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9、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耐久性要求校核(D )。 A、砂率 B、单位水泥用量 C、浆集比 D、水灰比
20、抗渗混凝土是指其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 B )级的混凝土。 A、P4 B、P6 C、P8 D、P10
21.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进行强度计算, 当3个试件中任何一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超过中值的( B )时,则取中值为测定值。
A. 10% B15% C 20% D25%
22.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应连续均匀加载,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加荷速度应为( C )。
A.0.2-0.5MPa B、0.3-0.5MPa C、 0.5-0.8MPa D、0.8-1.0MPa 23.水泥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涉及到哪些因素 ( ACD )
A.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B、水泥强度等级 C、施工水平 D、强度保证率 24.原材料确定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水泥用量 b.水灰比 c.骨料的质量
25.在工程中,通常采用 B 来表示水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A、初始切线弹性模量 B、割线弹性模量 C、切线弹性模量
26.测定水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时,所加的最大荷载为轴心抗压强度( B ) A 1/2 B、1/3 C、1/4
27、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C )。 A、15% B、10% C、5% D、3%
28、以下品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高湿度环境中或永远处在水下效果最好的是(B )。 A、普通水泥 B、矿渣水泥 C、火山灰水泥 D、粉煤灰水泥 29.混凝土采用较低的水灰比,则混凝土(AC) A.较为密实 B.强度较低 C.耐久性较好 D.节省投入费用 四、计算题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2.36:4.43,水灰比为0.52,试拌调整时,增加了5%的水泥浆用量。试求: (1)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
(2)若已知以试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立方需用水泥320Kg,求1m混凝土中其他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 Kg)
答:(1) 增加5%的水泥浆,即增加水和水泥5%,而砂、石料用量不变
由1.05:2.36:4.43,水灰比为0.52
21
3
得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1:2.25:4.22,水灰比为0.52 (2)1m混凝土中其他材料的用量:水泥:320Kg
砂:320Kg×2.25=720 Kg
碎石:320Kg×4.22=1350 Kg
水:320Kg×0.52=166 Kg
(3)拌制400L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干料用量:400L =0.4m
水泥: 320Kg × 0.4=128 Kg 砂: 720Kg × 0.4=288 Kg
碎石:1350Kg × 0.4=540 Kg 水: 166 Kg× 0.4=66 Kg
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砂: 288 Kg×(1+5%)=302 Kg 碎石: 540 Kg×(1+1%)=545 Kg
水: 66 -(302-288)-(545-540)=47 Kg
现场拌制400L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为:
水泥: 128 Kg 砂: 302 Kg 碎石: 545 Kg 水: 47 Kg
22
3
3
无机结合料类习题
一、填空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整个养生期间试验规定温度为,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2℃);水份变化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 2、二灰碎石无侧限抗压试件制备时,试件直径和高均为15cm,二灰碎石最大干密度1.97g/cm,最佳含水量8.3%,压实度标准95%,则制备1个二灰碎石试件需称湿混合料 5372.6 (取1位小数)。
3、EDTA滴定法测定石灰剂量的标准曲线,石灰土试样是以含水量为16%,湿质量300g建立的,现工地上石灰土含水量10%,应取湿试样 284.5 g。 4、影响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答:(1)含水量对整个压实过程的影响;(2)击实功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3)不同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4)土粒级配的影响。 5、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
答:在一定的击实功下,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土才能被击实至最大干密度。若土的含水量大于或小于为最佳含水量时,则所得的干密度都小于最大值。 6、击实试验中,应制备不同含水量试件的数量: 答:大于等于5个。
7、击实试验数据处理,如有超粒径颗粒的处理方法 答: ρ
,max
3
= 1
(1-0.01P)/ρmax + 0.01P/G’s 8、在击实功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土中粗粒料含量的增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变化( 最佳含 水量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加 )。
9、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含水量的试样为( 5个 )。
10、半刚性基层设计,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作为设计指标。(95%保证率的下置信界限) 11、石灰稳定土砂砾强度试验,南方地区养护温度( 25±2℃ )
12、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劈裂强度试件养生方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相同,但养生世间为6个月。 13、不宜用二灰稳定的土( 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 )。 14、简述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的要点. P196
