意义 (3)哲理意义 (4)秘奥意义

3、《神曲》思想艺术的二重性 自读书目:

1、文学作品:但丁《神曲》

2、文论:但丁《致斯加拉大亲王书》 思考题:

1、《神曲》主题有几层含义?请结合作品谈谈。 2、分析《神曲》思想艺术的二重性。

网上讨论:你认为除了课堂所讲,但丁“幻游三界”还有什么寓意?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4世纪——17世纪)(10课时)

第一节 概述(2课时)

教学重点:人文主义文学特征及成就 教学内容:

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文学

1、概念: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异 (2)世俗文化的张扬

(3)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现

3、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1)人本主义文化精神与文学主题 (2)写实与幻想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3)崭新的文学体裁 (4)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各国文学概况

1、意大利文学 2、法国文学 3、西班牙文学 4、英国文学

自读书目:﹡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无名氏《小癞子》、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思考题:

1、人文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2、各国人文主义文学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3、释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十四行诗、七星诗社、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

第二节 塞万提斯(1547——1616)(2课时)

教学重点:多角度探析堂?吉诃德的思想性格及小说主题 教学内容:

一、伤残军士和潦倒文人——塞万提斯生平创作概况 二、《堂?吉诃德》评析

1、创作意图与情节内容 2、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 堂?吉诃德:

(1)荒唐可笑的疯癫骑士 (2)坚韧悲壮的理想主义斗士

(3)童心未泯,想象诡奇的浪漫诗人 (4)透析现象,直达本质的现代哲人

3、主题探讨 (1)社会主题 (2)人格主题 (3)人性主题

4、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2)寓庄于谐的文体风格 (3)夸张对比的人物塑造手法 自读书目:

1、文学作品:﹡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2、文论: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思考题:

1、分析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内涵

2、概述《堂?吉诃德》的主题 3、评析《堂?吉诃德》的艺术特征

网上讨论:堂?吉诃德是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是英雄还是小丑?

第三节 莎士比亚(1564——1616)(6课时)

教学重点: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 教学内容:

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的生活史 2、莎士比亚创作概况 3、莎士比亚主要剧作介绍 4、经典莎评举隅

二、《哈姆莱特》

1、主要角色与剧情介绍(略) 2、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

诠释1: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诠释2:哈姆莱特的形象是现实人生的写照 诠释3:歌德对哈姆莱特的评价。 诠释4:别林斯基评价哈姆莱特

诠释5:屠格涅夫将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进行比较

诠释6:哈姆莱特是美好人性的化身:与堂?吉诃德比较。 诠释7:哈姆莱特是脆弱人性的代表:与眉间尺比较 诠释8:哈姆莱特是自我分裂的代表:与拉摩的侄儿比较 诠释9:哈姆莱特是被“他者”异化的代表:与葛里高尔比较 诠释10:哈姆莱特是被残酷命运追逐的代表:与俄狄浦斯比较 诠释11:哈姆莱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与“多余人”比较 3、哈姆莱特的悲剧原因 (1)社会原因说 (2)个性缺陷说 (3)理想幻灭说 (4)心理失衡说

(5)“俄狄浦斯情结”说 (6)思想与行动脱节说 (7)人格分裂说 (8)“约拿情结”说

三、从《哈姆莱特》看莎剧创作的一般特征

1、典型环境 2、典型人物 3、戏剧结构 4、戏剧冲突 5、戏剧风格 6、戏剧语言

四、《哈姆莱特》电影片段欣赏

五、《罗米欧与朱丽叶》电影片段欣赏 自读书目:

1、作品: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威尼斯商人》、﹡《罗米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暴风雨》

2、文论(见资料库):

柯尔律治:《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赫士列特:《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 海涅:《麦克白夫人》、《奥菲利娅》、《考狄利娅》 思考题:

1、概述莎士比亚主要剧作的内容及主题。

2、请多角度阐释哈姆莱特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原因。

3、以《哈姆莱特》为例,谈谈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4、概念释义:莎士比亚化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5、自选背诵四段经典莎评及六段哈姆莱特的独白。 网上讨论:哈姆莱特“延宕”之谜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3课时)

