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1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设计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应着力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臵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从细微处观察、比较与日常生活的异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时,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前,先让学生看摄影师倒立照相的图,学生就会提出“是不是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的?” 2、 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又如:讲温度计时,先让学生看昨天的天气预报,然后发动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就会提出以下问题:气温为什么有高低?怎样判断气温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四级风有多大?……

3、 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大,而且很投入。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 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 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油和水的质量,还要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 4、 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然后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可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后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会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又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5、 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二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

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 (三)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认识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问题,但跟他的同桌就不同了。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四、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切忌急功近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逐步拓展。开始时,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二)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为主”变为“学为主”。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中学物理创新教法》 主编:王棣生 学苑出版社 1999.8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 主编:张大昌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4、《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

狠抓措施落实 提高法制意识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法制教育汇报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1456名学生,72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治校方略,初步形成了\突出宣传教育,强化预防措施,注重综合治理\的法制教育工作特色,效果显著。

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首先是建章立制。针对农村学生法制现状,学校组织人员通过走家串户、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形成了《永乐中学学生法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调查报告,学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三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主线(校委会--团--政法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校行政会--法制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针对校情、学情,先后制定了《永乐中学法制教育长远规划》、《法制教育实施方案》、《法制教育常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法制教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聘任永乐派出所所长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健全了组织机构,保证了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其次,开展活动,注重实效。在保证每班每周上好一节法制教育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广播\以例说法\栏目,每天针对学生中违法违纪事例,由政治教师依法点评,并引用案例、详加剖析、教育学生。校报以“四五”、“五五”普法为已任,热情宣传宪法,讴歌护法行为,谴责违法行径。学校经常邀请县关工委、乡镇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3)在线全文阅读。

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4467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