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若A的价值不变,而B 的价值发生变动,则A的相对价值和B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动。 3)若A和B的价值按相同方向和相同比例发生变动,则A的相对价值不变。

4)若A和B的价值按同一方向不同比例,或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动,则A的相对价值有 可能出现上述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

商品a的相对价值等于商品a的价值Za与商品b的价值Zb的比率:P(a,b)=Za/Zb 等价形式: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作为等价形式的本身就具有价值。)

三个特征:1)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是用它的使用价值作为其他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扩大的价值形式: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商品价值表现更加充分,但是相对价值仍然不能获得最终的完全的表现。) 一般价值形式(质的飞跃):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其他商品的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叫做一般等价物。

货币形式(最发达,完成阶段,但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由货币来 表现。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辨析 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货币

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地位,表现其他商品价值,充当其他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一般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地位,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交换媒介 的商品。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出现,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了两极:商品及货币。(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同 一关系发展为货币与商品的对立同一关系)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货币之所以能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社会经济作用,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1.

价值尺度: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reason: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货币价值尺度也就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他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必然表现。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能是想像或观念中的货币。

*一种商品的“价值形式”是指该商品在其它商品上的价值表现。而商品的“价格”则是价值形式的一种,是商品在货币上的价值表现。

为了衡量和计算各种商品的不同的价值量,要给货币本身确定一个计量单位,这种被确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叫做价格标准。

价值尺度VS价格标准(区别):1).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价格标准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2).价值尺度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3).价值尺度是自发产生的,不依存于国家权力;价格标准通常由国家法律规定。 2.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物物交换——商品流通(货币—商品—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必须用现实中的货币)——货币流通(商品流通中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不断地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 3.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

作为贮藏的货币,他必须既是现实货币,又是足值货币(金属货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贮藏货币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的特殊作用。 4.

支付手段:(在以延长付款形式购买商品,货币用于清偿债务)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于赊卖赊买的商品交换中,是与商业信用联系在一起的。(商业信用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产生的前提条件。) 5.

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货币也超越国界,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 物的作用。

世界货币的职能:1).国际间的支付手段:支付国际间的收支差额;2).国际的一般购买手段;3).国际间财富的转移手段。

上述五种职能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1).货币需要量与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进而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商品的价格总额是决定

2).货币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的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于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具有内在价值的金属货币数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上述限度,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上述限度,会造成货币升值,物价下跌——通货紧缩。)

纸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能够流通,是由于国家的强力支持。)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规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规律的

作用,其他规律都要在他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

原则进行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他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

作用:1.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2. 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

率;3.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关系: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不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公式是:“货 币—商品—更多的货币“(G-W-G)---资本流通的目的是要经过流通取回更多的货币。 货币只有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时,才成为资本。(运动中增值,正是资本和货币的最本 质的区别。)(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商品流通VS货币流通:

商品流通:W-G-W(为买而卖);货币流通:G-W-G‘(为卖而买) 货币流通VS资本流通(区别): 1.

媒介) 2.

运动目的不同;(商品流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需要,追求

的是使用价值;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是为了增值。G’=G+△G, △G即为剩余价值。) 3.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W-G-W: 使用价值是实际运动的主

体,商品价值在流通中采取独立的形式,即货币形式,只是交换的媒介。G-W-G:价值是运动的主体,)(*货币不采取商品形式就不能成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G-W-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不仅保存了自身价值,而且带来了剩余价值,这就与价值规律相违背。(此矛盾表明,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他的产生必须以流通为媒介。)

流通过程是价值增值和资本产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剩余价值不能从作为资本的货币中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劳动力:

含义: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的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永恒条件,但只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劳动力才会成为商品:在双重意义上是自由的人{劳动者有完全的人生自由,能够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外,别无出路。} 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劳动力的买和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

循环形式不同;(货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商品流通以商品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2)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3972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