第一节 概述(1课时)

教学重点:古典主义文学特征和“三一律” 教学内容:

一、十七世纪欧洲历史背景 二、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 (一)巴洛克文学 (二)清教徒文学 (三)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 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思想特征 (2)艺术特征:

3、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联系 4、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5、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6、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

自读书目: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班扬的《天路历程》

思考题:

1、概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2、概念释义:巴洛克文学 清教徒文学 法兰西学院 “三一律”

第二节 莫里哀(1622——1673)(2课时)

教学重点:答丢夫的形象;《伪君子》的喜剧手法 教学内容:

一、莫里哀生平 二、创作概况

三、莫里哀的喜剧观 四、《伪君子》赏析

1、反复遭禁的“人间喜剧”

2、人物形象分析 答丢夫: (1)伪善 (2)狡诈 (3)狠毒 3、主题 4、艺术特色

(1)“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 (2)悲喜杂糅的喜剧体裁 (3)丰富的戏剧手法 (4)精妙的喜剧语言 (5)艺术局限

自读书目:﹡莫里哀《伪君子》 思考题:

1、概括《伪君子》的主题 2、分析达丢夫的形象

3、谈谈《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伪君子》在人物塑造上有何缺陷?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6课时)

第一节 概述(2课时)

教学重点:启蒙文学的特征及成就 教学内容:

一、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

1、启蒙运动的概念: 2、启蒙文学的特征 (1)思想内容方面 (2)题材方面 (3)体裁方面 (4)艺术局限

二、启蒙文学的成就

(一)法国的启蒙小说和启蒙戏剧 1、四大启蒙思想家的启蒙小说

2、博马舍的启蒙戏剧

(二)德国的启蒙文学和“狂飙突进运动” 1、启蒙时期

2、“狂飙突进运动”时期 3、古典文学时期

(三)英国的启蒙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 三、电影片段欣赏 1、《小人国》

2、《鲁滨逊漂流记》 3、《费加罗的婚姻》

自读书目:卢梭《忏悔录》;狄德罗《拉摩的侄子》;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伏尔泰《老实人》;席勒《阴谋与爱情》;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菲尔丁《汤姆?琼斯》 思考题:

1、概述启蒙文学的特征 2、列举启蒙文学的成就

3、概念释义:启蒙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

第二节 歌德(1749——1832)(4课时)

教学要点:《浮士德》的思想内涵;

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思想性格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学内容:

一、歌德及其创作概述

(一)歌德生活史

(二)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 (三)歌德的政治立场 (四)歌德创作概况

二、哲理诗剧《浮士德》赏析

(一)《浮士德》的基本内容及寓意 1、两场赌赛的寓意

2、五个悲剧的寓意 (1)知识悲剧 (2)生活悲剧 (3)政治悲剧 (4)美的悲剧 (5)事业悲剧 (二)主题:

1、哲学层次:

(1)对人性善恶的哲学思考 (2)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寻

2、社会层次: 3、道德层次: 4、人格层次:

(三)人物形象探讨:

1、为什么说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辨证的统一体? 2、浮士德与哈姆莱特比较

3、浮士德与堂?吉诃德比较 (四)艺术成就

1、创作方法 2、人物塑造 3、哲理意味 4、表现技巧 自读书目: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浮士德》 思考题:

1、概述《浮士德》的基本内容及寓意。

2、《浮士德》的主题可从几个层面去认识?试阐述。 3、为什么说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辨证的统一体”?

4、试比较浮士德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的异同。浮士德还与哪些文学典型具有

可比性?试比较。

5、《浮士德》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网上讨论:你如何认识浮士德和梅非斯特这两个形象?

