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逻辑学之稻草人谬误
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11**班 学号 012********** 姓名:盘**
内容摘要:理论上的逻辑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似乎很神秘。但是,这并不能说逻辑学就与我们毫不相关。相反,逻辑学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其中,稻草人谬误是一个神秘却常见的逻辑学问题,我们从理论上,从实际上学习并理解稻草人谬误的意义、运用对我们某写方面的生活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字:稻草人谬误、逻辑学、逻辑思维 有人说过:“逻辑之于生活,就像水之于生命,盐之于饭菜。”诚然,生活中没有逻辑就会没有规律而变得一塌糊涂。因为,不管你在意或是不在意,它都在生活中被运用,并且随处可见。而作为作为逻辑学的一个小小的元素——稻草人谬误,也是一抓一大把。
“稻草人”又名“假想敌”、“偷换概念”。这个“稻草人”其实和“红鲱鱼”差不多,同样是分散注意力,只是表述形式稍有差别。通过对A事物的 衍生而得出B结论,通过证明B结论的谬误来推论A的错误。这种错误的实质是A--->B的实质谬误,而不是逻辑谬误,所以“稻草人”实际上是一种实质谬误。简而言之,稻草人谬误就是“把对方的立场曲解,转变为一个不合理的见解,然后将其推翻,当作是已推翻了对方的立场。”
这样说来也许还是很难懂,那就我们看看最近的一篇冰点时评《劳动力价格低廉与“竞次”策略》
《劳动力价格低廉与“竞次”策略》是很尖锐的一篇评论,提出了很深刻的问题,但是作者开篇反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蔡日方的一个观点所使用的归谬法却值得审视。
蔡日方是这样表述的:“如果整体工资水平上涨太快,甚至持续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找工作就会越来越难,有可能导致整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无法提高,或者提高得慢,而且收入差距也会拉大。” 作者是这样反驳的:“按其逻辑,是不是在用工量最大的珠三角地区,12年来农民工工资只涨68元已经很正常了?或者,目前,4.5甚至5比1的基尼系数所表现出来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
这个“归谬”有什么问题吗?应该注意到,被反驳的观点是一个有条件的判断(“如果??有可能??”),说明这个论题适用的范围是有限的,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才成立。而反驳者则把对方的条件忽略了,他所推出的两个结论,不是从对方有条件的判断中推出来的,而是从一个已经被绝对化了的论题中跳跃地推出来的,实际上已是另外两个具体的论题———比作者真正要反驳的观点要更容易反驳的论题。这在逻辑学上叫做转移论题。他提出更容易反驳的新的论题,在逻辑学上叫作“稻草人谬误”———等于换了一个靶子。 我还看过很多稻草人的例子,其实想来都是看上去合理但仔细想来却不对的。“在中国解禁枪支必将导致平民滥用枪支,互相残杀,最后妨碍社会安全。”(解禁枪支并不一定导致平民滥用。)
“如果要自由民主,一定要流血,一定会导致民主的滥用,最后还不如现在这样专治。我们反对流血暴力,反对民主滥用,所以我们不要民主自由,还是专治好。”(想不流血可以走圣雄的非暴力路线嘛,而且“一旦民主就会导致滥用”,是错误假设。)
“你不支持抵制家乐福,所以你是汉奸,我们骂死你!”(不支持抵制家乐福怎么就汉奸了,这是什么逻辑啊!)
这么一看还真是很多错误啊。
田里的稻草人其实也是很无辜的。
辩论赛中,我们也会经常遇见稻草人谬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正反双方在攻辩环节里,就对方的一个论题,加以自己的理解,作为对方的观点,然后进行猛烈的批判,而对方也不知道这个谬误,被问得哑口无言。其实,子要我们知道这是个稻草人谬误,我们就可以直接回答:“对不起,我再重申我方观点…..对方辩友犯了稻草人谬误,把我方观点进行了曲解,从而进行了无谓的批判。” 辩论常见的有这么两条思路:一就是,说些不相干的东西,使对手无法达到他最初的目的;二就是一眼识破攻辩方的逻辑,直接摆出来使其后招全部公布,并且对其后续内容进行反驳。
所以,逻辑学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多留点心,就会发现稻草人到处都是,我们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浅谈逻辑学——稻草人谬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