15、简述水泥稳定类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过程. P218
16、击实试验结果处理时采用的含水量是(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若在粘性土里掺加砂土,则其最大干密度( 变大 )、最佳含水量( 变小 )。 二、判断题
1.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制件所用的试模内径两端尺寸有所不同。(×)
2. EDTA滴定法快速测定石灰剂量试验中,钙红指示剂加入石灰土和氯化铵反应,溶液呈纯蓝色。(×) (1)击实试验的原理与压缩试验的原理一样都是土体受到压密 × (2)影响击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只有含水量 × (3)做击实试验,击实筒可以放在任何地基上 ×
23
三、计算题
1.一组二灰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下:0.77、0.78、0.67、0.64、0.73、0.81MPa,设计强度Rd=0.60 MPa,取保证率系数Za=1.645,判断该组二灰土强度是否合格(取小数2位)。 解:强度平均值Rc=0.74 MPa,
标准差S=0.067
Rc0.95=0.74-1.645×0.067=0.62(MPa)> Rd=0.60 MPa,
偏差系数Cv=0.067/0.74=9.05%<10%,故该组二灰土强度合格。 四、选择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对试件施压速度是 C 。 A、50mm/min B、10mm/min C、1mm/min D、0.5mm/min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试件在养护期间,中试件水分损失不应超过 A 。 A .4g B .3g C .2g D .1g 3.二灰碎石无侧限抗压试件高与直径相同,尺寸为 B 。
A 、175mm B .150mm C .100mm D .125mm
4.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当偏差系数Cv=(10%-15%) ( B )试件。
A 、6个 B、9个 C、13个
5.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可以比设计时确定 的剂量 A
A、增加0.3-0.5% B、减小5% C、增加1% 6.击实试验结果整理时,若有超粒径的土颗粒,则( 2 )
(1) 均可按照规范的公式修正(2)超粒径百分含量小于30%可以按规范公式修正 (3) 不需进行修正 (4)修正不修正都可以
7.击实试验试样制备分干法和湿法两种,两种制样所得击实结果应该( 4 ) (2)? (1) 相同 (2)干法最大干密度大于湿法最大干密度 (3)干法最大干密度小于湿法最大干密度 (4)不一定 多项选择
8.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是按干密度用( 1 )或( 3 ) (1)静压法(2)自然沉降 (3)锤击法(4)三种都不是 简答题
(1)简述击实试验的目的和意义,并说击实试验的注意事项 计算题
(1)将土以不同含水量制成试样,用标准的夯击能使土样击实,测定其含水量及密度如下表所示,试绘出击实曲线,求出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含水量 密度
24
17.2 2.06 15.2 2.10 12.2 2.16 10.0 2.13 8.8 2.03 7.4 1.89 沥青类
一、填空题
1.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主要由( 目标配合比设计 )、( 生产配合比设计 )、( 生产配合比验证验证 )。 3.我国现行采用(空隙率 )、( 饱和度 )、和(残留稳定度 )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4.沥青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可分为 特粗粒式 、 粗粒式 、 中粒式 、 细粒式 、 砂粒式 等类。 5.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与(内摩擦角)。 6.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的操作步骤。 P289、291、293
7.沥青老化后,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表现为针入度 减小,延度 减小,软化点 升高,绝对粘度 增加 ,脆点 减小 等。
8.石油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是(针入度)、( 软化点)、(延度 ),它们分别表示石油沥青的(粘)性、(热稳定)性和(塑)性。
9.石油沥青老化后的指标的变化。
10.下列溶剂中能将沥青裂解蒸馏出的油分完全溶解的溶剂是( 乙醚 ) 11.与老化粒组相比较,沥青老化后,其针入度指数是( 增加 ) 12.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都是表示沥青粘滞性的条件粘度 √ 13.含蜡量、软化点等试验是否涉及到沥青变形性的指标 √?
14.当超过重复性精密度要求,用回归法确定沥青含蜡量时,蜡质量与含蜡量关系直线的斜率(方向系数应为正值)。
15.沥青针入度PI表示沥青的( 感温性 )
16.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高度变化不影响所测流值,仅对稳定度的试验结果有影响( × ) 17.通过采用( 增加压实功 )的方式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18.在马歇尔试验中,沥青含量增大,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19.用于评定沥青混合料强度与稳定性的参数(稳定度、流值、残留稳定度、车辙)。 20.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
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残留稳定度 21.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时,应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1)沥青混合料类型已确定,级配范围已明确。
(2)各种矿料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各档料的筛分析已完成。 22.沥青混合料设计中发现稳定度偏低。应采取的措施:
23.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方法
24.现场拌合沥青混合料的抽检项目 25.沥青混合料加入矿粉的作用 26.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指标
27.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的四种方法适用范围
2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试验检测员考试复习题习题(道路2)(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