第六章 十九世纪前期文学和浪漫主义(5课时)

第一节 概述(2课时)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及成就 教学内容:

一、产生背景

1、启蒙思想的确立和启蒙理想的破灭 2、各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3、各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4、对古典主义的反拨 5、世纪流行病——肺炎 二、文学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

2、尊崇传统,主张回到中世纪 3、寄情山水,讴歌自然风光 4、艺术表现方面 三、文学成就

1、德国文学 2、英国文学 3、法国文学 4、俄国文学

5、美国文学

自读书目: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抒情歌谣集》

霍桑《红字》;惠特曼《草叶集》;﹡麦尔维尔《白鲸》

学习要求:

1、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2、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及成就。

第二节 雨果(3课时)

教学重点:《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形象及浪漫主义特征 教学内容:

一、雨果生平经历

二、雨果的浪漫主义理论建树 三、雨果的文学创作 四、《巴黎圣母院》赏析

1、人物及情节 2、主题

3、人物形象分析:克罗德、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居第尔、甘果瓦和弗比斯

4、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自读书目:

1、文论: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2、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学习要求:

1、了解雨果生平及创作概况

2、掌握《巴黎圣母院》主题、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3、学会识辨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4、概念释义:“美丑对照原则”

网上讨论:你认为谁是《巴黎圣母院》中真正的主人公?

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后期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34课时)

第一节 概述(2课时)

教学重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及成就 教学内容:

一、社会历史背景 二、文学特征

1、批判性和改良性 2、客观真实性

3、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的典型性

4、反映生活的两种方式:内倾性和外倾性 三、文学成就

1、法国文学 2、英国文学 3、德国文学 4、意大利文学 5、东欧、北欧文学 6、俄国文学 7、美国文学 自读书目:

1、文论: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

杜勃罗留波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2、作品: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左拉《萌芽》;波德莱尔《恶之花》;

萨克雷《名利场》;﹡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亚·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车尔

尼雪夫

斯基《怎么办?》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学习要求:

1、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3、熟悉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典作家及经典作品

第二节 司汤达(2课时)

教学重点:探析于连·索黑尔形象及其悲剧原因 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介绍 二、创作概况

1、创作特点 2、主要作品

三、《红与黑》分析

1、题解:“红”与“黑”的象征意义: (1)从小说所展示的历史背景看 (2)从于连选择的生活道路看 (3)从两个“预言性”场景看 (4)从人物性格看 (5)从人物命运看 2、情节 3、主题

4、于连·索黑尔形象及悲剧原因探析 5、艺术特征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富于感染力的心理描写 (3)时空交错的结构 自读书目:

1、作品:﹡司汤达《红与黑》;《巴玛修道院》 2、论著: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 学习要求:

1、了解司汤达生平及创作概况

2、尝试多角度理解“红”与“黑”的寓意。 3、尝试多角度概括《红与黑》的主题。

4、尝试多角度认识于连·索黑尔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 5、掌握《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你认为于连·索黑尔是怎样一个人?

第三节 巴尔扎克(2课时)

教学重点:《高老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一、关于作者生平 二、关于《人间喜剧》

1、内容 2、主题 3、艺术成就

三、《高老头》

1、情节 2、主题

3、人物: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形象分析 4、艺术特色 (4)语言特点

(2)错综复杂的情节结构 (3)对比原则的运用

(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自读书目:

1、作品:﹡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2、文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学习要求:

1、了解巴尔扎克生平经历。

2、熟练概括《人间喜剧》的内容、主题及艺术成就。

3、准确分析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形象。 4、掌握《高老头》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漫谈《高老头》里的人物形象。

第四节 莫泊桑(2课时)

教学重点:《项链》赏析 教学内容:

一、 作者生平 二、创作成果: 三、短篇小说

(一)四类题材及主题: (二)《羊脂球》赏析 (三)《项链》赏析 1、情节及寓意 2、主题

3、人物形象分析 (1)玛蒂尔德 (2)路瓦栽

(3)佛莱思节夫人 4、艺术特色 (1)构思 (2)题材 (3)人物

自读书目:﹡莫泊桑《羊脂球》、﹡《项链》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学习要求:

1、了解莫泊桑生平及创作概况。

2、掌握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主题类型。 2、谈谈《项链》的情节及寓意。 3、从不同角度认识《项链》主题。 4、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5、掌握《项链》的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

