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9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③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见""闻"交织,详略有序,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体验反思,拓展阅读

1、体验反思: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畅谈感受与启示。 要求:①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语言简练。 ②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③时间在2分钟左右。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2、拓展阅读:

①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

②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五、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六、作业:

①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

②组织讨论当今社会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③课后背诵全文,完成学案的“跟踪训练”。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仲永:天资聪慧 忽啼求 即书诗立就

(利 环谒 不使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 才能丧尽:

泯然众人

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篇四:《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重点】

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泯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⑴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⑵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⑶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⑷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⑹ 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丁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人、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字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七、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

1、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2、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3、时间在2分钟左右。

九、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篇五:《伤仲永》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3、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知识。

2、认识后天教育重要性。

【课前准备】

1、学生:

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组织参辩人员,准备辩辞。

2、教师:

指导学生准备课堂辩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什么是人才?怎样才能成为人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等等。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诫我们:人才决不是天生的。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掌握字词句

1、默读课文: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小声默读课文,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找出因字词句造成的阅读障碍。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出标记。

2、学生提问:

互动、学问。

凡是不懂的问题,包括汉字的读音、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都可在课堂上提出来。同学们能帮助解答的,随时解答。难点问题,教师指点。

教师备案:

字:邑 扳 谒 称 泯 耶

词句:伤仲永:哀伤,为……哀伤。

仲永生五年:生,长到。年,岁。

自为其名:题写。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值得欣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对此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与今“稍微”不同)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之:请求仲永作诗。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然,这样。(指上文“或以钱币乞之”)

余闻之也久:句中助词,表提示,无实义。(只让学生知道无实在意义即可。)

从先人还家:已经去世的。(多饰前辈。如“先父”等)

还自扬州:即“自扬州还”。复到舅舅家问焉:此(指仲永之事)。贤于材人远矣:于,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受,同“授”。于,被。卒之为众人:最终。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夫,那些。固,原本。

以上内容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学生文言基础薄弱,要多花点时间训练。一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二是为了积累文言词语,打好文言基础。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通过朗读帮助理解。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调,细心揣摩语意。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借旁所/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伤仲永》教学设计9篇(3)在线全文阅读。

《伤仲永》教学设计9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3771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