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值失衡为主。
1.渗透性肺水肿的形成 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间质渗透压升高及胶体渗透压下降,也可合并毛细血管流体压升高和间质流体静压降低所致。当间质液的增加数量超过淋巴引流量时,即向肺泡壁附近弥漫,形成肺间质水肿,当液体通过肺泡上屏障进入肺泡内时,形成肺泡水肿。
2.微肺不张和肺内分流量增加 主要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或活性降低,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泡即易塌陷,发生弥漫性微肺不张(microatelectasis),并进而形成右至左的肺内分流。
3.肺血管阻力增高 因缺氧,PMN和血小板在肺毛细血管内聚集,纤维蛋白栓子阻塞,以及血管收缩活性物质释放等所致,严重者可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起病急剧而隐袭,多在原发病后l~3d内发生,常为原发病症状所掩盖。发病早期易与肺部感染或右心衰竭相混淆。
2.呼吸频数(>28次/min)、呼吸窘迫;吸气时锁骨上窝及胸骨上窝下陷。
3.无痰,也可咳血痰或血水样痰。
4.缺氧症状:唇和指(趾)甲进行性发绀,且不随吸氧而改善。 5.发热:多见于脓毒症及脂肪栓塞引起的ARDS。
(二)体征
呼吸急促而困难、发绀。发病早期肺部多无啰音。起病前如存在呼吸道疾病,可听到啰音。随着病情的进展,湿啰音逐渐增多。
(三)实验室检查
1.PaO2多呈下降趋势,一般<6.67kPa(50mmHg)。
2.PaO2/FiO2值 正常为53.3~66.6kPa(400~500 mmHg),可小于40 kh (300mmHg)。
3.P(A-a)O2 当FiO2=0.21(吸入空气)时,由正常1.3~2.7kPa(10~20mmHg)可升至6.7kPa(50mmHg)以上;当FiO2=1吸纯氧)时,由正常3.3~10kPa(25~75mmHg)可升至13.3 kPa(100 mmHg)以上。
4.PaCO2 病程早期因过度通气,PaCO2常低于4kPa (30mmHg)。晚期PaCO2升高,表明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5.肺顺应性 因肺水肿使肺顺应性由正常的500~1250mL/kPa降至90~130mL/kPa。
6.肺内分流量占心排血量的百分比 由正常的<0.5%可增至10%以上。
(四)胸部X线征象
发病24h内,X线表现可正常。发生间质性肺水肿时,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约40%患者可出现间隔线。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双肺典型的蝶翼状或弥漫性毛玻璃样变,其中可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表明肺泡水肿形成。此外,上述病变常不伴有明显的心脏增大及大血管改变,提示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当渗出性病变与增生和纤维化同时存在时,则表现为肺毛玻璃样变中出现片状均质实变,伴肺实变或囊肿形成。上述肺内病灶的吸收较慢,需数周时间,且部分病例不能完全吸收,形成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网格状肺纹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诊断(2)在线全文阅读。