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时街上会有人在皮茄克外面套着雨衣。
B. 如果街上有很多人穿着皮茄克但天没下雨,则天上一定有太阳。 C. 如果气温在零度以下并且街上没有多少人穿着皮茄克,则天一定下着雨。 D. 如果气温在零度以上并且街上有人穿着雨衣,则天一定下着雨。 E. 如果气温在零度以上但街上没人穿雨衣,则天一定没下雨。
4.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
第一,机密是在电脑密码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 第二,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参与。 第三,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 第四,作案者就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或一伙。 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 作案者中有甲。 B. 作案者中有乙。 C. 作案者中有丙。 D. 作案者中有甲和丙。 E. 甲、乙和丙都是作案者。
5.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者虽然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恶的行为。 以下哪项叙述,最符合题干的断定?
A. P先生写了一封试图挑拨E先生与他女友之间关系的信。P的行为是恶的,
尽管这封信起到了与他的动机截然相反的效果。
B. 为了在竞争中顺利晋升,J先生利用业余时间解决积压的医疗索赔案件。J
先生的行为是善的,因为S小姐的医疗请求因此得到了及时的补偿。 C. 在上班途中,M女士把自己 的早餐汉堡包给了街上的一个乞丐。由于乞丐
急于吞咽而被意外地噎死了。所以,M女士无意中实施了一个恶的行为。 D. 大雪过后,T先生帮邻居铲除了门前的积雪,但不小心在台阶上留下了冰。
15
他的邻居因此摔了一跤。因此,一个善的行为导致了一个坏的结果。 E. S女士义务帮邻居照看3岁的小孩。小孩在S女士不注意时跑到马路上结果
被车撞了。尽管S女士无意伤害这个小孩,但他的行为还是恶的。
三、判别下列断定的正误
1.一个真值形式A是可真式,当且仅当它的否定﹁A是不可真式,即矛盾式。 2.一个真值形式A是重言式,当且仅当它的否定﹁A是矛盾式。 3.一个真值形式A是可真式,当且仅当它的否定﹁A不是重言式。 4.一个命题推理有效,当且仅当它的真值形式是一个可真式。 5.一个命题推理有效,当且仅当它的真值形式是一个重言式。 四、真值表判定题
1.用完全真值表判定下列命题公式的值: (1) ﹁(p∨﹁p) (2) p→(p∧q) (3) p→(p∨q)
2.用完全真值表判定下列命题有何逻辑关系? (1)若A未被录用,则B也未被录用。 (2)B被录用并且A未被录用。 (3)A被录用或者B未被录用。
3.用完全真值表判定下列命题推理是否有效。
(1)此案的作案者是张三(p),或者是李四(q),有证据证明张三没作案。因此,作案者是李四。
(2)此案的作案者是张三,或者是李四,有证据证明是张三作案。因此,作案者不是李四。
(3)此案的作案者是张三,或者是李四。因此,并非两人都参与作案。 4.用归谬赋值法判定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A∨B)∧(A→C)∧(B→D)〕→(﹁C→D) (2)〔(A→B)∧(C→D)∧(B∨C)〕→(A∨D) (3)〔(A→B)∧((﹁A∧C)→D)∧(﹁A∧D)〕→﹁B
16
(4)〔(A→B)∧(C∨﹁B)∧(A∧B)∧((﹁C→D)→E) 〕→E 5.用真值树法判定下列推理形式是否有效。 (1)〔(A∨B)∧(C→﹁A)〕→(﹁B→﹁C) (2)〔(A→B)∧(B→C)〕→(﹁A∨C)
(3)〔(A→﹁C)∧(B→﹁C)〕→(﹁C→(A∨B)) (4)〔(A→B)∧(C→D〕→((A∨C)→(B∧D)) 五、请用符号表达以下推理,并证明其有效性。
1.如果考生负担太重(A),老师就不会轻松(B)。如果家长全力以赴(C),老师就会轻松。现在是考生负担太重,并且或者家长全力以赴, 或者考生在加班加点(D)。因此,考生在加班加点。
