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up可按“零”处理,水资源总量为河川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3)南方平原区水资源总量计算。该类地区的水田、水面面积大,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与北方平原区相比,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有很大差别。例如,水稻泡田期和生长期一般没有潜水蒸发,降水和灌溉的入渗补给量基本上排入河道,与河川径流重复,而且难以分割。因此,宜采用河川径流量加不重复量的办法计算水资源总量。

W=R+Q不重复 (5) Q不重复≈(E旱+Q采耗)(Up旱/Q旱总补) (6)

式中:Q

不重复

为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的不重复量;E旱为旱地和水田旱作期的潜

采耗

水蒸发量;Q为浅层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Up旱为旱地和水田旱作期的降水入渗

补给量;Q旱总补为旱地和水田旱作期的总补给量,即降水与灌溉入渗补给量之和;其他符号含义同式(1)。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7。

(五)蓄水动态分析

1.水库蓄水动态 按水资源二级区分大型和中型统计水库的座数、年初蓄水量、年末蓄水量和年蓄水变量。水库蓄水量统计应包括水利、电力和其他部门的所有大中型水库,没有观测资料的中型水库应进行蓄水量估算,并注意各库相邻两年间蓄水量的衔接。水库统计座数不要年年变动,如果变动,应说明原因。

2.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将年末地下水埋深与年初地下水埋深进行比较,按照年水位变化情况将平原区划分为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和相对稳定区(水位升降值在0.5米以内,含0.5米)。分别计算这三种类型区的面积、平均年水位变幅和年蓄水变量,同时调查统计当年该平原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和1980年以来的地下水蓄变量。要求对浅层地下水开采区进行统计分析,并注意与《地下水通报》协调一致。

3.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对超采较严重、危害较大的漏斗进行调查监测,如太行山前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天津漏斗、沧州漏斗、德州漏斗、冀枣衡漏斗、沈阳漏斗、苏锡常漏斗、阜阳漏斗等等,掌握地下水超采动态。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一些漏斗逐年填报其漏斗要素资料,并注意漏斗周边埋深、漏斗面积

6

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与上年情况的衔接。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8、表9和表10。

(六)供用水调查统计

1.供水量 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按受水区进行统计。技术要求如下:

(1)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四类工程及人工载运水量分别统计。为了避免重复统计,特此规定:以水库、塘坝为水源的,无论是自流引水或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从河道中自流引水的,无论有闸坝或无闸坝,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利用扬水站从河湖直接取水的,属提水工程供水量。调水工程供水量指无天然河流连系的水资源二级区之间的水量调配(不包括支流之间的水量调配),对于跨省级行政区的调水工程以收水口作为计量点。人工载运水量主要指农村生活用水中的车载人挑水量。

(2)地下水源供水量是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分别统计。浅层水指与当地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深层水指承压地下水。坎儿井的供水量计入浅层水中。

(3)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再利用量是指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的污水回用量,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废污水处理的重复利用量。雨水利用量是指修建集雨场地和微型蓄雨工程(水窖、水柜等)取得的供水量。作为工业冷却水及城市环卫用水的海水直接利用量,不计入总供水量中,但需单列。

(4)凡是取水口有计量设备的水源工程,应以实测引水、提水量作为统计依据。没有计量设备的水源工程,可以采取临时测流的办法确定供水量,也可根据用水户的经济社会指标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毛用水定额估算供水量。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11。

2.用水量 用水量含义有毛、净之分,这里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用水计量点应

7

与供水计量点一致。技术要求如下:

(1)第一产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用水和牲畜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按水田、水浇地和菜田分别统计用水量。林牧渔用水按林果灌溉(含果树、苗圃和经济林)、草场灌溉(含人工草场、饲料基地和天然草场)和人工鱼塘补水分别统计用水量。牲畜用水按大牲畜和小牲畜分别统计用水量。

(2)第二产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工业用水按火(核)电、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等三类分别统计用水量。建筑业用水指城镇土木工程建筑、管线铺设、装修装饰等行业的用水。工业用水量按取用的新水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

(3)第三产业用水包括商品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文教卫生、机关团体等等各种服务行业的用水量。该项用水归并为城镇公共用水中的服务业用水。

