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
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 展示创意
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 发表。
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活动二) 教学程序 一、欣赏感受 认知造型 特征
1.欣赏感受,认识特征。
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 2.欣赏机器人模型。
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
二、范式分析 获得方法
1.拆分模型,发现制作材料与方法。
分小组分发机器人模型,让学生直接把玩模型。
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学生讨论与发现,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
6
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2.材料选择。
分析教材多用途机器人的模型制作,并与原型图片比较。 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3.方法的训练。
对刚才了解的方法.尝试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4.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组方式。 三、分工制作 小组组装
1.提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2.小组分工,完成 个体制作任务。
小组内由小组长布置分工,依照小组集体策划盯方案,依计划分工合作。 3.学生作业。
4.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5.小组内合作将机器人模型各部分部件进行整体组装。 四、作品发表
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学习拓展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程序 一、欣赏讨论
7
1 .欣赏《向日葵》。
2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3 .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 二、探索体验
1 .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 (1) 观察与识色。 (2) 提问。
2 .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 l :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 3 :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 :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 (G5) ,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 1 .画格。
2 .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叉组成编号,选择你喜欢的一块。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
3 .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 4 .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8
四、组合展示
1 .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 2 .引导学生眯眼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团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感 受中华民族古 老的扇文化 1 .教师演示课件。。
2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 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 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 .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9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 .自评、互评。
3 .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大地飞虹
教学目标:
1、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大地飞虹 ( 第 l 课时 )
教学程序
一、立交桥欣赏
1 .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 2 .揭示课题:立交桥。 二、立交桥分析 1 .提问:
(1) 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 (2) 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一、跨线桥;二、地道 桥。
3 .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1 .我市某地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 .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湘版 湖南美术第十册美术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