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骥才的《花的勇气》这篇文章之后,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回想作者初次看到的只是绿色连着绿色的维也纳,显得非常单调。“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作者为眼前看到的景色而感到失望。同行的小吕听到这番话,把他带到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他扒开草好好看看,此时作者又非常吃惊,因为他看到的是青草下面藏着密密的小花,它们纯洁、娇孝鲜亮,只比青草矮几厘米,好象只要一使劲,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看到这里,我已经被触动了。因为这些花儿不是为外面的风吹雨打而胆怯,而是被草压在下面。但是终有一天顽强的花儿会冲出草丛,特别引人注目。
时间过得飞快,作者马上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但还未看到这些花儿从草丛中冒出来,此时作者又感到非常遗憾。没想到,就在作者走的那天,外面蒙蒙细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隔着车窗,看不清外面,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变了:一片绿色的维也纳此刻变得五彩缤纷,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作者下了车,看到了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这景色与前几天的相比,简直是改天换地。此刻作者心中感慨万千。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使作者心头怦然一震,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勇气。
花都有这样的勇气,何况是人呢?。
暑假里我读了这篇文章。这真是一篇让我叹为观止的文章啊!
黄山绝壁上的松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它们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但它们仍然坚韧不拔,一天一天地长大,永不放弃,它们从一棵棵的树苗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松树,而它们这种刚强、坚韧、奋进与自信、超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我们身上所缺少的,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难事,有时候我们一旦碰到挫折,就止步不前了。松树的品质就告诉我,不要遇到挫折就害怕,而放弃努力。
记得几天前,我在家闲着没事做,整天看电视,玩电脑。妈妈看我整天无所事事,想让我学点有用的东西,学什么东西好呢?妈妈的朋友的孩子都在学奥数,于是妈妈也把我送过去学。学了几天奥数,感觉就是不一样,以前不会的数学题目,现在对我说就是轻而易举了。在学奥数的过程中,老师还教了我们怎么转魔方,可是第二步我总是不会。
老师已经教了我三节课了,可是我仍然没有一点长进,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妈妈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乐乐不要放弃,才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那运动员怎么能获得金牌呢?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奋和自信,以及不懈的努力。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失败过无数多次,但经过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想想妈妈所说的话,是呀,有道理!我立刻站起来了,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转魔方,我便努力学习转魔方的技巧,加倍地练习,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几天,我就学会了转魔方,渐渐地,我只要1分20秒就能把魔方转好了。
那些不敢与生活决斗的人,永远都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其实,困难正是上帝给我们的考验,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会拥有有意义的人生。任何人只要磨砺了松树那不畏严寒酷暑、坚韧不拔的品质,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冯骥才散文自选集》的读后感1500字
昨晚在自习教室里翻看了冯老先生的几篇文章,心里的和弦已然被拨起,久久未能平息。
记得冯老先生曾经说过,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我不知道的,你是否能够读懂!也许明了,却也无可奈何,因为爱情是一条单行道。然而纵使人生就像雨果的悲惨世界,可我们也还是要笑着渡过的。
记得冯老先生曾经说过 ,孩童有童稚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你中年成熟的美,我有我老来冲淡自如的美。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各有各的美吗?虽是如此,可我还是特想知道,真的是到了什么季节就享受什么季节吗?如若无所偏爱,又何必去希冀呢。
是的!对于一些人,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有一些人是注定要漂泊的,我记得的很多诗人就是如此,像苏轼、杜甫。谈起诗人,也就莫名其妙地想起,郭沫若和郁达夫。于是他们那个年代有名的争论就来了,像是一阵龙卷风。两种思想巨龙似的,互相缠绕着、斗争着,闯入了我的思绪。让人觉得难受。这到底是为艺术而艺术好、还是为人生而艺术好呢?也许都好,只是风格迥异,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可是如若无所偏爱,又何必去希冀呢?就算是冯老先生,他不是也做出了一个爱好上的选择吗?人是为了听见自己的心才写作,为了看见自己的心才画画。唉!冯老。
桂林是一座美妙的城市,才短短一年多,它就几乎占据了我成长的全部。专业、兴趣、人际关系,它都给了我很大的提高空间。仿佛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如果这个城市再多一些淳朴,我想那将是十分完美的。所以我很是喜欢桂林的郊区,譬如雁山,好像舒畅一些也自由一些。喜欢那种纯朴,喜欢那种自由,貌似很像艺术里的`理想国是吗?不知道了,只是仍然很倔强的认为,这只是一种关乎偏爱的选择。于热闹的娱乐中,于静寂的书香之中。
