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B.甲、乙、丁分别代表的是CO2、酒精、乳酸 C.①②发生于线粒体中,③④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D.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有[H]产生;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中,释放大量能量,甲为CO2;③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丁为乳酸;④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乙为酒精,C错误。 答案:C
13.下图中①、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相关场所,甲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6H12O6―→①―→甲―→②―→CO2 A.①和②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②中所含的酶在乳酸菌中都能找到 C.①和②中都能产生[H] D.甲一定进入线粒体
解析:据图可判断,图中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主要为线粒体基质(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质),甲代表丙酮酸,A项错误;②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乳酸菌是厌氧菌,不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项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H],C项正确;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D项错误。 答案:C
14.下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B.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ATP生成 C.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 D.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
解析:图中①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会产生少量[H]和ATP;②和④过程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ATP产生,B错误;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
6
春眠不觉晓答案:C
15.下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模式图,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①和②处产生乙的量相等 C.②中的生理过程需要H2O D.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
解析:③处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图中乙为[H],①处可产生4个[H],②处则产生20个[H],B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C正确;酵母菌在缺氧状态下丙酮酸可转化为酒精而不是乳酸,D错误。 答案:C
16.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生成 B.有无水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解析: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可以简便、准确测定,若二者比值等于1,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若比值为0,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若比值在0~1之间,则小麦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答案:D
17.下图表示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7
春眠不觉晓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答案:C
18.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冻害使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冻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放出的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 B.持续低温使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持续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D.低温使细胞呼吸减弱,限制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导致吸收能力下降
解析:冻害初期,细胞呼吸作用增强,释放大量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A正确;持续低温,植物体温度降低,使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升高,B正确;持续低温使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升高,适应低温环境,C错误;细胞呼吸减弱,产生的ATP减少,为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提供的能量减少,使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下降。 答案:C
19.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CO2产生量(mol/min) O2消耗量(mol/min) a 1.2 0 b 1.0 0.5 c 1.3 0.7 d 1.6 1.2 e 3.0 3.0 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 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解析: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B正确;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1.2 mol/min和 0.4 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
8
春眠不觉晓CO2释放量最少的氧浓度点b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氧浓度点,D正确。 答案:C
20.将四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神经肌肉标本(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分别浸润在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电极分别刺激四组标本的神经,检测肌肉收缩的力量。各组标本所处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注:“+”越多表示力量越大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只有温度,没有pH值 B.理论上分析,四组实验的神经肌肉标本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C.氮气环境中肌肉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为肌肉细胞收缩提供ATP D.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的ATP多少不同
解析:第一组和第二组对照,第三组和第四组对照影响呼吸的因素是温度,第一组和第三组,第二组和第四组对照影响呼吸的因素是氧气,A错误;理论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会产生二氧化碳,第三组和第四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氮气环境中缺乏氧气,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ATP,C错误;据表格分析,不同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不同,体现了细胞呼吸产生ATP不同,D正确。 答案:D
21.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酗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检测 B.肌无力患者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可能减少 C.线粒体蛋白Mfn1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的作用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故A错误;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减少,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肌无力,故B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故C正确;剧烈运动时,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只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D正确。
9
培养瓶中气体 空气 空气 氮气 氮气 温度(℃) 25 5 25 5 肌肉收缩的力量 +++++ ++ ++ + 春眠不觉晓答案:A
22.有学者欲研究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H]不足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答案:C
23.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解析:有氧运动整个过程都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不产生CO2;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2 ATP与细胞呼吸押题专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