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欲和生产率无关,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货币的需求两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一理论完全否定了实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对的,不符合实际。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综合了前两者的观点,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应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它弥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不足,把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了进去,所以叫新古典利率理论。 4.(1)平均利润率。理论上贷款利率不应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润可赚。
(3)通货膨胀预期。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期间,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将下降。
(4)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运用某些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影响可供贷款。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将采取措施以鼓励银行增加可供贷款数量时,利率下降。中央银行要限制经济活动时,将采取迫使银行收回贷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业周期。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而在经济紧缩阶段下降。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预算赤字。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则利率上升。
(8)国际利率水平。通过两条渠道实现:一是国际信贷渠道;二是国际贸易渠道。
七、计算题
900?10001?i ?360365i?1000?900900?11.1%1.(1)到期收益率i
id?1000?9001000
?9.86%(2)贴现收益率 2.每年应计利息I=1000×8%=80
(1)以1000元价格购买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i, 1000??801?i5?80(1?i)t2?80(1?i)53?80(1?i)4?80(1?i)5?1000(1?i)
5
解该方程要用试错法,先用8%试算:等式右边=1000=左边,可见,平价发行的债券,到期收益率=票面利率。
(2)买价为1105时,通过前面的试算已知,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小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低于8%,降低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4%试算:等式右边=1178、16,贴现结果高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高于4%。用内插法计算:
t?1?(1?i)80?1000(1?i)
R?4%8%?4%?1105?1178.161000?1178.16
R=5、6%
(3)买价为900时,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大于900,可判断收益率高于8%,提高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12%试算:等式右边=855、78,贴现结果低于900,可判断收益率低于12%。用内插法计算:
12%?R 12%?8?5.78?1000
R=10、8%
(4)结论:对于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附息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相关。
(1)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与面值相等时,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率。
?855.78?900(2)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低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率。 (3)当附息债券的价格高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低于息票率。
3.(1)当期收益率
g?rc?CP?100?100?8.3%
Pt?1?PtPtPb?125?120120??4.2% 资本利得率
r?
120?12.5%C?Ps?Pb100?10%?125?120 持有期收益率
可见,持有期收益率是当期收益率与资本利得率之和。 (2)持有该债券5年(即t=5)的持有期收益率
r?C?Ps?PbPb?t?100?10%?5?140?120120?5?11.7%
4.判断一种行为合理与否的标准是收益与成本对比原则。 假定存款人不取存款,其收益为2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 5×2×2、25%=2250元
其成本为一年期贷款的利息成本: 5×5、58%=2790元
其收益明显小于成本,因此不取存款的行为不合理。 更何况,提前支取存款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活期存款的收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提前支取存款的损失,也即变相降低不取款行为的收益。
假定存款人提取存款,其收益为: 5×0、72%=360元
取款与不取款的净损失为1890元,从另一角度看,就是不取款行为的真实收益仅为1890元,这一收益大大小于一年期贷款的成本。
由此判断,上述居民的选择是不合理的,应该提取存款。
选择题
1、某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当期的通胀率为5%,则该债券精确的实际利率为( )。 A 5.2% B 5% C 10% D 4.76%
2、在可贷资金理论中,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 )。 A 货币供给 B 货币需求 C 储蓄 D 投资
3、实际均衡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下列因素决定( )。 A 货币供给 B 货币需求 C 储蓄 D 投资
4、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 )。 A 国民收入 B 利率 C 储蓄 D 投资
5、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称为( )。 A 官定利率 B 实际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基准利率
6、将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综合为一体的是( )。 A 马克思利率理论 B 古典利率理论
C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D 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
7、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提出决定利率的因素有( )。 A 平均利润率 B 借贷资本供求关系
C 社会再生产状况 D 物价水平
8、更能体现价值增值规律的为( )。 A 单利 B 复利
C 单利和复利 D 都不能
9、利息率的合理区间是( )。
A 小于零 B 大于零 C 高于平均利润率 D 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10、在物价下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 A 保持不变 B 与实际利率对应 C 调高 D 调低 11、优惠利率是相对( )而定的。
A 固定利率 B 浮动利率 C 一般利率 D 市场利率 12、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会使贷款需求(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变化不定
13、下调利率对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投资相对( )。 A 稳定 B 下降 C 上升 D 波动 14、负利率是指( )。
A 名义利率低于零 B 实际利率低于零
C 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 D 名义利率低于实际利率 15、所谓“利率倒挂”是指( )。
A 利率小于或等于零 B 存款利率小于贷款利率
C 存款利率大于贷款利率 D 利息率大于平均利润率
