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对基层党委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的和谐,也影响到基层党委、政府能否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地运转。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干部的心理素质。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培养、选拔、任用和监督干部的重任,应当积极探索增强干部心理素质的方式和方法,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给予组织保障。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要把建设“和谐型班子”、“和谐型机关”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更加注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气质搭配和年龄搭配,让干部在宽松、积极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应适时提拔年龄较大、默默无闻的干部担任非领导职务,使踏实工作的干部看到奔头、看到希望;多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帮助干部理清思路、完善方法、实现目标,使其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对经验不足出现失误的,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及时予以协调解决。要经常鼓劲打气,设身处地体会基层干部的辛苦,多看他们的本质和主流,多加体谅和理解,少些埋怨和责备。工作上,既要交任务,又要交政策、方法;既注重检查,又不失时机地加以具体指导;遇到问题和失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帮助找准症结,不能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使他们背上包袱。基层干部工作有了成绩,该肯定的就要肯定,该表扬的就要表扬,该奖励的就要奖励,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继续前进。要特别关心交流干部,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要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的有效方式,从工作上为领导干部减压。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制定具体的体现干部工作岗位、职责、任务的工作标准,减轻因角色模糊、职责冲突等给干部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加强乡镇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其政治素质。要培养广大基层干部增强两种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增强宗旨意识,要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加强对乡镇干部的能力培养,提高其执政能力。教育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注重加强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开阔心胸。通过知识的充实,把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多面手”和“一专多能”的通才,消除他们的“知识恐慌”。要建立和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体系,认真制定培训规划、对学习内容做出系统安排,定出近期和长远学习计划。利用典型示范、现场观摩、个别指导、外派跟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乡镇干部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做到长短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培训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适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强化干部教育引导,增强干部心理健康免疫力。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乡镇领导干部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一要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调整基层干部健康状态。由卫生系统聘请专家针对基层干部工作性质和特点,专门印发干部健康知识手册,举办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基层干部群体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饮食结构、健身运动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党校在办班培训时,增加心理调适训练课程,帮助基层干部掌握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二要完善医疗服务机制,积极拓展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心理干预的途径,设立领导干部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确定专门的心理医院,为领导干部提供日常心理服务,进行必要的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作汇报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