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多年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昨天获得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经盛鸿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隔了,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已过去69年,虽然有局部冲突和战争,但世界整体处于和平状态。说明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战胜国,制定的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符合人类发展规律。日本作为战败国,制定了和平宪法。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甘心军国主义失败,逆历史潮流而动,先是修改教科书,后是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否认“慰安妇”历史,完全是颠倒黑白。
经盛鸿说,30多年研究中,有些事让他印象深刻。一次应日本民间友好人士邀请,他去东京作报告,报告厅里聚集着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士,外面是日本警察维持秩序,再外面就是日本右翼分子,开着卡车、架着高音喇叭,气焰十分嚣张。还有一次是调查南京保卫战,中日武器装备悬殊令人震惊,日本兵每月训练子弹200发,因此枪打得准。而中国军队士兵只有10发子弹,有的人没有枪,只有大刀。日本当时能造航空母舰、造飞机,侵华日军飞机有2000多架,中国只有200多架,还都是从西方买来的,打一架少一架,“在抗日战争中,每打死一个日本兵,中国军人要付出6—8个人死亡的代价,我们是拿生命去拼。举行国家公祭日,核心就是要维护这段真实的历史,教育广大青少年不忘国耻,建设强大国家。”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青年报》2月26日)
值此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安倍政权的仇华倾向日益显著之际,由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当其时。
自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今年2月3日在东京街头的公开演讲中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各种各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
每当从日本传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时,我国外交部都会及时予以回应,但对方往往不予理会;近几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会集中在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举行公祭,但因为是地方性纪念行为,其影响尚不能跨越国界。现在,全国人大将12月13日这天法定为国家公祭日,到时,国家领导人将与全国各地民众一道公祭死难者,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死难同胞,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企图借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的伎俩注定落空,其影响必将波及国内外。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堪比世界各地设立的二战纪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这些纪念日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
我们早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了,这不仅是为了回击日本当局的需要,也是为了教育本国公民的需要。由于某种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名词极少被各方面提起,说起南京和大屠杀,只知道雨花台,不知有南京大屠杀。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中国学者才想到“要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然后,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馆长朱成山曾感慨:“没有日本否定历史,还没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国人常以“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的名言告诫自己,要正视历史,但如果我们自身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斥责别人健忘或有意抹杀历史呢?
现在,中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其设立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记得30多万死难同胞,也表明我们冲破了观念的束缚,具有了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胸怀,彰显了前所未有的开明、大度和自信。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公众舆论和民间人士呼吁已久的纪念日,它的设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深远的影响。
第一,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让他们知道,那些杀戮、逞凶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已经遭到了可耻的失败,那些发动战争元凶的甲级战犯已经遭到了应有惩治,后来的人们知道并同情他们的无辜和苦难。这种告慰和尊重是人类良知的重要体现。南京大屠杀是全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强加给中国人民、南京地区人民野蛮的杀戮,深重苦难。在四十多天的时间内,三十多万同胞死于非命,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一幕。不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和平的宝贵。只有使我们的国家强大、民族强大,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够制止不义的侵略战争,更好地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第二,这是对否定南京大屠杀右翼复辟势力的庄严警告和法律压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国际上,总有那么一股为纳粹主义、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翻案的极右翼势力。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与世界和平、人类良知、历史进步悖逆而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再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向世界郑重宣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罪行不可否认,表明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人类历史上那最丑恶的血腥屠杀一幕。同时,这也是对日本右翼复辟势力的庄严警告和法律压制。任何企图复辟军国主义的势力,任何企图推翻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政策,都不可能得逞。中华民族已不再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现在我们不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已经更加强大。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邪恶势力只能作为历史前进中的小丑而存在,他们悖逆于历史的事实,悖逆于历史的规律,永远不可能得到上苍的褒奖而真正做大做强。