1、你如何理解《项链》的主题?谈谈你对人生的看法。 2、续写《项链》故事。

第五节 狄更斯(2课时)

教学重点:《双城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一)生平经历 (二)创作过程 (三)创作特点 1、思想内涵: (1)社会批判 (2)道德弘扬

(3)人性探索 2、艺术表现

(1)内涵丰富的人物性格 (2)复杂严谨的情节结构 (3)幽默讽刺的文体风格 二、《双城记》 1、题解

2、人物:两大阵营: (1)贵族阶级 (2)平民阶级 3、主题 4、艺术特色

(1)复杂严谨的情节结构 (2)夸张对比的手法 (3)象征寓意的手法

自读书目:狄更斯﹡《双城记》、《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大卫·科波菲尔》、

《艰难时世》

学习要求:

1、了解狄更斯创作过程及主要作品。 2、掌握狄更斯创作的总体特征。 3、分析《双城记》主要人物形象。 4、概括《双城记》主题和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你最欣赏《双城记》中哪个人物?谈谈你的见解。

第六节 夏洛蒂·勃郎特(2课时)

教学重点:《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一个家庭中演出的一曲奇异的三重奏”——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 二、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史 三、《简·爱》评析

1、情节与主题

2、人物形象分析:简·爱、罗切斯特、圣约翰 3、艺术特色

自读书目:﹡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

学习要求:

1、了解勃朗特姐妹的生活及创作概况。 2、分析简爱、罗切斯特、圣约翰的形象。 3、分析《简·爱》的艺术特点。

网上讨论:你喜欢勃朗特三姐妹的哪部小说?为什么?

第七节 哈代(2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苔丝形象及其悲剧原因 教学内容:

一、乡土作家哈代

1、乡土题材 2、创作主题:

3、“威塞克斯”小说 二、《德伯家的苔丝》

1、情节 2、主题

3、苔丝、克莱、亚雷形象分析 4、苔丝悲剧原因 5、艺术特色

(1)诗意化的风格 (2)严谨的结构 (3)出色的心理描写

自读书目: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学习要求:

1、了解哈代生平及创作概况。

2、掌握《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 3、分析苔丝、克莱、亚雷的形象。 4、探析苔丝的悲剧原因。

5、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你怎么认识苔丝的悲剧?

第八节 普希金(2课时)

教学重点:奥涅金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 二、创作概况 三、小说佳构:

1、《驿站长》:塑造了第一个“小人物”形象。 (1)情节 (2)题材 (3)主题

(4)“小人物”系列

2、《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第一个 “多余人”形象。 (1)情节 (2)主题

(3)19世纪20年代的三类俄国贵族青年 (4)“多余人”形象系列 (5)人物形象分析 (6)艺术特色

A、诗性与叙事性结合 B、塑造人物的特色

自读书目: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驿站长》、《普希金诗选》 学习要求:

1、列举“小人物”和 “多余人”系列形象。 2、分析奥涅金形象。

3、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征。 网上讨论:谈谈你对“多余人”的看法。

第九节 果戈理(2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六个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创作特征

三、《死魂灵》赏析

1、情节

2、人物:六个主要人物:乞乞科夫和五个地主。 乞乞科夫:“过渡型”。

玛尼罗夫:“虚无型”(幻想型)。 科罗皤契加:“务实型”。 罗士特莱夫:“恶少型”。 梭巴开维支“残暴型”。 泼留希金:“吝啬型”。 3、主题 4、艺术特色

(1)夸张,反讽手法 (2)个性鲜明的文学典型 (3)议论、抒情色彩

自读书目:果戈理﹡《钦差大臣》、﹡《死魂灵》、《狂人日记》、《外套》学习要求:

1、掌握6个人物性格特征。 2、概括《死魂灵》主题。 3、掌握《死魂灵》的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评议《死魂灵》中的人物

第十节 屠格涅夫(2课时)

