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情感层面的听也可以分为()等状态。

A建构的听 B无感情的听 C共情的听 D 有感情的听

2、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方法主要有()。

A 充分认识法纪责任的极端重要性B自觉按提高素质的一般要求行事 C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 D “民不告,官不究”

3、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等方面努力。

A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B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C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变化的高度去探索 D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4、素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具有的含义是()。

A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作好心理上的准备B使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世界而非虚拟世界的一名具体的成员而有尊严地生存 C要使素质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生活管理相结合 D 开展闲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闲暇素养

5、根据人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有学者将其分为()等阶段。

A “本源”教育时代B“元教育”时代 C “异化教育”时代D “复归教育”时代

6、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学说为指导,特别是要以这些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B 适应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选择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恰当内容和形式C全面理解和把握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意义、内容、要求,全面落实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D 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技术教育新体系

7、素质教育的“教”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

A教学服从教育观B教育服从人才观C人才服从质量观D 质量服从人生观

8、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等内容。

A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B坚定昂扬的精神境界C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 D 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9、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的方法是()。

A加强宣传B搞好示范 C树立典型D 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法纪责任要求,让人们自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

10、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前,对他影响最大的是()。

A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B 他的父母等家庭成员C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学和经常来往的朋友

D 相应时段朝夕相处并不断培养他的老师

11、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

A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B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C 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D 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12、教育新思路构建的方法和模式主要是()。

A教的人选适合B教的内容鲜活C教的效果激活 D 教的方法灵活

13、以下有关素质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B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 C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领导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D 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具有政策性的某种强制性的性质

14、对待自然、社会事物应()。

A 在一般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个人智慧、选择独特视角,尽情领略各种美的存在与风采B要注意艺术美、景物美、生活美、人体美等外显形式的美 C要善于发现人格美、精神美、科学美、道德美、心灵美等内在本质的美D 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努力创造美,唤醒心灵美的情感

15、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

A爱国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D 社会主义思想

16、以下有关最佳点对接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最佳点对接是教育大纲的需要B 最佳点对接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C最佳点对接是适应学生成长阶段的特殊需要D 佳点对接是克服应试教育的根本途径

17、最佳点对接必须切实兼顾学生整体和个体差异两方面,特别要防止()倾向。 A以智力开发为主,忽略了娱乐的作用B超越教育阶段,忽视阶段特点C照顾了阶段的普遍性,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D 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18、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 信息知识

19、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再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 B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C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D 不能局限于老师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20、应着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包括将()的能力,为学生长大成人后的创造活动奠定基础。

A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 B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 C学科课程的知识与

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D 家庭课程的内容与学校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

1、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等方面。 A 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 B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

C 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D 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手段”和“人的方法”的普遍运用

2、最佳点对接必须切实兼顾学生整体和个体差异两方面,特别要防止()倾向。 A以智力开发为主,忽略了娱乐的作用 B超越教育阶段,忽视阶段特点

C照顾了阶段的普遍性,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 D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3、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的方法是() A加强宣传 B搞好示范 C树立典型

D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法纪责任要求,让人们自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

4、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是()

A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学说为指导,特别是要以这些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 适应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选择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恰当内容和形式 C 全面理解和把握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意义、内容、要求,全面落实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D 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技术教育新体系

5、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B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

C 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容易形成模式内化、拒绝内化等偏差

D “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

6、就学校而言,应从()上允许和激励学生沿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容许突现个性,应以不同的规格、标准要求各具个性特点和智慧潜能的学生 A 思想观念 B 课程设置 C 方法手段 D 学科分科

7、素质教育是一种“解放教育”,这意味着()

A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主动需要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直接目的

B 应该允许学生怀疑、质疑,提出不同见解,提出反面意见

C 学生的主体精神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也体现在管理活动、交往活动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生活中

D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在学校的监管中由学生自主探索进行

8、当前,法纪责任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是() A 基层执法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现象尚未根绝

B 我国长期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确立和走向依法治国的时间尚短,致使履行法纪的行动仍不够自觉 C “民不告,官不究”的思想根深蒂固,有些官、民在法纪面前存有侥幸心理,缺乏法纪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

D 执法执纪中“掺假”现象时有发生,法纪天平往往失衡

9、要做到严于律己,铸树典范,就需要教师做到() A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 B 追求目标必须崇高 C 克服阻力,坚持实践 D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

10、个体内化是在个体的活动中进行的、实现的,它是个体的内部心理结构同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后者加以选择和适应的过程,主要包括()以及自我强化等内容。 A 观察学习 B 认知加工 C 角色扮演 D 主观认同

11、教材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教材同时具有()等属性。

A 实用性与延展性 B 科学性和实践性 C 教育性和艺术性

D 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12、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可以从()等方面去进行 A 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

B 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C 鼓励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直接感受祖国强大的实力

D 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

13、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现实依据是()。

A 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B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要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确定符合当地社会发展水平、体现自身特色的教育目标

C 从受教育者自身的实际出发 D 综合国情和社会现实考虑

14、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结合,意思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A 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B 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C 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 D 以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个体能动力为依据

15、素质教育目标是() A 素质教育理想的现实化

B 为学生提供自定目标、自主评价、自由发展的机会 C 素质教育职能发挥过程的分解和落实 D 素质教育职能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16、就人类知识总体而言,不存在更有价值或更无价值之分,对任何知识的价值判断都要根据特定的()和一般意义而定 A 对象需求 B 培养目标 C 培养过程 D 对象价值

17、个体品德是由多种维度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分为品德的()。 A 形式维 B 功能维 C 内容维 D 效果维

18、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等内容。 A 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多选题在线全文阅读。

多选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9756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