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计算面积(平方公里) 地级 水资源 行政区 全省(区、市)
二级区 总面积 其中: 平原面积 降水入渗 山前侧向 补给量 流入量 (1) (2) 平 原 区 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 (3) (4) 井灌回归 (5) 补给量 其中河川基流补给 补给量 总补给量 (6) 地 下 水资源量 (7) 续表6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山 丘 区 地级 水资源 河 川 行政区 全省(区、市) 二级区 基流量 (8) 侧 向 流出量 (9) 山前泉水 溢出量 (10) 潜 水 蒸发量 (11) 开 采 净消耗量 (12) 地 下 水资源量 (13) 平原区与山丘区间 地下水资源重复 计算量 (14) 分区地下 水资源量 (15) 注 1. 表中各项的关系是:(6)=(1)+(2)+(3)+(5);(7)=(6)-(5);(9)=(2);(13)=(8)+(9)+(10)+(11)+(12);(14)=(2)+(4);(15)=(7)+(13)-(14)。
2. 南方地区可以简化,只填(1)、(3)、 (4)、(6)、 (7)、 (8)、 (13)、 (14)、 (15)等9项,各项的关系是:(6)=(1)+(3);(7)=(6); (13)=(8);
(14)= (4);(15)=(7)+(13)-(14)。
16
表7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区水资源总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平原区降水入地下水资源与分区天然 山丘区 山丘区 平原区降水渗补给形成的地表水资源不计算面积 年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 河川基流量 入渗补给量 地级行政区 水资源二级区 河道排泄量 重复量 (平方公里) (1) (2)
注 1.计算面积按地表水资源评价面积填报。
2.北方各省级行政区填报表中(1)~(7)项,不同类型分区的各项关系是:山丘与平原混合区,(6)=(2)+(4)-(3)-(5),(7)= (1)+(6);单一山丘区,(6)= (2)-(3) ,
(7)= (1)+(6);单一平原区,(6)= (4)-(5) ,(7)= (1)+(6)。
3. 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填报表中(1)、(6)和(7)项,不同类型分区的各项关系是:山丘与平原混合区,(7)= (1)+(6);单一山丘区,(7)=(1);单一平原区,
(7)=(1)+(6)。
4.表中北方地区的第(5)项和南方地区第(6)的估算方法参见本技术大纲文字部分。
分区 水资源总量 (7) (3) (4) (5) (6) 全省(区、市)
17
表8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水库类别 流域Ⅱ级区名称 大 型 合 计 中 型 合 计 全省(区、市)
水库座数 (座) 年 初 蓄水总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年 末 蓄水总量
年蓄水变量
注 1. 年末蓄水量用下年1月1日8时蓄水量代替。
2. 总库容≥1亿立方米为大型,总库容1~0.1亿立方米为中型。
18
表9
所属水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下 降 区 相 对 稳 定 区 蓄水变 1980年起累计蓄变量 当年地下水开采量 (亿立方米) 上 升 区 平原 资源二量合计 1980年 面积 平均水位 变幅带 蓄水变量 面积 平均水位 变幅带 蓄水变量 面积 平均水位 变幅带 蓄水变量 当年末 累计 其中: 名称 级区 (亿立方米) 年末平均 (平方公里) 变幅(米) 给水度 (亿立方米) (平方公里) 变幅(米) 给水度 (亿立方米) (平方公里) 变幅(米) 给水度 (亿立方米) 平均水位 蓄变量 合 计 深层承压 (13) 水位埋深埋深(米) (亿立方米) 水开采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米)
注 1. 水位变幅系指本年末地下水位与年初地下水位的差值。
2. 当本年末地下水埋深小于年初埋深时,水位变幅和蓄水变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3. (4)=(1)×(2)×(3);(8)=(5)×(6)×(7);(12)=(9)×(10)×(11);(13)=(4)+(8)+(12)。
表10
漏斗名称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所属平原名称 漏斗性质 漏斗中 漏斗周边 心位置 漏 斗 面 积(平方公里) 年末 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米) 年末 年增减值 埋深 (米) 年初 年增减值 年初
注 1. 漏斗性质指浅层潜水漏斗或深层承压水漏斗,填“浅”或“深”即可。 2. 年末与年初相比,面积、埋深增加为正值,减小为负值。
19
表11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区供水量
地 表 水 源 供 水 量 地 下 水 源 供 水 量 跨流域调水 单位:亿立方米
地级行水资源政区 二级区 蓄水 引水 提水 海水 总供 长距离输直接 人工载污水处理 雨水海水水损失 小计 浅层水 深层水 微咸水 小计 小计 水量 调出流域 利用量 运水量 回 用 利用 淡化 调入量 名称 其他水源供水量 全省(区、市) 注 1. 跨流域调水指无天然河流连系的水资源二级区之间的水量调配(不包括支流之间的水量调配)。 2. 长距离输水损失指省级行政区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取水口至收水口之间的输水损失。 3. 混合开采井的开采量,根据当地情况按比例划分为浅层淡水和深层承压水,并在备注中说明。
4.海水直接利用量不计入总供水量中。
表12
地级 水资源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区用水量
林 牧 渔 畜 用 水 量 其 中 林 果 草 场 鱼 塘 牲畜 用水 地下水 灌 溉 灌 溉 补 水 小 计 单位: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量 农 田 灌 溉 用 水 量 行政区 二级区 水 田 水浇地 菜 田 小 计 其 中火(核) 国有及 地下水 电 规模 规模以上 以下 小 计 其 中 地下水 全省(区、市)
2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