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教学反思 对于科普类语文课,既不能上成科学课,脱离语文学科特点,又要在课上借助课外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往在课前学生会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后再课堂上以交流汇报的形式展示,缺少及时性,也不能再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搜集信息后的整理和合理运用。老师也是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资料,缺乏课堂生成后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则弥补了以往的不足。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在是简单的几张图片,一小段视频或音频,而是通过现场链接,让孩子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互联网带给他们的便捷——即用即查,并掌握一些搜索查询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的互联网学习。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达成。 为此,我们选择了“海底世界”这个内容作为研究的起点。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真的依然很宁静吗?几百米以下的海底真的不是漆黑一片吗?有比飞机的速度还快的鱼,真有倒着“走”的鱼??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也是他们想几部了解的内容。 我想,通过互联网这个有效平台,借助百度关键词的搜索,很多资料就会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仿佛置身其中,领略海底的神秘,探索海底的奥秘。虽然不能亲自潜到海底,却能通过视频资料、文字介绍等方式和手中的文本产生共鸣。也许他们会因此成为未来的海洋学家。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北京市 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 姓名:吕亚琳 职称:小学高级 电话:13621275301 电子邮件:13621275301@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15号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 邮编100022 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 我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的吕亚琳。任教语文学科22年。我曾是一名专职科学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这所高等学府就读生物系和心理系。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后,参与过2003年非典时期的网络平台教学,感受过网络教学带给老师和学生的便捷。两年前也有幸参与了中国教育课堂对欧美地区的中文教学录课工作。我既是网络教学的参与者,同时也是网络资源的受益者。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综合,它将是未来综合性学习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充实,语文学科的学习将会在课堂上大量运用课外资源,我会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吕亚琳(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