第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会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发挥长期的教育作用。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公祭已有多年,江苏省和南京市地方政府,以及普通民众都在那个悲惨的日子对死难者进行祭奠。但毫无疑问,以全国人大会颁布的法定纪念日,以国家层次进行的祭奠规格更高,影响更广。在这种纪念活动中,不仅将由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而且会有大量的中国民众、国际友人参加纪念。这种国家级高层次的循环纪念活动,将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有助于对中国和世界人民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产生长远的历史教育、善恶教育、是非教育、价值观念教育作用。发挥积极正义的影响,传递正能量,培育未来一代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助于青年一代肩负起历史的重托,制止残暴与无道,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
第四,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这是对善良人性的一种呼唤,对无辜遭受杀戮人们的一种悲悯,对邪恶势力的一种鞭挞,对人类良知的一种彰显。波兰对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美国对珍珠港事件、俄罗斯对卫国战争死难者、日本对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因此,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表明中国对历史的认识和做法已经进入了国际主流体系。
第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草案的公布,已经得到了国内社会和国际媒体的积极评价,表明我们这种祭奠先人的实践活动是正确的,有必要就此进一步加以推广。将来,我们要修建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忠烈祠,对在这场伟大战争中百折不挠的英雄人物,对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为人类正义而献身的人们进行永久祭奠。这种祭奠,不像有些国家是为了本国狭隘私利侵略其他国家而战死的官兵那样没有是非善恶的正义性,而是充分彰显了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牺牲自我的公益和高尚。我们既要同情和悲悯弱者的无辜牺牲,也要赞美强者的善良与主动献身。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影响,必将超越国家远播世界各地。人们在牢记人类成长中经历的苦难与付出的沉重代价的同时,更应加倍珍惜无数生命的付出和苦难换来的和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像是一条苏醒的龙,这国歌盘旋在人们头顶上空;像压抑了许久的雷,这国歌惊醒了数十万罹难同胞;像一声声洪钟,这国歌震动了十三亿华夏儿女炽热滚烫的心……人们想起了,被任人宰割的痛苦,77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紧握双拳的人们看到了,眼含热泪的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看到了,那些前仆后继,用鲜血写就的黑暗与光明交错的史诗。
警钟长鸣,人们默默地垂下头,死一般的寂静,只有警报声尖锐刺耳地鸣叫着,不,是77年前死于非命的同胞们在呐喊,恍惚间,大地似乎震动了,十字形标志如一只巨手不甘地伸向天空。这苍穹之下,曾是饿殍遍野,有兽一般的日军猖狂的狞笑,这是对日军的谴责吗?圆瞪双眼的死难者雕像透过半世纪的尘埃凝视着新一代的人们,可他们却再也无法看见人们的哀悼,无法触摸着新世界发出慨叹,无法因名族的伟大复兴而露出欣慰的笑……
十六排礼兵抬着花圈正步入场,安魂曲奏响,人们的目光转向遇难者名单墙。(遭难者30,0000)人们不愿提及的数字。可在这名单上的名字,远不及它。这集体的墓碑上,昭示了罪恶的历史真相。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寂烧杀抢掠
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
青少年清脆空灵的嗓音诉说着那炼狱般的六周,可正如他们吟唱“生生不息,山高水长”,中华民族如一颗青松,经历暴雨洗礼后,正孕育着新的生命。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日军的反人类罪行,绝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否认罪责的龌龊行径,定会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鄙视。而又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讲,人们不应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的暴行而仇视日本这个名族,“和平,不是战争;合作,不是对抗”,今天的中国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共同繁荣的世界。
新一代的青少年们肩上的责任沉重,牢记历史,才有尊严,才有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携手努力,才能让白骨可以安眠,让战争远离人类。
和平鸽飞向遥远的苍穹……
在大家为新中国即将成立六十周年而庆祝时,我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的电影《南京大屠杀》。
影片主要讲的是1937年,日本鬼子占领南京后,挨家挨户地残杀无辜的老百姓的历史事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日本鬼子共残杀军民35万之多。电影里所表现的画面真是惨不忍睹!
当影片看到中国10万守军被围起来扫射时,我真想端上一挺机枪,把日军全部消灭了。
我思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来当时的1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日本鬼子呢?经过一番思考,我终于知道了原因。
我总结出了两点:①虽然当时的守军都同仇敌忾,但是他们用的都是老式步枪和一些劣质的武器,而且都没怎么训练,明显是资金不足;而日寇用的是飞机大炮,并且训练精良。②当时的政府领导全部逃走了,让战士们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撑。这就是让南京失守并产生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
1949年的4月23日,南京终于解放了,不难想象南京人民当时的激动与兴奋。今年是南京解放60周年,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而我更感激那些中国先烈,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城市的太平。
日本现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虽然中国现在各方面都在快速的发展,但日本也同样在发展,现在全球气温升高得很快,冰山都在以很快的速度融化,这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这就很可能会把日本列岛淹没,这样日本就有了更大的危机感。如果中国不更快地发展自己,就又可能会重新上演南京大屠杀的悲剧。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片名叫《南京大屠杀》,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进行着。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心跳几乎都要停止了。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个人工作总结开展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精选18篇)(开展南京大屠杀(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