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前段时间,我委通过多形式,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地收集意见或建设共506条。经认真梳理,查找出省人口计生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低生育水平稳定面临反弹风险。目前,我省第四次人口高峰与“双独”政策生育二孩高峰叠加,政策内出生人数增加;同时,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部分地方政策外生育反弹。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高位运行。2000年“五普”时,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8.73,居全国第三位;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7.95,列全国第四位。从今年省WIS库数据汇总情况看,目前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23,其中二孩、多孩性别比分别为169.2、247.2;孕情管理难、B超和终止妊娠手术及引流产药物管理难、“两非”案件发现及调查处理难的问题已成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主要障碍;加之法律不健全,少数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奖励政策难落实,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
(三)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存在盲区。特别是农村大量育龄人群流向城市,居无定所、业无定岗、出无定时、流无定向,给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流动人口孕情难掌握、管理难落实、处罚难到位,政策外生育和选择性别生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新建物业小区和封闭住宅小区实行信息封锁,成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死角”,个体经营户、门面出租户、商业网点等成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盲区”。
(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政策,但由于与人口计生政策衔接不够,未能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普惠优先,甚至使超生家庭获益更多,客观上削弱了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不能落实,影响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和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五)人口计生服务工作与群众需求尚有较大差距。2003年,我省对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改制,退出事业单位序列后,部分地方政府对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公共服务投入不到位,加上计生部门对现行体制下的计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模式研究不够,导致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收入偏低,业务骨干流失;一些县、乡计生服务机构经费投入渠道不畅,致使“两化”建设和技术服务设备配备不到位,技术服务难以开展;不少服务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优质服务的理念和创新意识,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与群众要求不相适应。
(六)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队伍不稳。不少乡镇人口计生专干和服务人员深感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差,不愿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不少地区村(居、社区)女计生干部选拔难,待遇低,信息员补贴落实难。二是能力不强。部分干部对如何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办法不多,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工作难度较大地方,党员、干部存在畏难和厌战情绪;三是用人机制不活,由于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人员管理、收入分配机制难以到位,不能更好地激发干部职工的活力。
(七)省级人口计生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一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虽然今年省级在部门协调配合上加大了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建立和完善领导决策机制、宏观调控机制、政策协调机制、综合治理机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解决人口问题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还不紧,特别是在人口计生优惠政策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普惠政策和措施的衔接上、在完善计生奖励政策体系研究上、在与相关部门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上还存在不协调的地方。三是对人口计生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加强计生队伍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关心基层计生干部,研究落实基层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如岗位津贴、乡镇计生服务经费、村专干、信息员待遇和村级计生工作经费等方面,为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生活条件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作汇报人口计生委党组学习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