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内可见卷曲的带状或不规则强回声
肝包虫破入胆道:破裂的包虫囊肿内部张力明显降低,囊壁增厚,外形呈“鸭梨状”或椭圆形,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包虫囊肿与相邻的扩张了的胆管间有破口相交通,囊内充满卷曲的或斑片状破碎的内囊皮强回声,并可延伸至破入的胆管内,进入胆管的包虫内容物可随呼吸而移动(图12)。
图12. 包虫囊肿与相邻的扩张了的胆管间有破口相交通
③合并压迫:肝包虫囊肿在肝内呈占位性生长,位于肝门部的较大包虫囊肿长期压迫肝总管及门静脉,前者形成梗阻性黄疸,后者导致门脉高压、脾大、伴有腹水,声像表现典型,易于诊断(图13)。
图13. 门静脉受压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
2.CT、MRI诊断(详见附件3)。
11
3.实验室诊断(详见附件4)。人体包虫病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渗滤法、层析试条法)等检测包虫病特异性抗体(《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06)》已于2006年颁布实施)。现有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差异很大,结果受抗原性质和质量,检测方法,棘球蚴囊的大小、数量、部位和活力,个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约10~40%手术确诊患者无法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免疫学诊断方法可辅助影像学确诊。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将一种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试验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包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作业指导: ①质控标准:阴性对照A值≤0.15,0.20≤临界对照A值平均值≤0.80、临界对照A值平均值/阴性对照A值平均值≥2.0、阳性对照A值>临界对照A值平均值,证明实验成立,否则试验结果无效,需重新试验。
②结果判定:计算S/CO值(S=Sample样品,CO=CUT OFF即临界对照),S/CO=样品A值//临界对照A值平均值。阳性(P):S/CO≥1.1;可疑(S):0.9<S/CO<1.1;阴性(N):S/CO≤0.9。
③检验结果的解释:结果为阳性提示包虫感染,对阳性
12
或可疑结果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做出诊断。
(2)胶体金法(点免疫渗滤法、免疫层析法)。采用硝酸纤维素(NC)膜为固相载体,抗原抗体反应原理为基础,免疫胶体金结合物同时作为探针和指示剂的免疫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应用广泛。
检测原理:应用间接法原理,将包虫病的特异性抗原加在固相载体硝酸纤维素膜上,用胶体金标记抗体,检测人血清中包虫病特异性抗体。
①结果判定:
阳性:渗滤法—反应板孔中A、B、C、D四个特异性抗原测试点显色,中央阳性控制点显色,为棘球蚴病抗体阳性。A、B、C、D四个测试点显色分别为淡红色、红色、紫红色时,依次判定为“+”、“++”、“+++”;四个测试点中任一点阳性即视为包虫病抗体阳性。层析法—试纸条上检测线和质控线均显示红色条带,判为包虫病抗体阳性(图14)。
阴性:渗滤法—反应板孔中仅中央阳性控制点显色,A、B、C、D四个测试点均不显色或只出现痕迹者,判为阴性。层析法——质控线显色,检测线不显色,为阴性。
失效:渗滤法—反应板中央阳性控制点、层析法质控线不显色,无论其他检测点、线是否显色,均视为试剂盒失效。
13
图14. 结果判定
②检验结果的解释:渗滤法A、B、C、D四个测试点中任一点阳性,层析法检测线阳性时即视为包虫病抗体阳性;渗滤法C点阳性时考虑囊型包虫病可能性;D点阳性时考虑泡型包虫病可能性。
(四)麻醉(详见附件5)。 (五)外科治疗。
1.治疗原则:囊型包虫病外科治疗应尽可能剥除或切除包虫外囊,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2.治疗对象:有明确的手术治疗指征,并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症,并且符合下列条件者,可实施手术治疗。
14
适应证:包虫囊平均直径≥5cm的单囊型、多子囊型和内囊塌陷型肝囊型包虫病;包虫囊平均直径<5cm,但位于肝脏第一、第二肝门,很可能带来严重并发症(如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症、布加综合征等)的各种分型的肝囊型包虫病;合并并发症的各种分型的肝囊型包虫病;包虫囊平均直径<5cm的单囊型、多子囊型和内囊塌陷型肝囊型包虫病,药物不良反应大,且难以坚持服药者,或药物治疗半年以上而囊肿继续增大者。
禁忌症:全身情况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的包虫病患者。 3.手术方式: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方式,首选根治性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部分切除术;次选外囊次全切除术;备选内囊摘除术。腹腔镜包虫摘除术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适应证要严格把握,需个体化处臵。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具体参见中国医师协会《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外囊完整剥除术、肝部分切除术(包虫囊位于肝左、右边缘部)、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内囊摘除术、经皮穿刺引流囊液术(主要用于单囊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腹腔镜外囊完整剥除术(视治疗条件,个体化选择)。
4.术后随访:按照术后1、3、6、12、18、24月的时间节点随访,其内容包括超声及免疫学检查,若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征象,则可结束随访。
(六)并发症治疗。
1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包虫病诊疗方案(2024年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