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二:“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这位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是这样描述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更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太阳有那么晒,坐在那个稻穗下庇荫乘凉。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禾下乘凉梦’。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3)袁隆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了哪些成就?(2分)
(4)袁隆平为实现梦想所取得的成就,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文革”中,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6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7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搞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
材料二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这段谈话的背景是怎样的?(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阐述的共同观点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分)
8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导学号37080051] 【解析】选C。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
2.【解析】选C。题干中“东方红”隐喻“东方红1号”卫星。
3.【解析】选D。从我国科技发展的情况看,80年代前后的目标是不同的,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环境,由此可见①②③均正确。
4.[导学号37080052] 【解析】选C。“新时期”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这段时期,①出现于1970年,③出现于1974年,都属于“文革”时期,故排除①③。
5.【解析】选D。“南优2号”在1974年由袁隆平培育出,故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1974年。
6.[导学号37080053] 【解析】选B。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解析】选B。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解析】选C。从材料中我们知道“双百”方针是党领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但不是什么思想都可以传播,例如资本主义反动思想就不能传播。
9.[导学号37080054] 【解析】选A。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信息以及人物信息,题眼在于“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因此C项是错误的。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沙家浜”、“红灯记”、“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可看出“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革”中的景象。
9
11.【解析】选D。“文革”十年,我国文艺事业虽遭摧残,但并非完全停滞。 12.【解析】选C。改革开放后,文艺领域清除了极“左”路线,“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实施,推动了文艺工作的繁荣。
13.【解析】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哲学观点。
14.[导学号37080055]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此题考查党的教育方针,从材料可判断①②④正确。③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开始后提出的教育方针,在该材料中没有体现。
15.【解析】选A。注意从题干中了解信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形成体系需要时间,因此不可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初期和三大改造完成之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教育处于混乱状态。
16.【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③是“双百”方针在“文革”期间遭破坏的表现。④是“文革”结束后教育复兴的表现。
17.[导学号37080056] 【解析】选D。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民族文化素质不是提高而是下降,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对封建文化的糟粕是否彻底清除与此无关。因为这一时期偏重政治和劳动教育,忽略了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导致了D项中现象的出现。
18.【解析】选A。“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向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
1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与此相关的只能是《义务教育法》。
20.[导学号37080057] 【解析】选D。本题题干强调的是邓小平对教育的贡献,而④是在“大跃进”时期,所以排除含④的选项。
21.[导学号3708005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本题以实现梦想的角度命题,以两个梦想的形式考查对建国后我国科技成就的掌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七)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