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货币供给曲线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利率。
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说。 6、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可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利率。
7、试比较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古典利率理论主要以长期实际因素分析利率的决定。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逻辑延伸和理论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古典利率理论以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分析利率变动的理论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注意货币因素的短期作用,并注意流量分析。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之间的区别表现在: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而可贷资金理论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可贷资金理论则包括货币供求流量的分析;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而可贷资金理论主要研究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
五、论述题
1、试述利率的作用。
一般说来,利率具有以下经济功能。
(1)中介功能。利率的中介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联系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其变动将导致三方利益的调整。其次,它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特别是两个市场上不同利率之间的联动性,使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第三,它连接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利率的变动可以把宏观经济的信息传达到微观经济活动中去。
(2)分配功能:利率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功能。首先,利率从总体上确定了剩余价值的分割比例,使收入在贷者和借者之间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利率可以对整个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调整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从而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
(3)调节功能。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来实现的;它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又可以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调节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等;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个人的经济活动等,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意图。
(4)动力功能。实现一定的物质利益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率就是通过全面、持久地影响各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激发他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5)控制功能。利率可以把那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例如,通过利率的调整,进而影响投资规模、物价,等等。总之,合理的利率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六、计算题
1、某贷款的名义利率为 15%,同期通胀率为10%,试计算近似的与精确的实际利率。 解:①近似的实际利率
=15%-10%=5%
②精确的实际利率
2、某债券的面值为 100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为5年,试用单利和复利分别计算到期的本利和。 解:①单利
(元)
②复利 (元)
3、每年年末往银行存入 1000元钱,银行每年以5%的年利率按复利计息,求第5年末可从银行获得多少取款?
解: (元) 4、将一笔 10000元的款项年初存入银行,以后连续5年每年年末取出相同的数额的款项,银行以5%的年利率复利计息,问每年能取到多少钱?
解:整存零取
5、某毕业生受雇于某企业,该企业向其提供两种付薪方案:一是年薪制,每年 6月末付薪10000元;另一种是月薪制,每月月末付薪1000元,现假定月利率为1%,请问该毕业生应接受哪一种付薪方案?为什么?
解:将两人各自取得的收入折成终值(年末的钱),再进行比较 甲:年薪制
(元)
乙:月薪制 (元) 答:乙比甲多,选择月薪制
6、现有一项工程 5年建成,有两种投资方案:一是第一年年初投资1000万元,以后每年年初投资500万元,另一种投资方案是每年年初投资650万,现市场利率为10%,问应该选择哪一种投资方案?
解:将两人的投资额全折成现值,再进行比较,选择较少的方案。
甲: (元)
乙:
答:甲比乙少,选择甲方案。
(元)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第3章《利息和利率》习题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