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一、教育目标
1.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种类和价值。 2.知道如何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做好准备。 3.掌握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4.学会指导和评价幼儿的游戏活动。
二、教学重点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准备、观察、指导、评价。
三、教学难点
1.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种类。 2.民间游戏活动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概念(特征):
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游戏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游戏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 (二)游戏的种类
1.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1)角色游戏: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例:“健身房”游戏,角色有“经理”、“教练”、“客人”等)
(2)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竹制材料、金属材料、泥巴、沙、水、雪等),通过手的创造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例:参观机场后,用大型积木搭 “机场”)
(3)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言语、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例:《老鼠娶亲》,设定角色,表演情节)
(4)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主的游戏。(例:学习“解放军”,匍匐前进,扔“手榴弹”,炸“碉堡”)
(5)智力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例:猜谜语,老师说谜面,幼儿猜谜底)
(6)音乐游戏: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例:边唱歌曲《划
船》,边进行“划船”比赛)
2.从教师指导上分
(1)自发游戏:是由幼儿自己思考出来、组织发起的,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充分反映了儿童的自主性,所以又称自主游戏。(例:自由活动时,自由挑选玩伴,决定玩什么,怎么玩)
(2)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例:练习手眼、手脚协调的“打保龄球”活动)
(3)从社会性发展分(美国教育家帕顿)
①非游戏行为:0-2岁,没有同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进行游戏,在房间里闲荡或跟随成人。
②旁观游戏:2岁以后开始观看其他儿童游戏,兴趣集中在别人游戏上,自己没有参加游戏。
③独立游戏:2岁半以后玩玩具进行游戏,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意识到他人的存在。
④平行游戏:2岁半-3岁半以后,在其他儿童旁游戏,自己玩,但材料和游戏方式与他人类似。
⑤联合游戏:3岁半-4岁半以后,小组里与同伴交换材料,一起玩,但事先没有确定游戏目的。
⑥合作游戏:4岁半以后,在小组中大家一起游戏,有预期的目的和目标。 (4)从认知的发展上分
①机能游戏(也称实践游戏、练习游戏):0-2岁,以肌肉活动为主,特征是重复、操作、自我模仿。
②象征游戏:2-7岁,皮亚杰“让我们假装游戏”,以多种方式自由展示创造力、体力、社交能力。
③规则游戏:7-11岁,按照规则去行动,用规则限制、调整自己的行动。 (三)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例:“切西瓜”、“钻桶”、“爬桶”) 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例:拧盖子、剪剪贴贴等) 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例:“乘电梯”,伸直腰,弯腰) 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例:在不同地面行走,锻炼脚部触觉)
此外,游戏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例:“洗衣机”,听指令,做动
作)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例:玩积木,学会“相等”的概念) 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例:玩水,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有重量等特性)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例:“医院”游戏,“冰激凌”棍代替“注射器”)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例:给“宝宝”包小被子,横短竖窄,最后想到斜对角包)
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例:“找相反,说相反”游戏,孩子学会大小,长短等相反词) 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里气氛。(例:创造力测试,有宽松气氛的游戏组高于对照组)
其次,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例:金属红箱子实验,探索使用玩具的创造力最高)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例:积木游戏中,能用长方形积木当“娃娃家”的床)
最后,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例:自由游戏组创造力,高于模仿组和解决问题组) 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首先,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例:表演游戏,戴“咧嘴大笑”面具,表现喜悦)
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例:幼儿园调查问卷,最高兴的事是做游戏)
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例:“动物园”,驯养猛兽,减少对其恐惧之情增加爱心)
最后,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例:体育游戏中,拳打脚踢“沙袋”,释放气愤之情)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例:插塑游戏,材料不够,互抢) 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例:“开火车”游戏,火车头、身、尾) 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例:“荡秋千”,学会在分享、轮流、给予和索取间找平衡)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例:角色游戏分配角色,用“剪刀锤”决定)
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例:布鲁纳等人的钳子棒子取粉笔的实验)
6.发展幼儿的美感
首先,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例:漂亮玩具,装饰一新的游戏环境)
其次,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例:角色游戏,去“美术馆”看“画展”)
再次,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例:把制作的“项链”、“手镯”戴在身上,装扮自己)
最后,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例:美术区,绘画,大海)
(四)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
时间、空间和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前提条件,为了提高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前三点为创设环境)
1.设定游戏时间(游戏的重要保证)
首先,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晨间接待、教育活动后、午睡后) 其次,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维持30-50分左右)
再次,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室内:陶冶社会情感,室外:培养运动技能)
最后,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2.布置游戏空间(游戏的基本条件)
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空间密度=房间面积-不可用的空间面积/幼儿人数)
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设立4-6个游戏区,暂时性游戏区和永久性游戏区相结合)
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场地多种多样,新颖独特)
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清洁卫生,无铁钉、碎玻璃、破砖瓦) 3.提供游戏材料(游戏的物质支柱)
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自然物,无毒无害,廉价物美)
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改变游戏区,增减游戏区材料,把一个游戏
区材料转到另一个游戏区)
再次,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超级组合材料-3种以上材料组合,复杂组合材料-2种以上组合)
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玩具储藏室,玩具架,让孩子自己选择使用所需材料)
4.丰富知识经验(游戏的源泉)
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例:体育活动教武术,自由活动时就可开“武术馆”角色游戏)
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例:参观野生动物园后,用积木搭“野生动物园”)
再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例:妈妈带小朋友去理发店,小朋友扮演“理发师”就非常好)
(五)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1.观察的价值(意义)
教师的观察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观察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2)观察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它把教师的游戏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连接起来,起着纽带的作。
(3)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通常在游戏中能得以充分的表露。(是观察幼儿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的时机)
2.观察的策略(具体方法)
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时候,应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观察时不妨碍幼儿游戏,选好位置,不太近也不太远。)
其次,要在幼儿彼此熟悉后观察。(为真实反映游戏水平,要在幼儿熟悉了解后再观察。)
再次,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对全班游戏的表现进行普遍观察,了解本班幼儿游戏整体发展水平。)
最后,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在普遍观察基础上,对某个幼儿进行观察。) 此外,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仅凭一次观察,难以推断出幼儿的游戏特征。例:玩沙游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专接本《学前教育学》教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