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一、背景
十九世纪的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造成巨大影响,而在欧洲,共产主义已经被那里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为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巨大的理论创新研究,另一方面自觉的把创立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做了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着重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改造,将其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马克思 、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今天的我们所见到的《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于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最早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便诞生了!而《宣言》的发表更标志着对后世造成极其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主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作为对《宣言》的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共产主义的目的任务以及同时代人对其的反应态度。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说明资产阶级已不适应社会,应由无产阶级推翻。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同时反驳对共产主义的无理责备。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三、体会看法
《共产党宣言》中,作者将人严格按阶级划分,而甚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国家、民族等方面的性质,如文中出现“工人没有祖国”之类的论断,这表面上看当然是有些欠妥,但是实际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由于资本的扩张性和世界的紧密联系,贸易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工人作为资本家眼中的工具,并无国家、民族等属性,只有价格、效率等冷冰冰的性质,资本家将所有的工人一视同仁,即视为为自己积累资本的工具。除此之外,作者还想表达的是,由于资本的全球化,工人无产阶级想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必须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文章最后一句话)才能做到,而此时,他们的国家属性也应这种对付共同敌人的联合而消失,不同国家的工人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那就是无产者!而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那时候人人平等,世界大同,工人确实也就无所谓祖国了。所以作者“工人没有祖国”这句话是针对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的质疑做出的正面回应,并非马克思否认民族与国家,而是为了推进无产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解放的革命前程。
毋庸臵疑,《宣言》尽管聊聊万字,却是一部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从发表至今数百年,它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纲领。然而我们看到,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发展,这是否意味着“两个必然”的结论已经过时?非也。“两个必然”的结论作为其理论核心至少到今天仍然是正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尽管资本主义有了许多发展,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在繁荣的背后经常蕴藏着危机。资本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无法解决其噩梦般的经济危机、精神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威胁社会及其存在的重大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如中国在这些背景下这显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具有光明的未来。由此可见,“两个必然”结论仍具有真理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是早晚问题。
《宣言》中有一句话,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作者关于理想社会的基本观念之一,它昭示着一种和谐的理念,即每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不会阻碍他人的发展,反而是促进,这与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程度地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达到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在达到这个理想目标之前,我们仍需舍弃小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得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社会是个人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而社会又是有一个个具体的个人组成的,所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即社会的自由发展就使得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而欲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所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将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才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