教学重点:巴扎洛夫的形象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介绍 二、主要作品介绍

1、长篇小说 2、中篇小说

3、散文

三、长篇小说《父与子》评析

1、情节

2、巴扎洛夫形象分析 (1)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否定一切”的叛逆精神 (3)平等仁爱的处世态度 (4)作家对这个人物的丑化 3、主题 4、艺术特征

(1)刻画人物的技巧 (2)简练的文体特征 (3)浓厚的思辩色彩 自读书目:屠格涅夫﹡《父与子》、《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散文诗》 学习要求:

1、概括《父与子》主题。 2、分析巴扎洛夫的形象。

3、分析《父与子》的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漫谈阅读屠格涅夫作品的体会。

第十一节 陀斯妥耶夫斯基(4课时)

教学重点:《罪与罚》的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创作概况 二、创作特征

1、题材 2、主题 3、创作思想

(1)“土壤派”理论 (2)宗教博爱思想 三、主要作品介绍

1、《穷人》

2、《二重人格》

3、《卡拉马佐夫兄弟》 四、《罪与罚》赏析

1、情节

2、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分析 (1)犯罪心理的活标本

(2)“道德奴隶的揭竿而起”者 3、主题

(1)社会主题

(2)哲学主题 (3)宗教主题

4、艺术特色:体现了陀氏创作的一般特征。 (1)“复调现象” (2)心理分析

(3)离奇怪诞的情节

自读书目: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白痴》、《白夜》、《卡拉与佐夫兄弟》 学习要求:

1、了解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特点。

2、了解杰符什金和高略德金的思想性格。 3、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 4、阐释《罪与罚》的主题。 5、分析《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6、概念释义: “复调现象” 卡拉马佐夫性格 网上讨论:你怎么看待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

第十二节 列夫·托尔斯泰(4课时)

教学重点: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拱形结构与心理描写 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经历 二、思想观念 三、主要作品

四、《安娜·卡列尼娜》评析

1、两条情节线索:安娜的故事和列文的故事。 2、主题

3、安娜·卡列尼娜形象分析 4、爱娜悲剧原因: 5、艺术特色

(1)奇妙的“拱形结构” (2)出色的心理描写 (3)准确、到位的语言 (4)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

自读书目: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学习要求:

1、概括《安娜·卡列尼娜》主题。 2、多角度探析安娜形象。

3、分析安娜的悲剧原因。

4、掌握《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

5、概念释义:“贵族平民化” “托尔斯泰主义” “心灵辩证法” 网上讨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局是否可以改写?

第十三节 契诃夫(2课时)

教学重点:《套中人》赏析 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经历 二、创作特征

三、《套中人》赏析

1、情节 2、主题

3、别里科夫形象分析 4、艺术特色:

(1)琐屑的题材,深刻的主题。 (2)新颖的结构,简约的风格。 (3)夸张的手法,讽刺的效果。

自读书目:契诃夫﹡《套中人》、《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万卡》

学习要求:

1、分析《套中人》主题和人物形象。 2、谈谈《套中人》的艺术特色。 网上讨论:谈谈别里科夫的现实意义。

第十四节 马克·吐温(2课时)

教学重点:哈克贝利·费恩形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 作家生平及创作概况

二、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早期创作 (二)中期创作 (三)晚期创作 三、创作特征

1、思想特征 2、艺术特征

四、《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评析

1、情节 2、主题

3、哈克贝利·费恩形象分析 4、艺术特征

自读书目: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竞选州长》、《王子与贫儿》、《百万英镑》 学习要求:

1、了解马克·吐温的创作过程及特点。 2、掌握哈克贝利·费恩的形象。

3、掌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英国文学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乔叟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其创作深受薄伽丘影响,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也采取框架式结构,将24个短篇故事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讽刺幽默手法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

莫尔是英国新一代人文主义作家,其对话体小说《乌托邦》,第一卷揭露了“圈地”运动“羊吃人”的事实,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第二卷虚构了一个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之一。

斯宾塞代表英国人文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之外的另一座高峰,被誉为“诗人的诗人”。代表作《仙后》通过亚瑟王和仙后葛罗丽亚娜的形象,表现了伦理道德观念和爱国情感。