16、如果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将趋于(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7、决定和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 )。
A 平均利润率 B 资金的供求状况 C 商业周期 D 通货膨胀状况 E 国际利率水平
18、按对利率管制程度的不同,利率可以分为( )。
A 一般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E 优惠利率 19、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基本因素有( )。
A 违约风险 B 流动性 C 变现成本 D 税收因素 E 风险补偿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 B 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债券 C 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低于短期债券
D 各期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反向波动的
E 长期回报率曲线也会出现偶尔向下倾斜的情况 ● 辨析题
1、( )利率是一定时期利息与本金之比。
2、( )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4、( )可贷资金理论实际上是实际均衡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利率理论的综合。 5、(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货币没有流动性。
6、( )在市场利率趋于上升时,实行浮动的利率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7、( )月息6厘通常指月息率6%。
8、( )我国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9、(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提高会增加储蓄。 10、( )通常利润率应低于利息率。
11、( )物价上涨,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须提高名义利率。 12、( )我国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是以复利法计息的。 ● 名词解释
利息 利率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负利率 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 基准利率 单利 复利 现值 终值 储蓄利率弹性 投资利率弹性
● 简述题
1、试述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2、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价格”服从“资本化”的规律? 3、试述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4、简述实际均衡利率理论。 5、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6、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7、试比较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 论述题
1、试述利率的作用。 ● 计算题
1、 某贷款的名义利率为 15%,同期通胀率为10%,试计算近似的与精确的实际利率。 2、 某债券的面值为 100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为5年,试用单利和复利分别计算到期的本利和。
3、 每年年末往银行存入 1000元钱,银行每年以5%的年利率按复利计息,求第5年末可从银行获得多少取款?
4、将一笔 10000元的款项年初存入银行,以后连续5年每年年末取出相同的数额的款项,银行以5%的年利率复利计息,问每年能取到多少钱?
5、某毕业生受雇于某企业,该企业向其提供两种付薪方案:一是年薪制,每年 6月末付薪10000元;另一种是月薪制,每月月末付薪1000元,现假定月利率为1%,请问该毕业生应接受哪一种付薪方案?为什么?
6、现有一项工程 5年建成,有两种投资方案:一是第一年年初投资1000万元,以后每年年初投资500万元,另一种投资方案是每年年初投资650万,现市场利率为10%,问应该选择哪一种投资方案?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AC) 3、( CD) 4、(AB) 5、(D) 6、(C) 7、(ABC) 8、(B) 9、( D) 10、(D) 11、(C) 12、(B) 13、(C) 14、(B) 15、(C) 16、(B) 17、(ABCDE) 18、(BCD) 19、(ABD) 20、(ABE)
二、辨析题
1、(T) 2、(T) 3、(T) 4、(T) 5、(F) 6、(F) 7、(F) 8、(T) 9、(T) 10、(F) 11、(T) 12、(T)
三、名词解释 利息
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货币的代价。 利率
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金额的比率。 固定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负利率
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则实际利率成为负值,被称为负利率。 市场利率
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叫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
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叫官定利率。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 单利
单利是对利息不再计算利息的计算方法。 复利
复利是将上一期的利息转为本金并一起计息的计算方法。 现值
一般把资金运动的起点的金额称为现值。 终值
资金运动结束时与现值等值的金额称为终值。 储蓄利率弹性
利率变化百分之一时,储蓄变化的百分比。 投资利率弹性
利率变化百分之一时,投资变化的百分比。
四、简述题
1、试述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关于利息的本质的主要观点如下:
(1)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息不是产生于借贷资金自身,而是产生于借贷资本转化而成的产业资本,是产业资本运作产生利润的结果。
(2)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产业资本产生的利润进行分割,一部分作为企业利润,另一部分作为借入资本的利息。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由于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所以,来源于利润的利息,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2、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价格”服从“资本化”的规律?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比如土地;甚至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比如工资和有价证券。 3、试述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马克思揭明,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宰。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利润率决定利息率,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趋势。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相应地,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4、简述实际均衡利率理论。
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它们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交点确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5、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需求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收入呈正向关系;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所以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第3章《利息和利率》习题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