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13·晋中市)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答案】B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故选B项。 13.(2013·北京西城)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 A.理学逐渐盛行 B.商品经济繁 C.儒学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加强 【答案】A
【解析】宋明理学主张义,反对利的争夺,主张用培养圣人的标准培养人,讲究先义后利。 14.(2013·中山)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答案】A
【解析】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故他主张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15.(2013·龙岩)据说,长沙岳麓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这幅对联的上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是朱熹在此讲学时所题,千年后的现代学者冯友兰为其题写了下联(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根据你对朱熹学说的理解并结合特定场合,为其选择一个横批( )
A.格物致知 C.君权神授 【答案】A
11
B.天人感应
D.弘博王道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朱熹的主张,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故选A项;B、C两项是董仲舒的主张,“王道”最早属于孟子的学说。
16.(2013·贵州六校联盟)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材料(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答案】C
【解析】考点:宋明理学的评价。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材料只是从消极方面来分析宋明理学,显然是不科学的。
17.(2013·吉林市)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致良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中的认识论思想。A项不是认识论思想,而应是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陆王心学的认识论主要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苏轼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所以其认识论应是“格物致知”。
18.(2013·北京西城)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
A.李贽 C.顾炎武 【答案】C
【解析】考点:清代考据学思想。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有理论有实践),他还能认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19.(2013·唐山)“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孟子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守仁的“致良知”
12
B.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B.黄宗羲 D.王夫之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据此可知此言论体现了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20.(2013·陕西新课标区一模)2012年11月25日,北京晨报载文认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授以政府权力,第二,约束政府权力,使权力服务于民众,而非侵害民众。下列儒学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最能体现上述儒学特征的是( )
A.孔子 C.董仲舒 【答案】C
【解析】古代中国是“家天下”,政府即王权或皇权的体现。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强调“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在加强皇权的同时,又以“天”来约束皇权,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体现了材料所述的儒家思想体现的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其它三者的思想主张不能体现对皇权即政府权力的制约。
21.(2013·汕头一模)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吾心自有光明月”,这体现了作者主张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主观产物,结合所学可知这最有可能是心学家王阳明的主张。
22.(2013·泰安)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B.荀子 D.朱熹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答案】D
13
【解析】据图中信息:d处是宋明时期,这一时期理学盛行,故D项符合题意,儒学的思想批判是在明清之际。
23.(2013·吉林实验)唐朝人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当时有人把雄黄、硫磺、硝石、蜂蜜合炼,火焰上蹿,不但烧伤了炼丹人的手脸,还把房子烧掉了,所以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这反映了( )
A.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 B.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 C.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 D.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 【答案】A
【解析】对待同样的事故,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并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这体现了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故选A项;其它各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
24.(2013·西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谈到“切脉”方法:“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张仲景“切脉”强调( )
A.辩证方法 B.类比方法 C.实验方法 D.假设方法 【答案】A
【解析】“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的意思是:凡阴病见到阳脉,为阴消阳长,正气渐复而病邪有向外之机,故知为可生。凡阳病见到阴脉,为阳退阴进,正气衰微而邪气向内,所以断为死候。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25.(2013·北京朝阳)
对上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②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 ④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14
A.①② C.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两部著作都属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范畴,排除①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计50分)
26.(12分)(2013·龙岩)截止2012年12月已有4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2012年12月16日第七届全球孔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 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延东在开幕式中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重要精神,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孔子学院稳步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矮化”孔子为“丧家之犬”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康有为、伏尔泰对孔子的评价及其政治意图。(4分)
(3)进入现代社会,孔子价值观得到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
15
B.①③ D.③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5)第1单元评估测试(含(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