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史记》中的成语

【完璧归赵】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怒发冲冠】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刎颈之交】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史记&S226;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胶柱鼓瑟】 〖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纸上谈兵】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出自《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穷匕见】〖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史记&S226;刺客列传》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背水一战】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S226;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跖犬吠尧】 〖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多多益善】 〖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S226;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一饭千金】 〖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S226;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安堵如故】 拼音:ān dǔ rú gù 解释: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成语出处:《史记&S226;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约法三章】 解 释:---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史记&S226;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出自《史记&S226;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人们把“运筹帷帐之中”简称为“运筹帷幄”,用来指在后方策划战或研究战略战术。现引申为筹划指挥。出自《史记&S226;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释 义:--- 建:倾倒,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出自《史记&S226;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焚书坑儒】〖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自《史记&S226;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出自《史记&S226;秦始皇本纪》

对簿公堂 〖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这则成语出自《史记&S226;李将军列传》。〖出处〗《史记&S226;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一狐之腋】 〖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史记&S226;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招摇过市】〖解释〗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S226;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出自《史记&S226;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史记&S226;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出自《史记&S226;孔子世家》

【虚左以待】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史记&S226;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一言半语】 释 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 处 《史记&S226;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修身洁行】 解释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出处 《史记&S226;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九牛一毛】 人们用“九牛一毛”来比喻数量非常少,或者形容事物非常渺小。 源于司马迁的《史记&S226;报任安书》。

【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画地为牢】 〖解释〗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处〗汉&S226;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董狐笔】 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事。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 出自《赵世家》。

【笔削】 bǐ xuē 笔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后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

【霸陵呵夜】“霸陵呵夜”原指遭酒醉之霸陵尉呵斥。后喻失势者遭人欺凌或侵辱;亦以抒写失势后郁闷之情。典出《史记&S226;卷一零九&S226;李将军列传》

【鲍子知我】 《史记&S226;管晏列传》:“鲍子知我”谓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春秋笔法】 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沐猴而冠】〖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S226;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S226;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杯

之让】 《史记&S226;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

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后因以「杯羹之让」谓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史记&S226;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不胜杯杓】 杯杓bēisháo:杯,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史记&S226;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才气过人】 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史记&S226;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破釜沉舟】 《史记&S226;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S226;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锦衣行昼】 谓富贵须归故里。语本《史记&S226;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弃书捐剑】 《史记&S226;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S226;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S226;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面楚歌】 《史记&S226;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

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亡秦三户】《史记&S226;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语本《史记&S226;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S226;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后用为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S226;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彘肩斗酒】语本《史记&S226;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后因以「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作壁上观】《史记&S226;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抱薪救火】 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S226;滑稽列传》 “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穰穰满家】 解释: 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出处: 《史记&S226;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暗度陈仓〗 ━━━ ……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史记·高祖本纪》

〖安堵如常〗 ━━━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史记·高祖本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

〖案堵如故〗 ━━━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史记·高祖本纪》

〖安堵如故〗 ━━━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史记·高祖本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

〖案甲休兵〗 ━━━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辔徐行〗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安土息民〗 ━━━ 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史记·秦始皇本纪》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安枕而卧〗 ━━━ 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史记·黥英列传》 〖百步穿杨〗 ━━━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战国策·西周策》

〖补敝起废〗 ━━━ 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不避汤火〗 ━━━ 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史记·货殖列传》

〖彬彬有礼〗 ━━━ 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史记·太史公自序》 〖北鄙之音〗 ━━━ 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史记·乐书》

〖兵挫地削〗 ━━━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卑谄足恭〗 ━━━ 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史记·五宗世家》

〖必操胜券〗 ━━━ 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

〖不成三瓦〗 ━━━ 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史记·龟策列传》 〖不得要领〗 ━━━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史记·大宛列传》

〖百二河山〗 ━━━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史记·高祖本纪》

〖百二山河〗 ━━━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变风易俗〗 ━━━ 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史记中的成语在线全文阅读。

史记中的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6075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