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高填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附件2:
应急救援设备、物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材料、设备名称 挖掘机 装载机 推土机 自卸汽车 炮机 吊车 工程指挥车 铁锹 铁铲 安全警示带 安全绳 单位 台 台 台 辆 台 辆 辆 把 把 米 根 数量 2 2 2 5 3 1 2 20 20 500 10 规格型号 PC-200 ZL50 18方 25T 100米一根 备注 四、监测、监控
1、 本工程应对下列项目进行监测: 序号 1 2 3 4 监测项目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土体深层位移 地下水位观测 地表裂缝 测点布置位置 坡顶顶部 坡体或坡顶向外5.0m范围内 出水点和降水井 坡体或坡顶不少于2倍挖深范围内 应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对上述项目监测,并经设计、监理和业主认可后实施。监测周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除由专业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外,项目部应建立完善的现场巡视制度,对监测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6
路基高填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地表裂缝 3).降雨与时间关系
4).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 2、检测方案
本监测方案设计监测工作内容以边坡支护方案为依据,结合拟建场地现状,针对其支护结构特点,确定本基坑边坡的监测内容如下: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及地表宏观巡查。降雨与时间关系可通过资料收集获取。如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出现裂缝或出现地下水渗水等情况,尚应进行裂缝宽度及地下水的监测。 (1)、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选择
1)水平位移及桩顶位移采用光电极坐标法,拟采用全站仪施测。 2)日常宏观巡查。 (2)、监测年限
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16.2.3条,边坡坡顶位移监测应与施工同时开展,预计施工期监测时间为35天;边坡支护工程竣工初验后,进行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监测至挡墙施工完成后,预计监测时间6个月。 (3)、监测周期
边坡坡顶位移监测点应在施工开始前建成,并进行初始测量。施工过程中,基坑至5m前,按照1次/5天频率进行监测;基坑自5m至10m前,原则按1次/天频率进行监测监。具体监测频率可以根据施工进度、现场情况和监测变形规律进行调整。若发现变形趋势明显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缩短观测周期,加密观测。
工程竣工后,基础施工完成前,雨季(5~9月)期间每7天观测一次,旱季(10月~次年4月)期间每15天观测一次,包括坡顶位移观测,若发现变形趋势明显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缩短观测周期,加密观测。
挡墙施工完成后,本基坑边坡则不存在了,为确保其安全运行,建议每月观测一次,一个季度后每季度观测一次,持续观测一年为妥。 (4)、监测技术要求
按《规范》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5mm,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
27
路基高填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准点按二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另外,支挡结构应力监测则根据《施工图设计》中各监测点位处结构受力特点选用相应规格的应力监测仪器。
根据以上监测等级及特点选用仪器技术参数见下表。
监测仪器精度表
仪器名称 全站仪 钢尺 量程 3KM 1m 灵敏度 0.1mm 备注 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 0.1mm 3、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根据《施工图设计》中的“设计平面图”,结合《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16.2章节相关规定,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情况如下:
基准网:设基准点3个,以JD1~3冠名,基准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确定,基准点拟设置在基坑外围稳定地层或构筑物上,且应保证基点在基坑影响范围外,监测网尽量为等边三角形(详见监测平面布置图三),构成基准网。
监测网: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16.2.3条,基坑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基坑周边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应在基坑前实施。 4、 变形观测点平面位移测量
使用经鉴定后的全站仪(精度同前),对支护结构进行测量,采用光电极坐标法作业。在基准点上架设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每测站测定气象元素一次直接置入仪器(要求与基准网测量相同)。
对各观测点的水平角观测四测回,距离观测四测回、垂直角观测四测回。测距要求:一测回读数较差3mm,单程测回较差4mm。
测距应经加、乘常改正后,以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的距离进行计算。 具体作业中应按《规程》表3.3.3条的要求施测。 5、巡视检查
在做好仪器监测的同时,建立日常的定期巡查制度,系统地收集边坡支护结构及边
28
路基高填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坡周边形态变化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治理工程运行期,除利用仪器监测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定期对边坡进行巡视检查。
检查项目:
a、边坡地表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 检查的分类和次数:
a、日常巡视检查:巡视人员应按巡视检查项目对边坡作例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日常巡视检查宜每天一次。
b、特殊情况下巡视检查:发生有感地震、大暴雨及其它特殊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巡视检查。每次检查均应作好详细的现场记录,必要时应照相或素描。若发现异常迹象,经复查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 6、人员与仪器组织
人员与仪器 记录员 测量组 观测员 置镜 电子全站仪(2″) 7、监测注意事项
(1).监测数据的整理
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计算。
在对观测数据整理时,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观测点每次的相对变形量。
(2).监测数据的分析
根据整理后的观测数据,以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与最大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但要注意,即使每相邻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当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和呈现一定趋势时,也应视观测点有异常。
29
数量 1人 1人 2人 1台 路基高填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险情预警
在每次监测结束对观测点进行数据整理计算中,当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阶段突变量发展到一定数值、支挡结构内力变化接近设计值或超过设计值时,应及时向业主单位进行通报,并提出紧急预警预报。
(4).提交成果资料
施工过程中及工程竣工后按月向业主单位提交监测月报。边坡变形出现异常或险情时,提交监测专报。整个监测完工后提交总监测报告。
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
一、 专职安全管理人、特种作业人员
1、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由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员对边坡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质量交底和安全文明教育,使每一名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各项要求清楚理会,并按要求规范的实施到现场施工中,同时召开施工现场动员大会。
2、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职工的衣食住行等全面考虑,以便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职安全管理人、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如下:
姓名 刘文政 游 峻 冯庆付 职务 安全员 安全员 电工 证书编号 渝1211004029464 渝1419004023060 T510225197105133396 备注 3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路基高填方施工专项方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