2.如果你在同学中有威信(A),就必须做到人品出众(B)、学习优秀(C),或有明显特长(D )。如果你做到学习优秀,就必须加倍努力(E)。你既无出众人品,也没有明显特长。所以,你若想在同学中有威信,就一定要更加努力。
3.母亲:“你要是不老看电视(A),就会有更多时间(B)。你要是不贪玩(C),也会有更多时间。时间多了,你就可以干许多有意义的事情(D),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你就会增强许多能力(E)。”女儿:“我懂,你是让我不要贪玩看电视。”母亲:“我女儿太聪明了!这样,你就会增强许多能力。”
4.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会议(A),才不会是张书记(B)或胡主任到会(C),或者也不会是李总(D)或王总(E)主持开幕式。所以,在张书记到会的情况下,如果李总主持开幕式,那么一定是特别重要的会议。
5.只有尊重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规律(A),人文社会科学才会真正得到发展(B)。如果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规律得到尊重,并且人文社会科学真正得到发展,哲学才会摆脱非学术因素的制约(C)。而哲学一旦摆脱了非学术因素的制约,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D)。因此,如果人文社会科学真正得到发展,那么哲学若是摆脱了非学术因素的制约,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 六、用命题演算的方法证明下列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一) 1. A→((C∨D)→B) 2. (﹁W∨﹁T)→(A∧C)
17
3. W→(S∨P) 4. ﹁H∨﹁(S∨P) 5. ﹁H→Z
6. ﹁Z∧﹁Y /∴B∧﹁Y (二) 1.〔(A→B)→(C→D)〕→(A→D) 2. (K∨L)→A 3. (K∨I) ?Q
4. ﹁(Q→D)∧﹁I /∴﹁(C→D) (三) 1. (A∨B)→(C→D) 2.〔(C→(C∧D))→E
3. E→〔(﹁H∨H)→(A∧H)〕 /∴A?E (四) 1. (A∧B)→C 2. (A→C)→D
3. ﹁B∨E /∴B→(D∧E)
(五) 1.(P→Q)→R
2.(P→S)∧(﹁Q→﹁S) /∴﹁R→U 七、运用命题演算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A被选派出国,则他外语程度好(B)并且他的业务能力不会差(C)。如果A的业务能力不差,则总经理会同他一起出国(D)。然而并非如果总经理没有同A一起出国,则A一定未被选派出国。 请问这组前提是否含有逻辑矛盾?
2.A、B、C、D四个国家的外交官接到某国的宴会邀请,由于外交原因出现以下情况:
(1)如果A国外交官不出席宴会,那么B国外交官出席并且C国外交官不出席; (2)如果B国外交官出席,则D国外交官也出席; (3)只有B国外交官出席,A国外交官才出席;
(4)如果D国外交官出席,则或者C国外交官出席或者B国外交官不出席。 请问,A、B、C、D四个国家的外交官是否都出席了宴会。
18
3.某案涉嫌A、B、C三人,并查明了如下情况: (1)A、B、C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是犯罪; (2)如果A是罪犯并且B不是罪犯,那么C是罪犯。 问:三人之中,哪两个人至少有一个是犯罪?
4.古代有个智者犯了死罪,国王在执行他的死刑时留给他一个机会,希望他能运用智慧拯救自己的生命。国王对智者说:在你面前站着两个卫兵,他们手中各端着一瓶外观完全一样的酒。其中一瓶是美酒,一瓶是毒酒。两个卫兵互相知道对方的底细,并且有问必答,只是其中一人只说真话,另一人只说假话。外人不知道他们谁说真话,谁说假话。现在只允许你问其中的一个卫兵一个问题,然后根据得到的回答判定哪瓶是美酒,并且把它喝下去。如果你判断错了,那么就执行你的死刑;如果你判断对了,那么你就自由了。”智者思索片刻,问了一个士兵一个问题,然后根据得到的回答将一瓶酒一饮而尽,他喝的果然是美酒!
问:智者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根据所得的回答推断出哪瓶酒是美酒的?
19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