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2011-08-29 13:36:57 来源:人民网
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引领着新的思想解放和进步。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命题、思想的提出,表明在关于人的认识上,澄清了以往的重重迷雾,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标志着我们共产党的现代文明意识和执政思维跃升到了一个真正处在时代前列的新境界。这一思想一经提出,便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否定“人”抹煞“人”的意识占了上风,什么时候就造成严重的错误和损失;什么时候肯定人尊重人的理论成为主导并被郑重地付诸实践,什么时候各项事业就发展得比较好,党的文化形象和政治形象就比较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包括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党与青年的关系、党与各界人士的关系,就处在比较好的状态。这是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条历史经验,带有规律性。这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长久记取,在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比较复杂、比较突出的时候,尤其应当记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进一步说,也应当把它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实际上,这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核心思想及其终极价值、普世价值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现为这种在根本思想上的完全统一和贯通。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回到本来的完整的马克思,回到“原版”、“足本”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去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的理论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最高目的的理论,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由此实现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贯穿于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主题、根本思想和始终如一的目标。 诚然,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但是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不正确的。马克思本人说得很清楚,“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4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所以,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理论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这不是正确的看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诚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新贡献,列宁说过,只有既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至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也是与马克思的思想不相符合的。马克思是怎样看待无产阶级专政的呢?他被引用得最多的一段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1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如上所述,“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那么,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无阶级社会”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呢?他也解释得很清楚:“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同上,第304页)。因此它不是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说的共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