(4)生活用水指居民住宅日常生活用水,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统计。 (5)生态环境用水暂统计人为措施调配的水量,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按城镇环境用水(含河湖补水和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指对湖泊、洼淀、沼泽的补水)分别统计。

(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12。表中细目的划分,考虑了“新口径”与“原口径”的异同,既能汇总成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用水,也可汇总成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水。

3.城市供用水量 除了按分区统计各地供用水量外,还要逐个统计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供用水量,技术要求如下:

(1)建成区指城市建筑基本连片、公共设施达到的地区,包括已建成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机场等。统计项目包括面积、人口、工业增加值、供水量和用水量,统计范围应与建成区一致。

(2)城市供水量按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再利用和其他(海水淡化、集雨工程)分别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不计入总供水量中,但需统计单列。城市供水量以自来水厂计量资料为主要依据,并要调查统计自备水源的供水量。

(3)城市用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公共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城市

8

环境用水分别统计。要将城市公共用水中的服务业用水量和建筑业用水量分开统计。城市环境用水包括城区河湖补水、绿化用水、道路清洁用水等。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13。

4.为了保证供用水量调查统计的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成果的合理性: (1)对同一分区或同一城市而言,供水量应该与用水量相等。要按地表水、地下水源分别检查各分区各城市的供水量是否与用水量相等。

(2)将当年各项供水量与上年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是否与来水丰枯、蓄水变量及新增工程情况大致相符。

(3)将当年各项用水量与上年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是否与人口、工业增加值、灌溉面积等经济社会指标的增减,以及节水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大体相符。

(4)根据分项用水量和有关经济社会指标计算单项用水定额,分析其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当年用水定额与上年比较,一般不应发生突变。

(七)耗排水量分析估算

1.用水消耗量(以下简称耗水量) 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分析估算耗水量,对于流域(或区域)水量平衡分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有重要作用。技术要求如下:

(1)耗水量应在供用水统计、典型调查和专项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估算,按照用户分类和耗水率(耗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的差异进行归类。对于耗水量大且耗水率差异大的用户应分开估算,对于耗水量较小且耗水率相近的用户可以合并估算。

(2)农田、林果、草场灌溉的耗水量为毛用水量与回归水量(含地表退水和下渗补给地下水)之差。可以通过灌区水量平衡分析直接确定耗水量;也可利用灌溉试验、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地下水计算参数等有关资料分析确定耗水率,间接推求耗水量。水田与水浇地、渠灌与井灌的耗水率差别较大,应分别进行分析计算。

(3)工业、城镇公共、城镇居民的耗水量为取水量扣除废污水排放量和输水损失中的回归量。可以根据管网损失、工厂水平衡测试、居民区给排水调查等有关资料分析确定耗水率,间接推求耗水量;对于供排水资料齐全的城市,可进行城区的

9

水量平衡分析,直接估算耗水量。采用直流式冷却的火(核)电厂,耗水率很小,应单独计算。

(4)农村居民和牲畜的用水定额较低,耗水率一般较大,可以根据给排水设施条件选用耗水率,推求耗水量。城镇环境、农村生态和人工鱼塘均属补水性用水,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耗水率或直接估算耗水量,但水体换水不应计入耗水量中。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14。

2.废污水排放量 指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按用户排出量和入河量两个层次进行统计。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不计入废污水量中,但应单列。

(1)用户废污水排放量可直接根据用户排水量监测资料求得,也可利用有关资料用下式进行估算:

废污水排放量=水源地取水量-输水损失量(含消耗和回归)-用户消耗量 (2)入河废污水量指排入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废污水量,为用户排污量与排水损失量之差。可以由入河排污口污水流量观测资料求得,也可根据典型调查确定入河系数,间接估算入河废污水量。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和内容填报表15。

(八)水体水质评价

1. 地表水水质 指地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特征和性质。评价内容包括河流水质、湖库水质和省界水体水质,技术要求参见水利部水文局2002年制定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水质部分)》和《中国水资源质量年报》编制大纲(试行稿)”(水文质[2002]102号文附件)。

(1)河流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湖库)、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共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评价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5项。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方法采用单指标评价法(最差项目赋全权),评价结果用全年期、汛期、非汛期的分类河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2)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9308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