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我市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建设宜居城市,特制定本规划。
二、新能源的概念和定义
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一次能源以及通过新型能源转换技术获得的二次能源等。核能属于低碳能源,除了已应用的技术外,一系列新型的核能技术在快速开发之中,在我国核能的开发利用尚属初始阶段,本规划将核能列入新能源的范畴。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本文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称为“新能源”。 三、国内外新能源发展概况
从国外形势看,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占领新能源的制高点。欧盟制定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总能源消耗的12%、2050年要达到50%的目标。
《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到2030年,能源效率在目前基础上再提高30%;在海外开采石油的比例从目前占进口总量的15%提高到40%以上;交通部门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由100%降低到80%;在2020年之前努力使非化石能源电力(核能、水力、可再生能源)占总电力的比例由现在的约40%扩大到50%。美国提出了逐步提高绿色电力的发展计划,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来达到目标,其中太阳光伏发电预计到2020年将占届时发电装机增量的15%左右,累计安装量达到3600
6
万千瓦,保持美国在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制造水平的世界领先地位。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继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并在2006年1月生效。许多省市都制定和实施了适合当地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促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广州市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
(一)发展新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全球能源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广州市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能源将是我市新一轮解放思想、谋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抓手。我市应把发展新能源技术、减排技术,发展相应的低碳能源产业作为广州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认真规划和落实,在发展低碳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在全国发挥示范和领军作用。此外,发展新能源也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解决农村生活燃料短缺和优质化问题、基本消除有机废弃物污染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满足能源需求增长。近年来,广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单位GDP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处于全国先进地位。然而由于经济总量增长迅猛,重化工业产能不断扩大,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势头仍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由于广州市的化石能源几乎全部依赖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能源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此,发展新能源是贯彻我市“控总量、减增量、调存量、抓减量”能源战略的重要
7
组成部分。
(三)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我市整治空气污染和推进节能减排。按2006年的统计,广州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例约为46%,原油和燃料油比例约24%,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消费约5 %,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到1%,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偏低。煤炭、燃料油等非清洁能源的大量消费是造成我市SO2、NOx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市“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任务繁重,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我市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增加新能源比例,可以为我市实现整治空气污染和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增强我市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据了解,2007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增长了60%,达1480亿美元。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料行业发展的速度显著加快。广州市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阶段。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我市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已经开始积极发展核电,广东省将建成我国的核电大省。
五、广州市发展新能源的条件 (一)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
太阳能有较好的利用价值。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广州太阳
8
能资源评估报告》,广州地区2005年至2006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4GJ/m2;每年日照时数超过6小时的天数为107天,广州太阳能日变化不大,只要有太阳直射辐射,则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其利用效率均比较稳定。
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条件良好。2007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已超过23℃,最低气温为5℃,湿度在50~95%,非常适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生产生活热水。此外,广州市水资源较为丰富,珠江水和一些较大的地表水库可为附近建筑的地源热泵应用提供水源。虽然广州土壤与环境温差不大,但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层较深)的地方,也可以适度应用地源热泵技术。
南沙、万倾沙沿海一带的风能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广东省风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东西两翼,有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上千个岛屿,沿海一带及岛屿风速大,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增城和从化等区域水力资源尚可进一步挖掘。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水力资源有限,从化市东北部的流溪河及增城市北部增江,河流的纵坡较陡,有一定的水力蕴藏量。
生活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广州市十区二市每天生活垃圾产量已达11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高达4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每天13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近500万吨。广州市地处亚热带,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木屑、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较丰富且未得到有效利用。
9
(二)新能源开发应用现状
广州市新能源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占我市总能源消费的比重还较低,产业规模较小。
目前我市太阳能利用主要是光热利用,在工厂、医院等公共建筑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约40万平方米,普及率约5%。完成了一批新能源的应用示范,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交通信号灯等一批新能源的示范项目。广州商学院、爱群大酒店等开展了热泵空调和制热水节能工程示范,番禺中心区医院将采用太阳能节能一体化技术和热泵制热水系统,南沙区安装了风光转换电三位一体的示范性路灯等。环保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饮食服务业“油改气”,交通部门在交通领域推广使用LPG清洁能源,现已建成29座LPG加气站,我市85%的公交车和100%出租车使用LPG。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