刚开始我们都是一群没有归宿的孩子或者说是孤魂,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漂泊。于是那一片新的土地便成了我们记忆中的领域。无所畏惧。桂林也好,南宁也罢。只是还记得习惯了以后,我们原来的紧紧相依便化为了漓江的烟云。它是那样的飘渺,那样的虚无,风一过便什么都没了。于是你说,你喜欢南宁的热闹,喜欢市区的喧嚣。你说,你受不了那种安静的气氛。我们的渐行渐远与情感无关,只与偏爱。
初入桂林的时候,这座小城的季节轮回刚好到了秋天。你知道吗?他们都说桂林是没有秋天的,或者是说桂林的秋意不够浓,虽然如此我还是觉 得这里的秋很深。阳光微凉似水、也如泥。比起我们的老家要好多了。只是不知道它现在是什么样子了?曾经在它怀里一起嬉戏一起奋斗的孩子正朝着不同的方向走着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我也知道,当时的很多人已经渐渐地淡化出了我的世界,于是偶尔眼睛在百里之内看到竟是朦胧。有人说,那是因为你近视。也有人说,难道你不知道雁山的西边正在动土吗?灰尘染满了整个天际。还有人说,那是江南的烟雨,独属于桂林。我努力地噙住眼泪,看着那时的人一批、一批地离我而去。那一张张天真而又烂漫的笑脸,每一种黑色、黄色都疑是你。曾经的你。
至于冯老先生的一些关于文人书法和绘画的文章,本着个人鸡爪式书写的原因,不敢妄自猜测。记得丰子恺说过,能够站在艺术殿堂的门口,略为窥探一番已算不错的了。只是一种爱好的享受。且作为一种想你时候的消遣。在这个将睡未睡的时刻。
叙给我的第一首歌,假装,像是鸵鸟一样相信时间是唯一解药。视而不见,谁、傻到了这般无可救药。傻吗?像唐寅一样的疯癫吗?不是五陵豪 ?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一切仿佛都与我无关,用不着我自己去推卸。只是我也很想把那一份最脆弱 的感情珍藏在心里 , 然后笑着渡过,带着你对我的祝福。一如冯老先生所说的。
冯骥才散文精选赏析
作 画【1】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
这便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
跟着,铺展六尺白宣于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压住两端。
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纵情挥洒。
此刻,一边开砚磨墨,一边放一支老柴的钢琴曲。
不觉之间,墨的幽香便与略带伤感的乐声融为一体。
牵我情思,迷我心魂。
恍恍忽忽,一座大山横在面前。
这山极是雄美,却又令人绝望。
它峰高千丈,不见其顶,巅头全都插入云端。
而山体皆陡壁,直上直下,石面光滑,寸草不生,这样的大山谁能登临?连苍鹰也无法飞越!可它不正是我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
这时,我忽然看见极高极高的绝壁上,竟有一株松树。
因远而小,小却精神。
躯干挺直,有如钢枪铁杵,钉在坚石之上;枝叶横伸,宛似张臂开怀,立于烟云之中。
这兀自一株孤松,怎么能在如此绝境中安身立命,又这般从容?这绝壁上的孤松不是在傲视我,挑战我,呼唤我吗?
不觉间,画兴如风而至,散锋大笔,连墨带水,夹裹着花青赭石,一并奔突纸上。
立扫数笔,万山峥嵘;横抹一片,云烟弥漫。
行笔用墨之时,将心中对大山的崇仰与敬畏全都倾注其中。
没有着意的刻画与经营,也没有片刻的迟疑与停顿,只有抖动笔杆碰撞笔洗与色盏的叮叮当当之声。
这是画人独有的音乐。
随同这音乐不期而至的是神来之笔和满纸的灵气。
待到大山写成,便在危崖绝壁处,以狼毫焦墨去画一株松树--这正是动笔之前的幻境中出现的那棵孤松。
于是,将无尽的苍劲的意味运至笔端,以抒写其孤傲不群之态,张扬其大勇和无畏之姿。
画完撂笔一看,哪有什么松树,分明一个人站在半山之上,头顶云雾,下临深谷。
于是我满心涌动的豪气,俱在画中了。
这样的作画不比写一篇文章更加痛快淋漓?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时会停了写作的笔,画起画来。
是消遣吗?休闲吗?自娱吗?
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
冬日絮语【2】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
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
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
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
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
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
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
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
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
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
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
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
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
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
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
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
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
这汁液就是血液。
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
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
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
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
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
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
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
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
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
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冯骥才散文的读后感(精选16篇)(冯骥才散文在线阅读)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