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过的“昔果山七号”已不能算是一个家。我们搬迁时,空房留予伯父跟堂哥,多年后伯父辞世,堂哥们另起楼屋他住,老家安置了几名外劳帮忙捕鱼,厅内还有人气、屋外还有渔网待补,只是没有人再写信给“昔果山七号”。
刚搬到台湾时,我还念着金门的天气,每逢气象报告,都漏了居住地的气候,还过着老家的风雨。老家的大门是传统的木门,我也念着那两扇旧门。它的青苔、它的斑驳,以及门叩的锈,都在说明它护佑的长久。而每一个旧历年的开头,我们曾那般兴奋地为它贴一个春,或者迎一对神。
孩子,带你回金门老家的机会不算少,官方单位的参访、自行返家省亲等,我都会匀量时间,带你回来。
带你回来。带你回到你不曾居住、不曾哭闹,也不曾含过糖果的地方,跟你述说它的变。老家的改变,就写在大门了。老家翻新,门板被拆,再也没有回到挺立数十年的位置,初时被搁在柴房,几年后多次寻访,再也找它不着。
老家换上时兴的铁门,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跟你说,“还好,春联依旧红,常有燕子穿飞厅堂。”关于燕子,我们都感到兴趣,爬上通往阁楼的木梯,看仔细。檐下留有燕子筑巢的痕迹,我们知道南风起时,燕子就会逐一地来了。
读滕王阁序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作为王勃“人生绝唱”的《滕王阁序》因其情辞并茂而流传久远。每次读此文,都会为其宏大的气势、壮美的景象、腾挪跌宕的笔力所折服。然而,更能牵动读者心灵的是王勃在摇曳多姿的行文中表现出来的消极与振作、希望与失望、追求和痛苦交织的复杂心绪。他由嘉会览胜之喜到登高远望而悲,最后又由悲而转为达,真是变化多端,令人感慨不已。
一.嘉会览胜之喜
1.登临毓秀胜地。洪州久远的历史、雄伟的地势、灵秀的风格、珍异的物产能给当时的王勃带来一时欣慰。才华出众、锋芒毕露的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先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后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王勃南下探亲,途经南昌的滕王阁,有幸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这种情形下的王勃经过这样的灵秀之地,怎能不让年轻气盛、才华横溢且心中郁闷、旅途乏味的才子感到短暂的高兴呢!
2.饱览山川胜景。作者登上高山,见到壮丽的滕王阁,光临了帝子的长洲,见到了天人的旧馆。周围层峦耸翠,高阁高耸云霄;彩饰的丹漆鲜艳夺目,下临无地,水流环绕。远处的沙洲上水鸟群集,岛屿萦回。依附起伏的山峦,桂殿兰宫华美无比,打开绣闼,俯视雕甍。只见房屋鳞次栉比,尽是富庶人家,雀舫龙舟停满渡口。如此壮丽的楼阁几处能有,怎能不让人欣喜赞叹?登高远望,更让人惊异的是山川之胜景,是那幅流光溢彩的壮美的秋景图。远望天空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四周的自然景物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其色彩变化的美妙、秋天的清凉、山水的秋态全都展现了出来。再然后放眼远望,诞生了那句素称千古绝唱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渔舟唱晚”,尽现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又写出了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心骛八极。登高望远,所见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生活与自然的美景,王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景此境让他乐而忘忧!
3.恰逢千载盛会。王勃才华早显,14岁应举及第,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这样的俊才赶上这样难得的盛会,真是件快事、幸事。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他们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声望崇高的都督阎公,打着仪仗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驾着车马也在此暂时驻扎。才华出众的朋友来往如云,坐满宴席。青年才俊遇到这样难得的盛会怎能不让他兴致高昂,胸怀舒畅。隆重高雅的盛会上,贤主嘉宾,面对良辰美景,他们吟诗作赋,有邺水的曹植吟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吹萧高歌,排箫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如此乐事怎能不让人乐而忘忧。
胜地、良辰、美景、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却都有。这些让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王勃获得了短暂的喜悦。
二.登高远望而悲
1.悲宇宙无穷,兴衰无常。放眼远望半空中,天高地远,让刚才还快乐高兴的王勃感到了宇宙的无边无际,自己却渺小得如沧海之一粟。来到胜地,幸会嘉宾、观赏美景的良辰转瞬即逝,乐极生悲。“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他也许想到了东晋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兰亭,赋诗作文,成为文坛佳话。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如今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他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自有定数。正可谓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不觉悲从中来。
2.悲怀才不遇,美人迟暮。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并表荐于朝。14岁的王勃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正可谓春风得意。可如今落魄到如此地步的王勃已两次遭受打击,此时登高远望,日夜思念的长安已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被召见却不知又是何年?自己要去的南海地理形势极为偏远,深不可测,再望天空感觉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星远远悬挂。顿感长路漫漫,前途渺茫。他想到以孝著称的冯唐,曾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想到了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像他们一样,满腹经纶,志向远大,什么时候才能被君王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才能光顾自己呢?况且韶光易逝,恐美人之迟暮啊!这样的处境怎能不让满腹诗书的青年才俊悲叹不已呢?
