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1)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2分)孔子“德治”“仁”的主张不适应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2分)
(2)康有为:肯定孔子的“仁”及改革的精神。意图:托古改制。(2分)伏尔泰:肯定孔子的理性、人性。意图:反专制,反神学。(2分)
(3)重视孔子价值观有利于扩大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有利于缓和当今世界的社会矛盾,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4分)
27.(13分)(2013·泰州)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2分)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于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1分)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1分)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2分)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分) 【答案】(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
16
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2)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1分) 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1分)
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2分)
(3)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 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2分)
(4)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3分) 28.(12分)(2013·莱芜)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的“救世之策”。(3分)
材料二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2分)李贽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试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说明。(3分)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大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 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
(3)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史实加以支持。(4分) 【答案】(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3分) (2)观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2分)
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思想本身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答出3点即可得3分)
(3)观点:儒家学说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2分)
史实:董仲舒的新儒学认为“君权神授”,主张大一统,为封建专制服务;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2分,任答一点即可。)
29.(13分)(2013·邹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强调“仁、礼、孝”等个人的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1分)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不同。(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的目的。(2分)他又是怎样“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的?(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2分)
(4)西汉以来,古代中国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
【答案】(1)特征: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1分)
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
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思想。(2分)
(3)原则:存天理,灭人欲。(2分)
原因:朱熹约束人的正当欲求,要求人的行为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2分)
(4)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充实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分)
18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5)第1单元评估测试(含(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