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知道,要作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外资一旦终止与你的OEM,ODM合同,你该怎么办等你醒悟过来,要重返市场,你会发现你在淡忘市场的同时,市场也早已把你给忘的一干二净了.
现在有些人提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应该国际化.
就现实来说,民营企业国际化无非就是*这两种方式进入:第一种方式就是无品牌进入,也即替国际品牌或是国外的代理商做OEM,ODM,其中最典型的要属温州的打火机民营企业和格兰仕,前文已经详细叙述过;第二种方式就是依*自有品牌找准市场空隙以非主流产品低价进入或直接低价进入.采取这一方式国际化的典型可能要属海尔.当初,海尔就是*着一种既可当冰箱使,又可当桌子面用的两用学生型小型冰箱以不太高的价格而成功的使自己的产品进入美国而打入国际市场的.不管是使用哪一种方式,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着自己的价格优势,而非价值优势来国际化的.说的更清楚一些,就是*着国内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进入国际化市场的,因为本土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远不如国际化民营企业,管理成本肯定是在国际化民营企业之上的.
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国际品牌由于其加工制造基地改设立在中国,印度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使得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甚至是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本相当,而且,由于国际品牌的无与伦比的巨大的品牌影响力,使得国际品牌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在价值含量方面都占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其它非世界加工制造基地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大量的廉价的产品也会充斥着国际市场,与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的产品直接展开竞争.
前面分析过,民营企业产品的成本将随和加入WTO而不断上升.这样,本土的民营企业就不得不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在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上,不如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品牌,在产品的价格上,又由于不断上升的成本,而使产品售价越来越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在价格上也失去了优势.这样,中国的国际化的品牌就被夹在了中央,成了"高不成,低不就",而这对那些来自本土的以价格取胜的品牌来说,无疑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中南美洲国家曾是开发中国家中众所瞩目的明日之星,当大家的焦点放在中南美洲时,在亚洲也只有菲律宾较有希望.可是日后他们的贸易政策改弦易辙,根据贸易悲观理论,因为他们是生产一些属于自然资源或是技术层次较低的产品,如果持续跟外国贸易会对他们的经济有害,所以他们采取日渐封闭的贸易政策,他们认为有益的政策是发展他们自己的产业来代替这些技术层次较高的进口品.有些原本颇有希望从开发中国家进入已开发国家之列的中南美洲国家,尔后均无法持续发展经济.
第三节市场经济与信用
当别人用手段去沽名钓誉的时候,我却用一片忠心博得一个痴愚的名声;人家用*诈在他们的铜冠上镀了一层金,我只有纯朴的真诚,我的王冠是敝旧而没有虚饰的.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过去以守信义,讲信用著称于世.孔夫子一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成为中国人最正统,最经典的人生哲学.但是,现在,在经济活动中不讲信用的行为到处泛滥,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在信用方面一贯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击得粉碎,仿佛几千年来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宣扬的"一诺千金""抱柱之信"只不过是一个轻飘飘的毫无意义的哈欠.人们都能明显感到信用关系的紊乱已经危及整个社会.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就职演讲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