以马洛为代表的“大学才子派”的创作,为莎士比亚的横空出世创造了条件。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代表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自读书目:﹡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无名氏《小癞子》、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思考题:

1、人文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2、各国人文主义文学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3、概念释义: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十四行诗 七星诗社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

第二节 塞万提斯(1547——1616)(2课时)

教学重点:多角度探析堂·吉诃德的思想性格及小说主题 教学内容:

一、伤残军士和潦倒文人——塞万提斯生平创作概况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狄更斯、福楼拜、托尔斯泰等作家遵为现代小说之父。其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欧洲长篇小说的先声和典范,对近代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塞万提斯自幼跟随父亲四处行医,见证了西班牙城乡生活现实,积累了宝贵的创作财富。

在“雷托邦”海战中胸部受伤,左手致残。归途中,被海盗劫持,囚禁五年。被家人赎回后,贫困潦倒,无以为生,几次被诬控入狱。

1583年,于潦倒中开始写作,到1605年《堂·吉诃德》获得成功,历时22年。

1583年,开始写作第一部小说《伽莱苔亚》。

从1584-1586年,共为剧场写了二、三十个剧本,现存《努曼西亚》和《阿尔及尔风习》。

1605年1月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一卷,深受欢迎,当年再版六次,被译介到国外。

从1613-1616年,出版了《惩恶扬善故事集》和《堂·吉诃德》第二卷等五部作品。

1616年4月23日,患水肿病在马德里去世。同年同月同日,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福镇去世。

二、《堂·吉诃德》评析

1、创作意图与情节内容

作者创作意图:“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 。即通过打击骑士小说来打击封建制度。《堂·吉诃德》发表后,骑士小说真地销声匿迹 了。

情节内容:三次游侠经历。 2、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 堂·吉诃德:

□(1)荒唐可笑的疯癫骑士

作者主观上想把堂·吉诃德塑造成一个深受骑士小说毒害,走火入魔、丧失理智的“狂人”,塞万提斯同时代人大多这样认为。从现象看,堂·吉诃德的确有疯癫的一面:他把幻想当作现实,把邻村胸口长毛的养猪姑娘当贵夫人,把旅店当城堡,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敌人,显得荒唐、滑稽、可笑。这种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的反差,植根于西班牙社会历史的错位:当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思潮风行之际,西班牙仍是一座封建堡垒,骑士小说盛行,封建意识浓厚。畸形的环境造就了畸形的人物。因而,作者借堂·吉诃德的荒诞,讽刺骑士小说的荒唐,既而批判封建制度的反动。

□(2)坚韧悲壮的理想主义斗士

鲁迅说:“吉诃德的立志去打不平,不能说他是错误的,不自量力,也并非错误,错误的是他的打法。因为糊涂的思想,引出了错误的打法。”意谓堂·吉诃德的理想本身是崇高的,而他实现理想的手段(骑士道)则是荒谬的。尤为可贵的是,堂·吉诃德追求理想的精神:真诚,严肃,坚韧,悲壮,与任何理想斗士无异。所以在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同情与共鸣:海涅、拜伦、屠格涅夫、别林斯基、钱钟书、张中行??对堂·吉诃德都有极高赞誉,认为结尾的悔悟削弱了其斗志,是一个败笔。

#(3)童心未泯,想象诡奇的浪漫诗人

艺术存在是一种虚拟存在,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重新命名和变形。现代社会在艾略特眼里是令人绝望的“荒原”,官僚机构在卡夫卡笔下是遥不可及的“城堡”,

在中国诗人海子的想象中,月亮是“一匹马”,白鸽子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桃花是“美丽的女奴隶”。 堂·吉诃德眼里的现实物相,正是经过想象加工的意象,带有白日梦的特点:童话里的风车常常被描述成与风作战的巨人;卡夫卡笔下的客店,乃至政府机构往往幻化为城堡;人类对待羊群甚至整个动物界,寝皮食肉,岂止寇仇;胸口长毛的村姑杜尔西内娅与高贵典雅的贵妇人,在生命本质上本无差异??换个角度看,堂·吉诃德是用“第三只眼”看世界,是一个童心未泯,想象诡奇的的浪漫诗人。

