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划分选区; (2)选民登记; (3)提出候选; (4)竞选; (5)投票;
(6)计算选票。
3、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4、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3)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相互冲突和磨合的过程。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 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党 2、政治秩序 3、社会监督 4、政治信仰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3、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五)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4、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3、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性的发作留下了空间。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
(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 (3)精英民主理论; (4)多元民主理论。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2)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六)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议会共和制 2、政治社团组织 3、选举 4、政治稳定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2、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3、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六)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2、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3、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4、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2、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1)自愿;
(2)一致同意; (3)责任性;
(4)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3、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以一种无所不在的监控方式通过对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警戒,表现出巨大的震慑力量,促使人们谨慎、正确地使用权力,并拥有诉诸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制裁,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权力运行偏离既法定的轨道。严格的社会监督,能有力地促使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用权。
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
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七)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二元君主制 2、政治投票 3、监督 4、政治改革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2、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3、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4、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七)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4、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阶级性; (2)公共性; (3)权威性;
(4)有机组织性;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3、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1)传统观; (2)实用主义; (3)人性论;
(4)社会有机论; (5)等级观念; (6)权威观念;
(7)财产观念。
4、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八)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法治原则 2、君主制 3、政治革命 4、民主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2、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3、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一)(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