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贷款主要采取信贷额度增量限制将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有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因自身先天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迫切需要得到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
主观因素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风险防范措施无力,在当前银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下,难以得到银行从业人员的认可。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国有企业规模小,且土地几乎为划拨,加之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很脆弱,可用于抵押的有效资产甚少;另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无固定的经营场所,既无过多的自有资金,也无确权资产作为风险保障;第三,部分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苦于无确权资产作为贷款抵押,致使发展缓慢。二是难以落实有效的抵押担保。由于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品或提供的抵押品有限,致使银行难以办理贷款。
客观因素方面。一是社会信用环境有待加强。这由多方面因素决定,最主要的是因当前司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银行债权难以得到有效法律保障,从而打击了银行信贷投入的信心;二是部分行政部门未能充分履行职能。例如:中小企业的资产产权界定问题。在我县,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房屋无产权、无土地使用权证,这类资产因产权不明或权证不齐,难以办理抵押贷款。三是银行信贷资金供应紧张,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
五、对于做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努力构筑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平台。一是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诚信合作环境。各级政府、各金融部门及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加大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树立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照章纳税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加大对金融环境治理力度,切实转变合作意识,大力营造诚信氛围,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诚信环境,努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城镇信用工程、企业信用工程和社区信用工程,防止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给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二是建立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成立支持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联席会议,通报经济、金融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磋商和协调。三是加强银政沟通与合作,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县域经济金融信息双向交流,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一方面,县域经济主管部门要及时向金融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包括资金需求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要及时向县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要建立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库,并及时向各金融机构发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二)建立欠发达农村地区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要将过剩的资金逐渐引入到弱势行业、广大农村地区和贫困欠发达地区,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有效途径。要适当注入财政和政策性资金,建立商业性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同时要发展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建立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在投入过程中的安全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三)要建立合理的授权授信机制,千方百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宏观调控以来,上收分支机构的信贷权限,实行集中审批是商业银行控制信贷的主要手段。在集中审批制度下,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项目具有比较优势容易获得贷款,而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加大,导致资金流向发达地区和少数优势企业,而且造成审批贷款和考察项目环节脱钩,增加了控制信贷风险的难度。商业银行要将合理的信贷审批权限返还分支机构,并且在授权时充分考虑给欠发达地区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权,减少贷款环节繁杂的审批手续,做到特事特办、快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变,积极完善农户联保及贷款证管理方式,大力开办小额农户贷款。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情况下,想方设法增加有效“三农”贷款需求,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信贷环境。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金融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