#(4)透析现象,直达本质的现代哲人

堂·吉诃德之疯癫,带有理性成分,只要不涉及“骑士道”,他便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精辟的思想见解和高超的艺术鉴赏力,能够透析社会现象,直达事物本质。他敏锐地认识到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一个“可恶的时代”。他追求的社会理想是不分你我的“黄金国土”。他心目中的骑士形

象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在才能上,必须精通法学、神学、医学、天文、数学??甚至要“会钉马蹄铁和修理鞍辔”;在德行上,必须勇敢、文雅、大胆,不惜以生命捍卫真理。他具有先进的妇女观,破除 门阀等级观念的平等意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愿望??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具有罕见的哲学深度。

桑丘·潘沙:堂·吉诃德代表人的理想性,而桑 丘·潘沙则代表人的世俗性。小说开始时,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之间冲突激烈,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之大。随着情节的发展,二者思想性格渐趋一致,尤其是桑丘当总督后,两人已十分合拍、默契,表明理想与现实的契合:堂·吉诃德的理想提升了桑丘·潘沙的境界,使之向理想主义升格。

3、主题探讨:

□(1)社会主题:讽刺揭露骑士制度的荒唐及其危害,暴露了西班牙社会弊端,讴歌了人文主义理想。

#(2)人格主题:堂·吉诃德是智、仁、勇三位一体的完美人格的化身。其智表现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精辟的思想见解;其仁表现为平等仁爱思想;其勇表现为对理想忠诚不二的追求。所谓堂·吉诃德精神,即不遗余力地捍卫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其荒诞,某种程度上,喻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反悖。

#(3)人性主题:揭示人性善在现实中的遭遇。表现忠诚、勇敢、慷慨、无私、平等、仁爱、善良、纯洁??的美好人性,人的理想、价值与尊严,在现实中是如何被践踏、被损害、被愚弄、被凌辱的。

4、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

《堂·吉诃德》首先是浪漫主义的。作者以传奇夸张的骑士文学形式构思堂·吉诃德的思想性格和冒险经历,塑造了一个相貌古怪、性格奇特、思维怪诞的“狂人”形象。《堂·吉诃德》又是现实主义的。小说以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所见所闻,广泛反映了西班牙社会现实,如顾主鞭打牧童,财主抢夺人妻,统治者骄奢淫逸、滥杀无辜等。

(2)寓庄于谐的文体风格

小说将悲、喜剧因素融为一体,讽刺夸张的喜剧因素是显因素,崇高悲壮的悲剧因素是隐因素。小说在情节上是喜剧的,在内涵上是悲剧的,即人物在行为上是荒诞可笑的,在人格上是悲壮可敬的。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庸俗与伟大、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堂·吉诃德》。”

(3)夸张对比的人物塑造手法

首先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两个人物构成对比:外形和装备上的高与矮、瘦与胖、瘦马与毛驴、长矛与褡裢,神态上的严肃、忧伤与开朗、乐观,思想性格上的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俗、耽于幻想与注重实际等等,均构成强烈的对比,使两个人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其次,人物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构成对比,如堂·吉诃德的自视崇高与实际上的荒诞滑稽,桑丘·潘沙做“总督”的严肃认真与总督夫妇的捉弄取笑等形成反差。第三,人物性格前后矛盾构成对比,如堂·吉

诃德前期的执迷不悟与临终的幡然悔悟,桑丘·潘沙起初的庸俗卑琐与后期的崇高磊落等构成对比。 自读书目:

1、文学作品:﹡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2、文论: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思考题:

1、分析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内涵 2、概述《堂·吉诃德》的主题 3、评析《堂·吉诃德》的艺术特征

网上讨论:堂·吉诃德是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是英雄还是小丑?

