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4B(5’)3mol温度为T0=273K的理想气体,先经等到温过程体积膨胀到原来的5倍,然后等容加热,使其末态的压强刚好等于初始压强,整个过程传给气体的热量为8×104J,试画出此过程的p-V图,并求这种气体的比热容比值。
(R=8.31J/mol·K)
**解:12,J .
23,J .
J .
i=5,双原子气体1.4 .**
4329C(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V图上同一初态A开始,分别经历三种不同的过程过渡到不同的末态,但末态的温度相同,如图所示,其中A→C是绝热过程,问
(1)在A→B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
(2)在A→D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
**答:(1)A→B放热。
循环ABCA中, A<0,故Q=QAB+QBC+QCA<0,又QCA=0,QBC<0,则QAB>0放热。
(2)A→D吸热。
循环ADCA中,,A>0故Q=QAD+QDC+QCA>0,又QCA=0,QDC<0,则QAD>0吸热。**
4331A(3’)一热机由温度为727℃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527℃的低温热源放热,若热机在最大效率下工作,且每一循环吸热2 000J,则此热机每一循环作功 J .
TJU大物题库(4) 4659A(5’)1kg某种理想气体,分子平动动能总和是1.86×106J,已知每个分子质量是3.34×10-27kg,试求气体的温度。(玻尔兹曼常量k=1.38×10-23J/K).
**0.30×1027个,6.2×10-21J;
300K .**
4660B(5’)将1kg氦气和Mkg氢气混合,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内能是2.45×106J,氢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是6×10-21J,求氢气质量M . (玻尔兹曼常量k=1.38×10-23J/K,摩尔气体常量R=8.31J/mol·K).
**解:,290K,
EHe=9.04×105J;
EH2=E-EHe=1.55×106J;
EH2=RT,MH2=0.51kg . **
4661B(5’)容器内有11kg二氧化碳和2kg氢气(两种气体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已知混合气体的内能是8.1×106J,求:
(1)混合气体的温度;
(2)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CO2:Mmol=44×10-3kg/mol,H2:Mmol=2×10-3kg/mol,k=1.38×10-23J/K;R=8.31J/mol·K).
**解:(1),300K,
(2)1.24×10-20J,1.04×10-20J .**
4662B(5’)容器内混有二氧化碳和氧气两种气体混合气体的温度是290K,内能是9.64×105J,总质量是5.4kg,试分别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
(MCO2=44×10-3kg/mol,MO2=32×10-3kg/mol,R=8.31J/mol·K)
**解:,又M1+M2=5.4,所以M1=2.2kg,M2=3.2kg .**
4663B(5’)容积V=1m3的容器内混有N1=1.0×1025个氧气分子和N2=4.0×1025个氮气分子,混合气体的压强是2.76×105Pa,求:
(1)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混合气体的温度。(k=1.38×10-23J/K)
**解:(1)4.14×105J ,8.28×1021J .
(2)400K .(或400K .)**
4664A(3’)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若它们的最可几速率相等,则它们的
(A)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
(B)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
(C)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
(D)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
**[A]**
4671A(3’)在下列各种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热平衡过程就是无摩擦的,平衡力作用的过程;
(2)热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热平衡过程是无限多个连续变化的平衡态的连接;
(4)热平衡过程在p-V图上可用一连续曲线表示。
(A)(1)(2) (B)(3)(4)
(C)(2)(3)(4) (D)(1)(2)(3)(4)
**[B]**
4672A(3’)设下列过程:
(1)用活塞缓慢地压缩绝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设活塞与器壁无摩擦);
(2)用缓慢地旋转的叶片使绝热容器中的水温上升;
(3)冰溶解为水;
(4)一个不受空气阻力及其它摩擦力作用的单摆的摆动。其中是可逆过程的为
(A)(1)(2)(4) (B)(1)(2)(3)
(C)(1)(3)(4) (D)(1)(4)
**[D]**
4673B
(3’)在下列几种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① 可逆过程一定是平衡过程;② 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的;③ 不可逆过程一定是非平衡过程;④ 非平衡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A**
4676A(5’)设在某一过程P中,系统由状态A变为状态B,如果 ,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如果 。则过程P称为不可逆过程。
**能使系统进行逆向变化,从状态B回复到初态A,而且系统回复到状态A时,周围一切都回复原状;系统不能回复到状态A,或当系统回复到状态A时,周围并不能回复到原状。**
4680B
(3分)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装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左边的气体将作自由膨胀。设气体的比热容比为 g ,当气体达到平衡时,压强为
(A) p0 (B)p0 (C)2g p0 (D)p0
**B**
4685A
(3分)在热力学中,“作功”和“传递热量”有着本质的区别,“作功”是通过 来完成的;―传递热量‖是通过 来完成的。
**宏观位移;微观的分子碰撞**
4689B(5’)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1:m2= ,它们的内能之比为E1:E2 = ,如果它们分别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对外作功之比为A1:A2 = .