3.悲漂泊沦落,知音难求。盛宴上的各位嘉宾虽然都是身份尊贵、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人,却只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谁能理解和同情仕途不顺的偶然路过的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一句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再想到司马相如,“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司马相如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自己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自己如果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可是眼前时运不顺,前途未卜,无人赏识,知音难遇,这些怎能不让他心生悲凉?
作为人类,我们一定会有脆弱的一面。多少次我们追求一个人的时候,得到的只有敏感的心灵被羞耻和非难打得粉碎?在一段关系建立的开始就遭受到了拒绝,我们可以选择为了保护我们柔软的心,而将它藏起来。或者,我们试着用侵略性的表现,比如愤怒,谴责或者控制,来去驾驭我们的脆弱。
趋向安全,规避危险是在我们大脑中的杏仁体所控制的,这是我们大脑当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部分。它可以检查周围环境,从而避开风暴云或者一下看不见的掠食者所带来的威胁。现代生活中的威胁已经不再是那些野兽,而是我们不能善待彼此,这些粗暴,令人尴尬的待人方式会导致孤独的痛苦感受以及对我们自身不良感觉的羞愧感。
当我们长大后,如果我们仍旧感觉没有安全感,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我们就会选择逃避我们的脆弱的部分。我们会避免依赖我们所建立的关系,仅仅初步尝试就采取防御措施,不让别人靠近。又或者,当我们依赖于某种关系的时候,会变得焦虑,对任何不和谐的迹象都很敏感。当我们与别人之间的信任受到损坏的时候,哪怕一点点的误解或摩擦,就会经历一场灾难性的信任破裂,会导致暴怒会离家出走。
误解和摩擦常常会发生,甚至是最好的关系都不会幸免于难。不安或者困难的感觉常常源自于对于爱、联结关系以及理解的渴望没有被满足。我们听到一些刺耳的话语或是受到冷漠地对待;答应会打来的电话却没有接到。信任瓦解了。渴望变得欲求不满。
当事情并没有按照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发生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感觉受到了伤害,一个欲望的破灭并不能用另一个欲望弥补,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抚平我们的伤痛。当我们不能抚慰我们内心的野兽的的时候,愤怒和指责是最常出现的反应。
生活和人际关系会因我们腾出空间给我们的脆弱而变得更好,而不是消灭脆弱。当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尝试着守卫我们免于痛苦的感觉的伤害的时候,我们会去攻击、控诉或者撤退,而不是友好的与我们这些不良情绪共存,我们会煽动这些不良情绪,让他们进一步摧毁我们所渴望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联结。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要越过我们人性,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去减轻我们痛苦或是粉饰一些所谓良好的自我形象。也不是逃到一些卓越的精神的境界,视人性如粪土。感情和精神上的成熟在于智慧地接纳我们的脆弱情感并与之和谐共处。
定期停下我们的脚步,去审视我们的真实感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纠结于我们想怎样,需要什么,我们仅仅跟随我们自己实际上是什么就可以。
下面是一个改编自尤金?简德林的方法的练习。当你感觉到突如其来的脆弱的时候,这种感觉可能是在你这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候发生的害怕,悲伤或者受伤,在做出反应之前先暂停一下。注意下自己的感受,你现在能感受到你身体的什么感觉?是胃胀、胸闷,还是呼吸困难?
只是让你自己去感受,无论你会感受到什么,体会这些感觉的空间感。要找到适当的情感距离,以便不要让自己被这种情绪所淹没。需要想象用手臂环绕这些感受,并温和地对自己说:“我真的了解你正在遭受的伤害,或者是悲伤、害怕。没关系的。”
如果这种感觉过于强烈,可能就需要你讲这种感情放到更远的地方来观察它,或者将这种情感视为一个受伤害的小孩子。
如果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接纳脆弱而不是羞于或是害怕它。或者是注意到它的可怕程度,小心对待。如果感觉特别的糟糕,就需要求助于治疗师。
发展一段关系,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不安和脆弱,但会是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有自信。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是从逃避和否定我们人类的脆弱而得到的安全感和安定感,而是通过坦诚、温和巧妙地方式得到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情感体会范文(精选9篇)(情感体悟)(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