第二节 莎士比亚(1564——1616)(6课时)

教学重点: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 教学内容:

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马克思赞誉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 。歌德评价他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本·琼生称之为“时代的灵魂” ,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1、莎士比亚的生活史

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夫镇。父亲约翰经过商,当过镇长。

13岁前,莎士比亚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文学和修辞学。

13岁辍学,帮父亲做生意。 18岁结婚,妻子长他8岁。

1586年,前往伦敦,先后在剧院做勤杂工,做雇佣演员跑龙套,并尝试改编剧本。

当时的伦敦,戏剧创作氛围非常浓厚,以马洛为首 “大学才子派” 的创作,为莎士比亚的横空出世创造了有利条件。

1590年,开始历史剧《亨利六世》的创作。 1610年(一说1613年),回到故乡。

1616年4月23日,病逝于斯特拉夫镇。享年52岁。

1623年,《莎士比亚戏剧集》(第一对开本)出版。本·琼生题词赞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认为“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

2、莎士比亚创作概况

莎士比亚22年(1590——1612)的创作过程中,共写了37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2部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根据1850年德国学者盖尔维努斯的研究,把莎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一)1590——1600:历史剧和喜剧时期。主要作品:《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等历史剧9部,《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等10部喜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等3部悲剧。主要特征:

批判封建割据,歌颂贤明君主,表现爱国热情,作品基调明快,激昂,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二)1601——1607:悲剧时期。主要作品:《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百》等7部悲剧。《一报还一报》等4部喜剧。主要特征:描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人性中阴谋、仇杀、虚伪、欺诈的阴暗面,作品基调沉郁、悲愤,流露出浓厚的感伤失望情绪。

(三)1608——1602:传奇剧时期。主要作品:《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主要特征:以传奇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和现实的冷酷,企图以宽恕、仁爱精神调谐社会矛盾。作品基调清朗飘逸,散发着超尘拔俗的出世情调。

3、莎士比亚主要剧作介绍(情节略)

莎士比亚的创作总是把外在社会矛盾与人的自然本性结合起来,每一部剧作都集中探讨人类的某一种情欲。总体上,其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其二表现人性善与人性恶的较量;其三说明人性的弱点决定人的悲剧命运。

《哈姆莱特》:表现复仇主题。揭示人性的脆弱与重大历史使命之间的冲突。

《奥赛罗》:探讨爱情与嫉妒的关系。表现阴谋、嫉妒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李尔王》:探讨亲情与权利的关系。表现权利对亲情的考验:考狄利娅的忠厚坚贞;高纳里尔和里根的伪善无情。

《麦克白》:探讨野心与良知的关系。描写人在野心的驱使下,怎样沉沦、犯罪、并且受到良知的折磨。

《雅典的泰门》:探讨金钱与友谊的关系。揭示金钱万能、金钱使人性异化的社会现实。

《罗米欧与朱丽叶》:探讨爱情与世仇的关系。表现封建家族观念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威尼斯商人》:表现友谊、爱情、智慧、仁慈对贪婪、吝啬、残忍、仇恨的胜利,即人性中的美善对邪恶的胜利。

▲4、经典莎评举隅:

(1)法国19世纪文艺批评家丹纳《艺术哲学》评价莎士比亚以及同时代剧作家的戏剧特征:“你们可以看到同样暴烈与可怕的人物,同样的凶杀和离奇的结局,同样突如其来和放纵的情欲,同样混乱、奇特、过火而又辉煌的文体,同样对田野与风景抱着诗意浓郁的感情,同样写一般敏感而爱情深挚的妇女。”

(2)雨果《莎士比亚的天才》论莎士比亚创作的“对照”手法:“莎士比亚就象一切真正伟

大的诗人一样,的确应该赢得‘酷似创造’这样的赞词。什么是创造呢?就是善与恶、欢乐与忧伤、男人与女人、怒吼与歌唱、雄鹰与秃鹫、闪电与光辉、蜜蜂与黄蜂、高山与深谷、爱情与仇恨、勋章与反面、光明与畸形、星辰与俗物、高尚与卑小。大自然,就是永恒的双面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外国文学教学大纲与讲义在线全文阅读。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与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775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