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跨国公司是产业集群成为开放系统的重要载体。在强调集群的网络效应和地方“根植性”时,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集群区域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作为国际分工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集群区域必然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当中。如果集群区是封闭的系统,纵使其曾经有过短暂的繁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也将因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落。因此,集群区只有成为动态、开放的系统才能保持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而在产业集群与外界的联系更新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学者马库森对美国、日本、韩国和巴西经济增长明显较高的集群区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四种典型的产业区类型(如下图):(1)马歇尔式工业区;(2)轮轴式产业区,其地域结构围绕一种或几种工业的一个或多个主要企业,(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组成,这些子公司可能由高科技,也可能由低成本的制造和加工机构组成;(4)国家力量依赖型的产业区。马库森认为在美国,轮轴式和卫星平台式产业区比其他两种更为重要。从下图马库森对当前存在的产业集群分类中,我们不难发现,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中的足迹无所不在。在下图第一种产业区马歇尔式产业区中,集群区内虽然主要由当地的小企业网络组成,跨国公司没有直接进入当地的生产系统,但是这些产业区所服务的“客商”却大多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这些集群区的企业,由当地的企业为之贴牌生产,而跨国公司也及时地将外界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地区的生产系统,将集群区纳入全球的生产网络。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迁通过跨国公司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地方的生产网络,并促进了集群区内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我国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当地的企业集群将低成本、高效率与跨国公司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国际市场。在下图第二种轮轴式产业区和第三种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中,跨国公司对集群区成为开放系统的作用更为突出。跨国公司直接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系统,并促进了产业区的形成。跨国公司能够提供“胶”,使地方的小企业难以离开,并鼓励它们留在本地发展,同时吸引新的企业进入那里。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建立的机构,是跨国公司全球组织的一部分,它与公司内其他机构保持着联系,尤其是与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以及相关的生产机构紧密相连,通过这种联系,跨国公司内部和彼此之间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的穿梭流动将集群区与外部环境和全球经济紧密相连。而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网络是存在等级差异的,这也客观上造就了不同集群区域所处的地位不同,全球分工不同,一些集群区域成为某个产业的创新高科技中心,集聚了大量的相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而另外一些集群成为中低档服装、鞋类、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加工制造区域。此外,跨国公司全球性的知识学习使知识交流不再局限在某个区域,跨国公司组织中企业家,经理人和技术专家的内向和外向流动成为传递知识和创新的载体,外来知识和信息成为集群区内知识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以我国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工业园为例,其IC产业集群从跨国界的联系中受益匪浅,许多曾经就职于美国硅谷跨国公司中的华人归国创业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园区,促进了台湾地区IC产业的不断升级。正是由于跨国公司的纽带作用使得集群区成为了动态开放的系统,焕发出常新的生命力,有如浩瀚八百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洞庭湖,其水肥地沃的独特地理环境正是因为有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作为纽带使之与外界太平洋相连,从而形成了开放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断新陈代谢,保持了其地方独具的勃勃生机。
附图
马库森的产业区分类
四、集群区域对跨国公司全球化竞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某些集群区域成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孵化器。当集群区内的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形成紧密相连的区域创新网络时,外部经济性和规模递增效应使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迅速的提高。在马歇尔式产业区中,这些企业群体原来大多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这正是跨国经营中最初级的运营方式,但随着当地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地位的攀升,当地企业群体中个别企业有可能脱颖而出,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产业集群中的主导企业,并开始跨越国界,走向国际经营,成为跨国公司。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乡镇企业集群区如绍兴、永康、大唐、柳市等等,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特色加工产业区,是围绕服装、鞋袜、低压电器、纽扣之类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并将大量产品出口到国外,这种集群效应所迸发出来的生产力使当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不断提高,并促成了一些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从国际贸易走向国际经营,逐步形成了自己控制的跨国生产与营销网络,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浙江万向集团便是典型的一例。在我国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当地的许多IT小企业群体从为美国IBM、苹果、康柏(现被惠普兼并)等跨国公司做OEM起家,目前已经形成了本地化的网络,并出现了宏基、华硕、大众等世界级的电脑跨国公司,直接参与国际经营。又如美国的硅谷不仅成为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的诞生地,而且还造就了像惠普、网景、雅虎、英特尔等几十个这样成功的跨国公司。这些由当地企业脱胎换骨形成的跨国公司反过来将促进集群区与外界的联系,加速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发展。然而,集群区孵化出的跨国公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生产网络,对集群区发展的影响还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尽管像浙江地方产业群所孕育出的自发性跨国经营的实际行为及状况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但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已明显的凸现出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济工作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3)在线全文阅读。
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