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11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九讲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12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讲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终认为谁更适合担当的职位,巩固同学们对任人为贤的认识。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13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一讲
一、授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三、授课基本内容
强调背诵的任务,告诉学生会在第二节课的末尾进行背诵小擂台游戏。 规则如下: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数量均等),游戏时每组选择2到3名同学参与背诵。背诵内容为这两课时的内容。比赛结束后背诵较好的组队获得表扬。如无意外,背诵小擂台将成为长期使用的教学内容,所以会制作比赛结果表,每节课获得胜利的同学将得到小红花一枚,并贴在比赛结果表上。(1’) 导入新课(评书讲历史)
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提问学生: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有什么故事?(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2’)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我们怎么看待这三个朝代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5’)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实他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江边垂钓。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稽昌觉得必是贤人,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姜公很高兴,但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周文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00年,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为周公出谋划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2’)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2’)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教授: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在春秋战国的标示下列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14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依照上述传承通过板书右面的地图来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位置,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简要介绍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做好的五霸图给同学演示。(2’) 春秋时期由于权利的纷争,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这一诞生了。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话说孔子曾经拜过一位七岁孩童为师。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板书配合),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此处与学生互动,板书配合) 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3’)
这一故事在我们三字经后面的劝学部分还会再次学到。它不仅反应了古代儿童的聪明好学,更反应了古代人的求学态度。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可以为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躬身,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后世创造了众多宝贵遗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优秀。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物体,又被称为扫把星,每76年才能看见一次。(演示课件)我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为人们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如锯、刨子、石
1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国学启蒙之《三字经》(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