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观察的记录
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的同时,要注意利用多种手段加以记录,以作为珍贵的资料加以保存,为指导游戏服务。
(1)教师可以以幼儿为主线,设计记录表,来加以记录。(例:幼儿社会性水平记录表)
(2)教师也可以以游戏区为线索,列好记录表,来进行记录。(例:游戏区对幼儿吸引力观察记录表)
(3)有些游戏区游戏是由若干个子游戏组成的,教师也可制作出详细的观察表,来给予记录。(例:角色游戏区观察记录表、结构游戏区观察记录表)
(4)有条件的幼儿园,还要充分利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来进行观察记录,以保证记录的全面性、立体化、长久性和有效性。 (六)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1.尊重幼儿的游戏
(1)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例:自选游戏时,幼儿不想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应尊重他的意见,到储藏室找他需要的材料进行游戏。)
(2)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选择。(例:分配游戏角色时,尊重幼儿想法,允许他们运用多种方式完成:选出一位负责人由他安排;按小组、学号顺序安排挑选角色顺序等。)
(3)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例:潜意识里拱形积木为门,长型积木为床,在“娃娃家”有幼儿把拱形积木当摇篮,教师不应指责,而是鼓励孩子的创造性。)
2.支持幼儿的游戏
(1)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予以支持。
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要。(例:“医院”游戏,“大夫”为“接肢”犯愁,教师应到储藏室提供这方面材料。)
另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例:就餐时间到了,幼儿玩性正浓,教师要灵活推迟就餐时间,让幼儿能心满意足离开游戏区。)
(2)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意愿。(例:幼儿表现出对“商店”游戏的兴趣时,教师为他们讲购物的故事,带他们参观商店,提供游戏货币等商店材料支持游戏开展。)
(3)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例:一幼儿在“理发店”玩“电吹风”
一段时间,教师可在询问后,争得幼儿同意下,找别的游戏区小朋友和她一起玩。)
3.参与幼儿的游戏
(1)教师应是一位幼儿游戏的参与者。
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和幼儿玩一样的游戏,延长幼儿游戏时间,帮助幼儿掌握材料的使用新方法。
(2)教师应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教师加入儿童游戏,是普通的一员,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与幼儿的同伴关系表现在:
一是教师应邀参加幼儿的游戏。教师既要遵循幼儿制定的规则,又不能完全被动受制于幼儿,而要根据游戏情节发展,适当引进新因素。(如:提出问题、提供范例、给与评价来影响儿童游戏内容情节变化,促进游戏发展。)
二是教师主动参加幼儿的游戏。选择时机,以游戏角色主动投入。(如:“地铁站”游戏,教师可以扮演乘客排队,站在队尾,投入游戏。)
(3)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
教师要适时、适地、适宜的参与,并及时退出,过多参与会干扰、破坏幼儿游戏的延续和发展,过少参与又不能起到教育作用。(例:刚入园的幼儿游戏能力差,需要教师参与,树立榜样。)
4.引导幼儿的游戏
(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
一方面,在游戏场地置放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例:结构游戏区,张贴“天安门”、“长城”等图片,引发幼儿搭建这些建筑的兴趣;角色游戏区,放置鞋帽等新材料,引发幼儿玩“时装模特”游戏。)(PPT:布置游戏场地,要有调整、有新意)
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让幼儿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也能引发幼儿的某种游戏,并使幼儿知道应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开展游戏。(例:参观农场,让幼儿认识家禽,农场主、饲养员之间的角色关系,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还能萌发扮演“饲养员”的愿望。)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例:“火锅城”游戏中,当幼儿用面泥做很多菜后,教师可以问孩子面泥还能做什么,引导孩子拓宽思路,作出“碗”、“盘”等)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例:一幼儿在“娃娃家”抱着“宝宝”,有些幼儿在玩“服装店”,教师可以启发她去“服装店”给“宝宝”买衣服,更
好扮演“妈妈”,和小伙伴交往,是游戏丰富多彩。)
(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首先,可视幼儿的特点,给予引导。(例:在“娃娃家”厨房炒菜的幼儿,不理其他“客人”,教师可以扮演“街道干部”跟孩子聊家常,让孩子多开口说话。)
其次,可据游戏的情节,予以引导。(例:“农贸市场”扮演“菜贩子”的小朋友要下班,“娃娃家”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要给孩子过生日,不让菜贩子下班,教师可扮演“市场管理员”进行调解,让菜贩子下班,爸爸妈妈可到超市买菜,或是去饭店吃饭。)
5.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消极因素)
游戏固然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较为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在幼儿的游戏中必然会出现与现实生活主流相悖的现象。
教师要注意矫正幼儿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儿的思维、想象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例:“豆浆店”,“顾客”要餐巾纸擦嘴,“服务员”让她用袖子擦,此时教师应对“服务员”指出,热心为顾客服务,要讲卫生)
一些无意有害的自发游戏,教师要及早进行干涉,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例:幼儿商量玩“火烧博望坡”游戏,教师听到后,马上扮演成“消防员”,对幼儿进行消防教育,使幼儿不在产生玩火的念头)
幼儿游戏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幼儿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游戏中都会发生变化,教师应对游戏的过程加以监督,以随时消灭隐患。(例:“铡陈世美”游戏,“王朝”、“马汉”等要“陈世美”下跪,不肯便要打他,这时老师扮演包公厉声说:“光天化日之下,谁敢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压下了孩子的火气)
(七)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与游戏的准备一起看)
教师在评价幼儿游戏活动时,可从游戏环境、游戏活动、幼儿发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的指标要尽可能详细、具体,以便于操作。 1.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 (与游戏准备合在一起看)
教师要对幼儿游戏环境的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与教育性、适宜发展性进行评价,可用“幼儿游戏环境评价表”来进行评价。 2.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教师要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各个方面、每一环节进行评价: (1)教师要评价活动的目的、目标。
(2)教师要对组织形式(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人游戏)进行评价。 (3)教师要对幼儿的表现(游戏经验)进行评价。
(4)教师要对游戏活动的准备(时间、空间、材料)进行评价。 (5)教师还要对游戏的开端、过程、结尾进行评价。
(6)由此结束时,教师还可组织全班幼儿巡回参观,管事同伴的创造硕果,并给予表扬鼓励。 3.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
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可由教师和幼儿双方来进行。 (1)教师评价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首先,教师要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强化,以保证幼儿游戏能更好的进行下去。
其次,教师要在幼儿游戏结束的时候,给予必要的集体评价,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持久的进行下去。
再次,教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详细的书面评价。 (2)幼儿评价自己的游戏发展水平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幼儿是最有权威的评价者。
一方面,教师要让幼儿用口头语言来对自己的游戏进行评价,使教师能全面地了解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为幼儿今后的游戏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在幼儿评价自己的时候,教师也可见缝插针,随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使幼儿有机会通过书面语言,来对自己的游戏作出评价,以利于教师编写幼儿游戏成长档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教师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对自己在游戏区的语言、行为、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专接本《学前教育学》教案6(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