(各量下角标1表示氢气,2表示氦气)
**1:2;5:3;5:7**
4690B(5’)质量为2.5g的氢气和氦气的混合气体,盛于某密闭的气缸里(氢气和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若保持气缸的体积不变,测得此混合气体的温度每升高1K,需要吸收的热量等于2.25R(R为摩尔气体常量),由此可知,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 ,氦气 ;若保持气缸内的压强不变,要使该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1K,则该气体将吸收 热量。
(氢气的Mmol=2×10-3kg,氦气的Mmol=4×10-3kg)
**1.5;1;3.25R**
4691A(5’)将1mol理想气体等压加热,使其温度升高72K,传给它的热量等于1.60×103J,求:
(1)气体所作的功A;
(2)气体内能的增量;
(3)比热容比.(R=8.31J/mol·K)
**(1)598J;
(2)J;
(3)**
4692B(10’)如图所示,C是固定的绝热壁,D是可动活塞,C、D将容器分成A、B两部分,开始时,A、B两室中各装入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T、体积V、压强p均相同,并与大气压强相平衡,现对A、B两部分气体缓慢地加热,当对A和B给予相等的热量Q以后,A室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度数与B室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度数之比为7:5 .
(1)求该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和定压摩尔热容Cp ;
(2)B室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有百分之几用于对外作功?
**解:(1)A室等容:,
B室等压:,已知,,, .
(2)B室气体作功,B室中气体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功的百分比为
28.6% . **
4693B(10’)如图所示,一个四周用绝热材料制成的气缸,中间有一固定的用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板C把气缸分成A、B两部分,D是一绝热的活塞,A中盛有1mol氦气,B中盛有1mol氮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今外界缓慢地移动活塞D,压缩A部分的气体,对气体作功为A,试求在此过程中B部分气体内能的变化。
**解:取A、B两部分的气体为系统,依题意知,在外界压缩A部分的气体,作功为A 的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为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0
设A、B部分气体的内能变化分别为和,则系统内能的变化为,因为C是导热的,故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始终相同,设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为,则A、B两部分气体内能的变化分别为
,, .
**
4693B(10’)如图所示,一个四周用绝热材料制成的气缸,中间有一固定的用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板C把气缸分成A、B两部分,D是一绝热的活塞,A中盛有1mol氦气,B中盛有1mol氮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今外界缓慢地移动活塞D,压缩A部分的气体,对气体作功为A,试求在此过程中B部分气体内能的变化。
**解:取A、B两部分的气体为系统,依题意知,在外界压缩A部分的气体,作功为A 的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为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0
设A、B部分气体的内能变化分别为和,则系统内能的变化为,因为C是导热的,故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始终相同,设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为,则A、B两部分气体内能的变化分别为
,, .
**
4694B(10’)某理想气体在p-V图上等温线与绝热线相交于A点,如图,已知A点的压强p1=2×105Pa,体积V1=0.5×10-3m3,而且A点处等温线斜率与绝热线斜率之比为0.714,现使气体从A点绝热膨胀至B点,其体积V2=10×10-3m3,求:
(1)B点处的压强;
(2)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作的功。
**解:(1)等温线,,
绝热线,.
由题意知,,,Pa .
(2)60.5J .**
4695C(10’)试计算由2mol氩和3mol氮(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比的值。
**解:2molAr(单原子分子)升高1K吸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天津大学TJU大物题库(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