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点解读】

11

(2)内容: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注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3)地位、性质:《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

★会议内容:a.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性质);b.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主席;c.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诞生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①它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②新中国是人民民主政权,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民主

(2)宪法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

(3)主要内容: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性质:人民民主主义国家,根本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③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4)意义:

①性质: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注意:①②合起来即是1954年宪法的特点)

③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的保证。

①建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②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①初步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政协性质转变为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注意: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③发展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进一步完善:1982年确立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十六字方针,标志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①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确立过程:

A、初步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完善: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省级自治区。成立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宁夏(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

12

④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行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内容:①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意义:标志着我国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民主政

80年代初邓小平

(2)目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注意: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是为解决台湾问题,但是首先得以成功运用是在香港问题上(3)经过:①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

★注意:1979年元旦这天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而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4)含义:“一国”:指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

“两制”:指两种社会制度,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加速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②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地发展。

(2)香港的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澳门的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注意: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①对香港、澳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③对世界: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为世界和平

,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并且建议两岸实行“通商、通航、通邮”(“三通”)。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变化。(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开始经济文化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2)“九二共识”:1992年海基会(台湾)、海协会(大陆)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史称“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海基会和海协会的交流:

①1990,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注意:它们是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正当对话。

②1992年,两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

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

13

14 (4)官方交流: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2)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任务

(3)它体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动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解读】

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政策(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含义: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意义:这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一边倒”:

◆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意义: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过程:①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该原则;

②正式确立: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①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1)概况:1954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注意:会议讨论的问题: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2)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中国作用:周恩来提出的合理建议,推动了会议进展,促成关于印度支那问题协议达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B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合作,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小结: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中苏建交及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一周年,17个国家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5 (2)毛泽东访苏(1949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

(3)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1954年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的达成。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召开。

一支重要力量。

(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

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意义:①标志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外交

(1)原因: ①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③中苏关系恶化;④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关系的大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双方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即将访华。引起世界震动。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结束,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知识文库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4)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3693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